微信扫码登录

其他登录方式

绑定手机号

注册

我同意用户协议

忘记密码

用户协议

绑定手机号

近期有不法分子打着爱盈利的旗号,制作“爱盈利”名称的App,并伪造爱盈利证件,骗取用户信任,以抖音点赞赚钱或其他方式赚钱为名义,过程中以升级会员获得高佣金为名让用户充值。
爱盈利公司郑重声明:我司没有研发或运营过任何名为“爱盈利”的APP,我司做任务赚钱类产品从没有让任何普通用户充值升级会员。我公司产品均在本网站可查询,请将网站拉至底部,点击“关于我们”可查看爱盈利相关产品与服务。
温馨提示:当遇到此类问题请拨打官方电话或添加官方微信,以免财产损失。爱盈利官网地址:www.aiyingli.com。
  • 推广与合作
X

那些年,我做过的产品 —— 有的死了,有的活了

来源: 317732

虽然自己还是很菜,处在一个小公司,做着一个不算知名的产品。不过,从学校里的小项目开始算的话,做产品的工作已经3年多了。做过校园媒体APP,死了;做过换书主题的社交APP,死了;实习时,做过KTV场景下B端产品,独立负责微信公众号模块,目前活的还不错;毕业后,做了1年DSP广告产品,现在每个月流水达千万级别,我想,是需要做一个总结了。

那些年,我做过的产品 —— 有的死了,有的活了

1、校园媒体APP-西电小喵

在学校的时候,经常看到在宿舍楼门口小小的宣传板上几乎每天都会贴上十几张海报,其中多数为社团活动,以及招聘信息。

当时就想,能不能做一个属于我们学校自己的新浪微博,然后学校里的社团组织相当于微博中的大V小V,可以在这个APP种分发活动信息,以及管理社团人员。

这样就不用在有活动的时候通过贴海报来宣传了。同时在APP中再附加上查成绩,查课表,学校网站导航,招聘信息分发这些功能。当时觉得,这样一个相对纯净的,只属于校内人员使用的APP,应该既可以满足大家获取信息的需求,又可以满足社团组织发布信息的需求。同时又附加上了一些查成绩、课表之类的加分功能,应该是可行的方案。

同时再做一个聊天系统,方便组织和个人,个人与个人角色之间的沟通,意图校内社交。当时想的是如果有这样一个APP,首先我自己一定会用到,因为它解决了我很多问题,采访了下我身边的同学,他们也说一定会用到。

所以,说干就干。很快我就在校内组织了一个团队。当时大概是7个人,我作为团队中唯一的产品经理,有2个安卓,2个后台,1个UI,1个运维。(后来发展到了14个人,也是我意想不到的。)从2015年6月到9月,三个月的时间,我们上线了安卓APP1.0。

项目至今还可以在蒲公英看到内测版:http://www.pgyer.com/NGLu,不过已经不能下载了。

那些年,我做过的产品 —— 有的死了,有的活了

APP第一个版本上线后,大家都很激动,急切的盼望着项目可以早点上线。简单的测试一周后,修复了一些明显可见的BUG。整个项目1.0就算是完成了。然后我请大家在北门吃了一顿大餐,大家举杯相庆,完全没意识到我们才刚刚开始。

为了项目的宣传,前期的时候我们联系了学校里比较成功的自媒体西电小喇叭,他们通过QQ号在QQ空间发布校内信息,有十几个QQ号,加了五六万好友,基本覆盖了校内同学。小喇叭团队人很好,答应帮我们在QQ空间宣传了一次,同时其他几个自媒体也同意宣传。当时也说希望他们可以入驻小喵APP,作为组织账号在小喵APP上发布信息,我们也给了他们邀请码。

同时,利用那个暑假,我联系了学校里大大小小四五十个社团,最后成功入驻APP的有20多个社团。心理觉得很开心,似乎向前走了很大一步,后来才知道方向完全错了。

因为每个社团本身的分工并不明确,所以即使有了我们这个分发渠道,社团内部并没有设专人管理,加上APP的人气还没有营造起来,导致发布的信息很少。

因此,我们建立了一些组织账号,自己来发布信息,一开始是考虑用爬虫从学校的论坛上爬取,但技术同学不太给力,只能手动搬运。这时候招了一批产品运营的同学,帮忙负责搬运信息,完善APP,奈何大家动力不足,因为也没工资,随着APP用户减少,热情不足,慢慢的就不做了。

那时我们召集团队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做技术、产品的培训。一方面招人,一方面做宣传。从网上下载了各种资料免费送,一周一次的培训效果还挺好的,一个大教室总能坐满人。

但是,我们在产品上的精力就少了很多,原计划一周迭代一个版本,结果一个月都没迭代。很多体验不好的小BUG一直都没有修复,用户不断吐槽与逃离。

加上团队中的成员一直觉得做这件事是公益,很难赚到钱,自己练练技术就可以了,没必要长久的做下去。项目进度非常慢,这时候我想的是把用户量做起来,大家就会有信心。

于是找了一家公司做外联,打印了2000份宣传册,为了高逼格,还打印的是硬纸版,现在想想真是脑残。宣传册是我自己做的,主要是对APP的介绍以及团队招聘,当时我们有个QQ群,在宣传册上留了号码,后来加到1000多人,都是想加入的。

每天中午12点的下课的时候,我们会在教学楼下发传单。这时候技术同学又不给力了,发现越到后期,大家的热情越不足,没办法拉上我的室友帮忙发,用了一个月才把2000份发完,那时候我们做到了4000多注册用户。可惜的时候APP的更新机制没做好,导致这些用户使用的版本都不一样,低版本会有很多错误,导致我们不断被吐槽,同时因为没有开发iOS版本,很多想体验的同学也没机会。

后来因为我找工作不顺利,也没太多精力来做了。团队中的同学分别去工作和实习,也慢慢的越来越少的参与项目。直到后来有个公司的老板想投资我们,大家又聚到一起,奈何最后才发现,他是想让我们做他的廉价劳动力,于是又失望了一次。

整个项目一直运行到我毕业的前1个月,大概1年的样子。我出了所有服务器的费用,宣传的费用也出了不少(期间拉到了3000块的宣传赞助),加上请大家吃饭,那一年,我真的是穷的要命。整个团队我热情最高,最后也最惨。

不过复盘起来,失败主要是以下几点原因:

  1. 产品第一个版本做的功能太多太杂,没有抓住重点。
  2. 产品还没有测试好,不够成熟的时候就上线了。给用户很糟糕的体验。
  3. 运营的时候,低估了生产内容的难度,没有足够的资源和人力来生产内容。
  4. 整个团队到后期热情不足,项目更新非常缓慢,大家各自的目标不一致。
  5. 缺场地,缺钱,缺人。

2、换书交友APP-鲸鱼圈

当时设计的APP官网,如下:

那些年,我做过的产品 —— 有的死了,有的活了

这是我第二个做完的项目(没做完的有很多)。当时想的是做一个比较小众有格调的APP,换书交朋友。每个人可以把自己看过的书籍与其他人交换,获得书籍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个新的朋友。

想的很好,对吧?

但事实很残酷。

首先,这个功能根本就不需要一个APP,或者说很多公众号已经在做这件事情了。其次是这次开发,整个团队就我和一个技术大神,我们2个人。开始想的是人少,大家目标一致,也没什么。

后来产品出来了,这位技术大神刚好失恋了。

整整1个月,几乎都处于失联的状态,更别提项目更新了,整个APP很多优化点都没处理,teambition都被我塞满了。那时真希望我自己也会开发。

当时我刚把官网写出来了,SEO也做到了第一,通过百度还是可以过来一些用户的,产品有了一点起色,不过由于体验不好,这些用户大多也就用个几天就卸载了。

加上1.0就做了一个UGC社区,感觉是有点找死了,没有用户基础,做UGC真的是个大坑。

推广了1个多月,大概有两三百个用户吧,没花钱,全都是通过免费手段推广。我不喜欢在微信上打扰别人,因此这些用户也都是我不认识的,基本没怎么做调研。

后来,由于技术同学还一直在失恋,我以为他放弃了,就在过了3个月之后没给服务器续费了,最后又过了一个月,技术同学找到我说继续做,结果服务器代码已经被清除了,清除了。

这个产品失败的主要原因:

  1. 需求太弱,不是刚需,需要足够多的痒点,需要产品足够精致,交互足够流畅,这些我们都没做到。
  2. 产品做出来后就没怎么更新了,BUG没人处理,技术没跟上节奏。
  3. 宣传运营上,手动搬运内容还是太慢,种子用户没有培养起来。
  4. 缺钱,缺人,缺场地。

3、KTV B端产品-K小宝

这是我在K米实习的时候做的项目,是一个公众号,主要用户群体是KTV服务员,顾客通过扫描服务员的二维码进入H5页面,自动关注K米公众号,可以点歌,购物,也可以打赏服务员,或评价,服务员可以获得提成以及评分等,店长可以管理服务员的评价,提成,也可以查看店内消费等。

就是这样一个B端产品,是我第一次在公司里做产品,从0到1做了4个版本,包括画原型,输出产品需求文档,组织需求评审,跟进设计、开发,做测试。体验了大公司开发产品的流程,也感受了产品经理与开发同学的相爱相杀,感受了与学校完全不同的氛围。

最后,基本实现了上述功能。当时凭借着K米在全国市场的渠道,APP的运营基本不用我负责,我就仅独立负责产品模块。

运营同事还是很给力的,做到2016年6月的时候,已经每个月全国流水有2000多万了。K米公众号发展到7000多万粉丝。K小宝公众号也有四五万的粉丝。

当时我也很有成就感,做的一些功能被几千万的人用。而且有巨大的现金流运转在其中,公司通过账期来赚钱,为公司带来了营收,我也很开心。

后来,我们老大让我负责数据分析方面的事情,每天出一份数据日报,这件事情我做了2个月,还是有很多收获,不光是excel的使用,邮件的格式,更有数据的分析方法,关键观点的提炼等。

因为推广不是我来做,所以仅仅是产品方向的事情,可以更加专注。做了很多竞品分析,出了很多PPT,闲暇的时间刷了不少产品书籍。

当时我们差不多一个月更新一个版本,节奏实在是有点慢,我还是希望找个快节奏的工作,于是,实习结束我就离职了。

实习的一些收获:

  1. 第一次感受了大公司做产品的全流程,大家各司其职,产品要游刃有余,协调其中,学到了一些调动资源的技巧。
  2. 产品更新迭代的哲学,不同的时机要做不同的功能,每个功能都有其独特的意义。
  3. 数据分析的方法,邮件、PPT的使用。
  4. 如何做好一份体验报告/竞品分析。当时写的:http://www.jianshu.com/p/29866d921c0e

4、DSP广告产品-WeAD

这个项目也是我从0到1做的一个项目,目前月流水已达千万级别。

公司的主要业务是移动营销,之前是主做代理,后来要开发自己的广告平台,于是决心做广告DSP,我来公司的时候,项目开始刚刚开始2个月,产品还没跑起来,整个项目就一个产品经理,也就是我的前老大,他是腾讯出身,偏商业和交互,我从他身上也学到了很多。

那些年,我做过的产品 —— 有的死了,有的活了

后来我入职了,就和他一起做这个产品。整个产品需要重构。一开始没接触过广告行业,对很多专有名词摸不着头脑,像什么dsp、ADX、DMP、RTP、CPM、CPC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当时老大给我推荐一本书:《计算广告》,这本书阐述了广告行业的一些基本知识,看完后,基本算是了解一些了。

公司每个月会有一次广告专业知识方面的考试,不及格的会被通报。也算是对我们的促进,每次考试前,都会看很多的资料,慢慢的也就对这个行业越发了解了。

DSP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商业产品,涉及到的人员角色就包括:产品研发、运营、客户、代理商、运营主管、系统管理员、研发主管等。涉及到的功能模块就有:竞价管理、结算管理、客户管理、数据管理,投放管理、订单管理、资金管理、操作日志、用户管理、权限管理等。涉及到的系统包括:ADX对接、DMP开发、DSP开发。

项目的流程就是,我出策划方案,我老大看后给出意见,我再修改后他定稿,然后评审,然后我再跟进开发,测试,功能上线后同步给大家。整体的节奏很快,因为是PC端网站,所以基本每天都在迭代。感觉节奏很快,我也比较适应,后来我老大给我的评价就是抗压能力强。

我的工作任务也主要是偏策划,把规划中的功能逐步上线,期间我成长比较多的地方,我觉得是交互方面的知识,以及策划能力,还有跟进项目的能力。从0开始策划一个DSP产品,搭建产品结构,梳理产品逻辑,与第三方DAX对接。

有人说产品经理第一年应该拥有的是应该是推动项目落地的能力。第二年是交互设计,产品策划的能力。第三年是独立负责一个项目的能力。

对此我是不太认可的,这是因为遇到了第二个老大。

他主要是偏业务型的,即做的所有事情都是让产品跑起来。

他的观点是,产品经理最重要的能力是引领产品发展的能力,因此我的目标也就从产品设计过渡到了消耗增长,也就是流水增长。

  • 通过挖掘产品的核心功能点,提高产品竞争力,而不是沉迷于优化交互与体验。
  • 通过数据分析,给出销售,运营指导性意见,而不是被动的接收他们的需求反馈,完成一些不重要的功能。
  • 通过竞品分析,市场调研,了解我们与其他同类产品的差距,将最重要的需求点优先级列为最高。
  • 通过与ADX的甲方爸爸沟通,了解流量策略,促进自己的商务能力。
  • 通过严格的排期表,控制产品开发节奏,避免延期,通过复盘会,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

这些点是我目前的一些工作,每天优先做最重要的事情,不再沉迷于交互和视觉,而是关注产品的增长与竞争力提升。因此整体的消耗在我们的优化下也在逐步攀升,目前已达到月流水千万级别。

第二个老大也是腾讯出身,他曾经给我看了一张腾讯的产品经理成长路径图,也经常对我们说,不要给自己设限,要做“大产品”,而不是小PM。从他身上,让我更加清楚了做事的关键所在。

那些年,我做过的产品 —— 有的死了,有的活了

产品策划岗-部分

那些年,我做过的产品 —— 有的死了,有的活了

产品运营岗-部分

上面是产品策划岗,下面是产品运营岗,只截图了一部分。不过也可以看出来腾讯对产品策划和产品运营能力的要求了。

个人觉得,产品经理不仅仅是一个产品的负责人,做狭义的软件产品经理。而是应该横向扩展至市场,运营、商务、设计、开发。纵向扩展至项目管理人,产品负责人。你拥有什么样的格局,你才能拥有什么样的战略眼光。当然,落地能力是必备的基础了。

目前的话,我觉得自己还是很菜,写下这些经历,以便以后还可以看到曾经那么傻逼的自己。相信只要我们不断挑战自己,不断学习,一定可以找到自己的one piece。

 

作者:南宫七洛,微信公众号:南宫七洛,欢迎与我交流!

本文由 @南宫七洛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由作者提供

爱盈利-运营小咖秀(www.aiyingli.com) 始终坚持研究分享移动互联网App运营推广经验、策略、全案、渠道等纯干货知识内容;是广大App运营从业者的知识启蒙、成长指导、进阶学习的集聚平台;

想了解更多移动互联网干货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运营小咖秀(ID: yunyingshow)

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SELECT dw_posts.ID,dw_posts.post_title,dw_posts.post_content FROM dw_posts INNER JOIN dw_term_relationships ON (dw_posts.ID = dw_term_relationships.object_id) WHERE 1=1 AND(dw_term_relationships.term_taxonomy_id = 3083 ) AND dw_posts.post_type = 'post' AND (dw_posts.post_status = 'publish') GROUP BY dw_posts.ID ORDER BY RAND() LIMIT 0, 6

京ICP备15063977号-2 © 2012-2018 aiyingl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9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