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最近又跳一跳了吗?
还是在继续冲顶?
或者是为了自己家的崽尔氪金,
操碎了一颗老母亲的心?
2018年刚开始,“旅行青蛙”、“跳一跳”、“冲顶大会”就开始在我们眼前爆炸,与此同时,各个网站、大号针对这些刷屏互联网产品的分析文章也接踵而至,让人不得不钦佩其追热点的速度和切入角度的独特。
(旅行青蛙相关信息)
(冲顶大会相关信息)
但是,在运营君翻阅这些文章的时候,发现针对这些刷屏的互联网产品,很多文章都用了同一个模型——上瘾模型去解释,并且套用起来毫无违和感。那反过来想,如果某个互联网产品形成了刷屏之势,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利用这个模型,迅速追上热点,输出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呢?
“上瘾模型”从哪里来?
实际上,不管是游戏,还是现在热门的社交产品,都有这套上瘾模型的影子。这个模型来源于美国一部研究用户习惯的理论书籍《上瘾》,作者在研究了twitter、facebook、愤怒的小鸟、Instagram等多个当红互联网产品后,得出来让用户“上瘾”的原理:一个能将自己变成用户习惯的互联网产品,必将经历四个阶段:触发、行动、酬赏、投入,一旦用户进入这个习惯循环,对产品上瘾的概率就会大大提升。
上瘾模型与刷屏产品
都说“理论源于实践”,那么理论要如何应用于实践呢?下面我们结合“旅行青蛙”、“跳一跳”和“冲顶大会”这些互联网刷屏产品,具体看看。
“触发”是指促使你做出下一步行动的诱因,比如你饿了要吃饭,那么“饿”就是触发,它促使你产生“吃饭”的动作。同理,将其放到互联网产品上,这个触发可能就会分为外部触发和内部触发两方面:
外部触发
是指我们直接看到或者听到的刺激和提示,比如:百度一下,你就知道。具体可以分为:
1.渠道型触发
比如,当用户进入微信的启动页面,就能直接进入“跳一跳”游戏。
2.自主型触发
属于产品内部的触发机制,比如:小红点提示、系统消息等等。“跳一跳”中,微信更新后在主页面增加了任务栏功能,下拉即可看到使用过的小程序。当用户逐渐习惯了任务栏,就会无意识自然而然地打开它。而“冲顶大会”则是以消息推送的方式,即当你开启了APP的通知,那么系统就会在游戏开始前给你推送通知。
3.回馈型触发
“跳一跳”小游戏中设置加分彩蛋,让网络上掀起了一阵解密风,各种解析视频、攻略帖……纷纷爆发,加剧了游戏的传播。“冲顶大会”每次设置一定的奖金,可能为1万、5万或者10万,答题正确12题的人将平分奖金。“旅行青蛙”里崽儿们旅游带回来的礼物、明星片,都属于回馈型触发。
爱盈利-运营小咖秀(www.aiyingli.com) 始终坚持研究分享移动互联网App运营推广经验、策略、全案、渠道等纯干货知识内容;是广大App运营从业者的知识启蒙、成长指导、进阶学习的集聚平台;
想了解更多移动互联网干货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运营小咖秀(ID: yunying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