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微博不能像微信一样设计的如此简洁?这真的只是一个设计理念的差异问题么?今天本文作者就心平气和地从点、线和面三个层次来聊聊这个问题。

一、微信“即时通讯工具”和微博“社交媒体”的产品定位决定了两款应用的设计思路
微信最重要的功能解决的是沟通问题,而微博解决的是信息获取问题。 尽管微信朋友圈、支付、购物等功能不断累加,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即时通讯工具这一基础前提下,在这样一个大前提下,微信首屏永远是对话界面,同时对话和通讯录占了微信底部四个按钮中宝贵的两个。 尽管朋友圈在用户时长上的重要性日益增长,但微信并没有因此提升朋友圈的优先级:你一进入微信就能看到对话,但你需要再点击两次才能进入朋友圈,甚至朋友圈这个功能在设置中还可以关掉,这背后的设计逻辑出发点就是为了强化即时通讯功能,这正是微信帝国的根基所在。 明白了“即时通讯工具”这一微信基础功能之后我们就能理解微信设计的简单了,所有的“即时通讯工具”的鼻祖都是短信,我们没有见哪个手机的短信界面是设计的复杂的,如果把一个上到7旬老翁下到3岁小孩都会用的短信界面设计的复杂的话会显著增加新用户的学习成本。 这是全球用户最多的四大即时通讯工具的界面:Facebook Messenger、微信、WhatsApp、QQ,出奇一致的聊天界面显示了他们在争取最广泛人群支持方面的所见略同。事实上,在需要清晰呈现对话的前提下,想把一个短信界面做复杂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更何况还是张小龙这样克制的产品经理。
二、微信的垄断赛道和微博的竞争赛道决定了其功能层面的横向扩展差异
标题太长看不懂!没关系,我举个列子你就明白了:从前,有一个叫“手机”的大型小区,在小区的不远处开了一家大型超市,专门卖小区里边的必需品:柴米油盐,设计的整洁而庞大,由于周边只有这一家唯一的超市,小区里几乎每一个人必须来这里买每天所需的柴米油盐,因此人气爆棚。 于是超市又在门口修了个叫名为“朋友圈”的大型广场,还在超市旁放了一台ATM机、一家游戏厅。这个超市的卖的柴米油盐其实不赚钱,但靠着旁边的游戏厅、广场上的一块广告牌以及ATM机,它赚的盆满钵满。 在小区的更远一些的另一个方向,有一家百货商场,它开始的时候经常开展一些明星见面会、新闻发布会来吸引人气,但小区里的人不是每个人都对明星感兴趣,同时百货这些东西也不是每天都需要,因此人气肯定就要差一些。 然而这个百货商场也没有闲着,在过去几年里一直努力地经营:首先它不再只请明星而是找了一些各领域的专家来做不同的小型讲座,另外,它开了一家电影院,开了一家书店,同时在百货大楼上放了一个直播大屏幕,然后还雇了一批宣传车到周边的村子里搞宣传……依靠商场里不同地方的广告牌赚钱,它居然也活的也挺不错。 现在你一定知道了这家大型超市名叫微信,而这家百货商场名叫微博,这时候如果有人问:为什么这家百货商场要搞这么多花样而不是像超市一样安安静静地经营?又是电影院(短视频)、又是大屏幕(直播)、还开书店(头条文章)以及专家讲座、答疑(扩展垂直大V、微博问答)……. 答案不是很简单么:因为它不是人气永远爆棚的垄断超市,它卖柴米油盐这类必须品不擅长,如果再不弄点花样,不就不木有人气了么!你让人家还怎么活啊,何况它引入的这些新业态和他本身非常搭。要知道,干这行竞争很激烈滴,小区周边好玩的是一家接一家开啊:有脱衣舞酒吧、有杂书黄书地摊、有其他电影院、有照相馆…….数也数不清…….. 现在你一定明白了微博为什么要在功能上进行扩张,因为微博所在的赛道是竞争激烈的赛道而不是微信垄断的赛道,它需要更多的用户和更长的用户时长。张小龙分享过微信的一个产品哲学——“用完即走“,然而龙哥之所以这么有底气,是因为他知道你走了还会回来,你离不开它,其他互联网产品如果也信奉这种哲学会变得死无葬身之地,用完即走,她真的就走了,再也不回来。 所以说微信牢牢掌握了用户的“痛点”需求,而微博则掌握了用户的一些“超越痒点”的需求(日活过亿说只是痒点好像不合适),不如我们把它称之为“酸点”吧,酸点的人生好艰难…… 好,到这里你已经明白微博为什么需要横向扩展这么多功能了,但你依然有一个疑问:微博为什么就不能克制一下,把这些功能一层层折叠起来呢?你看微信也有很多功能,人家做的多简单,想用的时候点进去就行,平时完全安安静静躺在那。咦?是啊,这又到底是为什么呢? 答案还是在上面的案例中,试想如果百货商场把它那大屏幕、电影院招牌、明星海报、讲座信息都藏的密不透风,恨不得要推开一道门再推开一道门才看得到,用户还会进去么,用户本来逛百货商场目标本身就是漫无目的图个开心,你要藏着掖着把商场变成一座碉堡,用户早就跟你说拜拜了!
简单平静的沃尔玛和喧嚣的王府井
超市则不用这么做,它不会把它的游戏厅整在超市最显眼的门口,因为它知道大多数人还是来买米买菜而并不是来玩游戏的,弄一个乌烟瘴气的游戏厅在最显眼的地方会把这些人吓跑,只要有一部分人发现了角落里的游戏厅,它也能赚的爽翻,更何况它还能时不时出来给游戏厅贴张海报。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接下来我用一张图来说明功能特点和它相应的呈现结果之间的关系,我们把微博微信的主要功能都按“使用频率高低”和“目的性强弱”两个维度分成四个象限。


三、“体验方差”大决定了微博在功能设计上的复杂性
“体验方差”是我在描述一个产品习惯差异时候提出的一个概念:每个产品我们一定可以找出这个产品的一批典型用户,这批典型用户的平均使用习惯就是这个产品的“体验均值”,而剩下的其他用户的使用习惯如离这个均值越远,我们就说这个产品的“体验方差”越大。 比如微信的典型用户可能是这样的(举例,具体数据不一定准确):好友数在300-600个之间,每天和朋友不超过30组对话,刷N次朋友圈,每个月使用几次微信支付……. 每一个个体总会和这些“平均”的典型使用习惯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比如做微商的可能发朋友圈的次数和聊天次数就会显著高于平均值;比如某些单身的小伙子或许会更爱用摇一摇和附近的人…….



微博消息箱那些复杂的筛选条件显然是为大V设计滴
但无论如何,由于没有将内容生产者和小白用户进行有效区隔,要在一个客户端同时满足两个需求绝非一个简洁的方案可以解决,因此也增加了微博设计的复杂度。 微信则不存在这个问题。他的信息生产和消费是是相互的,4000万粉的鹿晗和400粉的你在微博上的行为大相径庭,但是回到微信上他和她的朋友交流,你和你的朋友交流,他说他的朋友圈,你刷你的朋友圈,只是和他聊天聊的最多的是关晓彤,而和你聊天聊的最多的是发小二狗,其他方面则木有区别。 所以说微信对话模式无所谓信息生产与消费,同时朋友圈由于是强关系,也是互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因此使用同一个客户端没有问题,体验方差太小。 有人这时候就会说:你这属于强行扯淡了!微信公众号作者和它的订阅者难道不是信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么??哈哈,没错,这是个好问题,但是我们不要忘了微信用一个无比复杂的公众号后台解决了信息生产者的所有功能,相信第一次用微信公众号后台的小白用户,一定不会把它和简洁联系在一起。所以,不是微信简单,而是微信把复杂的部分用复杂的模块解决了,普通用户感受不到而已。
微信公众平台的部分功能
现在你明白了微博产品经理是如何在产品的准绳上走钢丝了吧,每一次改版微博的产品经理一遍一遍刷着网上的骂声一边看着后台的灰度测试数据,他们的思路平静而清晰:数据好改版就上,数据下跌就不上!分享两个数据:过去三年微博的日活从7600万增长到了1.65亿,市值从不到30亿美元增长到早已超越200亿美元。 好,本文写到这里就结束了,但有一个互动:一起来做一道产品经理面试的经典问题:如果微博底部的五个Tab需要去掉一个,你会去掉哪一个?为什么?你可以从产品经理的角度考虑,也可以从自身使用体验上考虑,在留言简单地写出你的答案,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微博的“体验方差”到底有多大! 作者:卫夕,新浪微博广告产品经理,致力于剖析互联网广告的基本逻辑、思路及技巧。 来源:微信公众号“卫夕聊广告”(ID:weixiads) 本文由 @卫夕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爱盈利-运营小咖秀(www.aiyingli.com) 始终坚持研究分享移动互联网App运营推广经验、策略、全案、渠道等纯干货知识内容;是广大App运营从业者的知识启蒙、成长指导、进阶学习的集聚平台;
想了解更多干货知识,请关注公众号运营小咖秀(ID: yunyingshow)
【转载说明】  若上述素材出现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及进行处理:80880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