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登录

其他登录方式

绑定手机号

注册

我同意用户协议

忘记密码

用户协议

绑定手机号

近期有不法分子打着爱盈利的旗号,制作“爱盈利”名称的App,并伪造爱盈利证件,骗取用户信任,以抖音点赞赚钱或其他方式赚钱为名义,过程中以升级会员获得高佣金为名让用户充值。
爱盈利公司郑重声明:我司没有研发或运营过任何名为“爱盈利”的APP,我司做任务赚钱类产品从没有让任何普通用户充值升级会员。我公司产品均在本网站可查询,请将网站拉至底部,点击“关于我们”可查看爱盈利相关产品与服务。
温馨提示:当遇到此类问题请拨打官方电话或添加官方微信,以免财产损失。爱盈利官网地址:www.aiyingli.com。
  • 推广与合作
X

产品经理如何进行颠覆性创新?不妨借鉴第一性原理

来源: 2290
爱盈利(aiyingli.com)移动互联网最具影响力的盈利指导网站。定位于服务移动互联网创业者,移动盈利指导。我们的目标是让盈利目标清晰可见!降低门槛,让缺乏经验、资金有限的个人和团队获得经验和机会,提高热情,激发产品。

马斯克说:“我们运用第一性原理,而不是比较思维去思考问题;在生活中我们总是倾向于比较,对别人已经做过的或者正在做的事情我们也都去做,这样发展的结果只能产生细小的迭代发展;运用第一性原理思考问题,强调在基本事实的基础上探究问题的本源,不被过去的经验知识所干扰。”

产品经理如何进行颠覆性创新?不妨借鉴第一性原理

古代有一位年轻的将军被派往边疆镇守边关,上任的第一天,就有两个士兵因为一匹骆驼而打架,

将军便问:“为什么打架?”

师爷回答:“启禀将军,本营四周都是沙漠,且营中全是男人,这匹骆驼是士兵解决xing欲的唯一工具。”

将军大怒,下令把骆驼关起来;到了晚上将军实在难耐,叫师爷偷偷的打开了门,然后抓着骆驼就办事,师爷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

事后,将军很得意的问师爷:“怎么样?比起那些兵来,还是我强吧。”

师爷半天清醒过来答道:“将军果然不同凡响,不过士兵都是骑着骆驼去找女人的!”

将军一听大骂:“你个乌龟王八蛋,狗嘴里就不能吐颗象牙?”

师爷看将军真生气了,紧忙说:“《圣经》 哥林多后书第四章第十八节是这么说的:【原来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才是永远的】。”

将军恨恨的说:“老子听不懂,说人话!”

师爷这才解释道:“归纳法与演绎法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归纳法:前提正确,结论不一定正确;演绎法:前提正确,结论一定正确;归纳法着眼于结论,长于正确地回答问题;演绎法着眼于前提,长于准确地提问;只有提问才能获得新认知,所以演绎法是人类获得新认知的途径;我们人类思考问题是遵循因果律,当出现一种现象或者结果的时候,我们往往追寻原因是什么,当知道原因之后,又会继续往前探索产生这个原因的原因是什么,这就是在用演绎法去追寻那个终极的原因,用演绎法往前推的那个元起点就是【第一性原理】。”

这个将军听后,长久的沉默不语。

一、第一性原理:做最准确的判断

1、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原是量子力学中的一个术语,意思是从头算,无需任何经验参数,只用少量基本数据(质子/中子、光速等)做量子计算,得出分子结构和物质的性质,最接近于反映宇宙本质的原理,称为第一性原理;随着Tesla电动汽车公司的崛起,硅谷创业家埃隆·马斯克,越来越受到关注,被广泛认为是乔布斯之后的又一个创新领袖,马斯克对项目的决策判断标准是:这件事情在物理层面上行得通;他直接从最核心的问题开始着手,然后一步步解决它,这是他跟大部分中国企业家不太一样的地方,马斯克的思维方式究竟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呢?马斯克自己给出了答案,他习惯用第一性原理来思考问题。

其实早在亚里士多德的书中就有相关描述,被指:

“在每一系统的探索中,存在第一性原理,是一个最基本的命题或假设,不能被省略或删除,也不能被违反。”

在亚里士多德的眼中,第一性原理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马斯克说,第一性原理的思想方式是用物理学的角度看待世界,也就是说一层层拨开事物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方式强调独立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马斯克在这一点上非常像乔布斯;Think Different是乔布斯最喜欢的广告词,被译为“不同凡想”,第一性原理思维方式的基础是自信心。没有强大的自信心,很难挑战常规,爱因斯坦说过:自信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

2、第一性原理是自变量,其他是因变量

第一性原理就是事物的本体、本质、本性,是事物背后的支配理念,而不是现象层面流变的物质。

第一性原理必须是抽象的理念,没有参杂物质的纯粹形势,把一切具象抽离出去,得到一个抽象的总结,之后再检验应用于具体形象;而如果没有找到那个“1”,就是在现象表面的分类归纳而已。

找到第一性原理,就是找到支配事物运动的发动机;第一性原理是自变量,其他是因变量。

在这点上,马斯克做到了极致,以前所谓的成功,他做的都是非连续性的飞跃,比如他的Paypal、spaceX、特斯拉,马斯克的丰功伟绩记载很多,在这里不展开细说;第一性原理是确定的元起点,是所有其他逻辑模型的基石原理,找到第一性原理,也就找到了钥匙。

 3、发现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建立于不证自明的逻辑奇点或基石假设之上,亦可建立于其他已被证明的原理之上。

马斯克是这么说的:运用“第一性原理”演绎思维而不是“比较性思维”去思考问题,它源自于事物背后的本质,也就适用于理解任何事物背后的本质;有一个常用的5Why分析法见微知著,引领我们找到自己的第一性原理。

产品经理如何进行颠覆性创新?不妨借鉴第一性原理

例如,什么是用户的真实需求?

我们首先来理解一下什么是需求,9个字足以概括:解决问题或达到目标。

用户消费或使用产品,其实质就是用其来解决问题或达到目标,这就是需求,也是最基础的需求,通俗一点解释就是作为:

xx用户(用户),完成xx任务(行为),以达到xx目的(目的)。

举个例子:小伙(用户)买了一件阿玛尼时尚西装(行为),穿上后英俊潇洒(目的)。

理解需求之后,我们来剖析一下什么是真实需求,11个字足以概括:更好地解决问题或达到目标。

通俗一点解释就是:

作为xx用户(用户),完成xx任务(行为),以达到xx目的(目的),目的背后是xx原因(原因)。

接刚才的例子:小伙(用户)买了一件阿玛尼时尚西装(行为),穿上后英俊潇洒(目的),为什么要英俊潇洒呢?原来是为了更好地撩妹(原因),这个原因(更好地解决问题或达到目标)其实就是用户的真实需求;有句话说得很好,用户要的不是产品,而是更好的自己!

 4、你的成就=核心算法*大量重复动作

所谓的“核心算法”,就是你的“第一性原理”;核心算法就是你始终揪住不放松的东西,做任何事情都使用这个“核心算法”,在任何选择关头,不管别人怎么说,怎么看,都用这个原理做决策;所谓“大量重复的动作”,就是一但开始重复地做,笨笨地坚持下去做。每多做一次就会比其他人积累更大的优势,而这个优势是指数级积累的;没有第一性原理作为思维工具,对能力圈的理解就会很肤浅,要么自我设限,要么过度自信。更重要的是:第一性原理同时也是第一驱动力,基于第一性原理的能力圈,自己才会成长。

美国投资家,沃伦·巴菲特的黄金搭档查理·芒格说:我一生都在追寻更好的思维模型:

在商界和科学界,有条有用的古老法则,它分两步:

  1. 找到一个简单、基本的道理;
  2. 非常严格的按照这个道理去行事。

其实“第一性原理”,有点类似于平常说的,“透过现象看本质”;在管理上,也可以叫做“以终为始”;就是让我们把目光从那些表面的事和别人做的事情上挪开,做任何选择和决定都从事物最本质之处着眼,并且在做的过程中,以最根本的那个原则为参照点,不断纠偏,直到达成目标。

 二、第一性原理:因为所以,科学道理

1、放弃存量,直指目标

第一性原理重点强调,追寻事物的本质,用少量的基本数据进行分析,而不是我们常使用的类比思维。换句话说,就是牢记目标,以此为参照物前行,不受其他事物的影响。第一性原理有点类似经济学中的抛弃沉没成本,由于人们并不是理性人,所以常常会由于已有的投入,想着放弃过于可惜,而继续做成错误的决定,进行更大的投入;放弃存量,直指目标,这就是埃隆·马斯克分享的个人思考方式,可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呢?

马斯克说:“我们运用第一性原理,而不是比较思维去思考问题;在生活中我们总是倾向于比较,对别人已经做过的或者正在做的事情我们也都去做,这样发展的结果只能产生细小的迭代发展;运用第一性原理思考问题,强调在基本事实的基础上探究问题的本源,不被过去的经验知识所干扰。”

比如马斯克在创办SpaceX时,美国航天界的主流观点是,造火箭发卫星的费用是异常昂贵的,而且要花不少时间,不是波音和洛克希德∙马丁这样的大公司根本干不了;但美国军方、科研机构和大公司又有一种这样的现实需求:低成本、快速地发射小型卫星。马斯克认识到,如果他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一切将重新洗牌。

因此,马斯克在SpaceX所做的一切,都是围绕第一性原理展开——几乎全部自己研发、制造,疯狂地降低成本,这就是他对第一性原理的一个应用。

2、第一性原理和类比思维

在商业世界中,第一性原理和比较思维是截然不同的,我们现在处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周围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于是我们每天需要不停地过滤信息,而这些信息,你并不能看到深层次的,看到的只是表象,而多数人考虑问题时会局限于类比思维,但很少用到第一性原理思考问题;类比思维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将陌生的、不熟悉的问题与熟悉的问题或其他相似事物进行类比,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类比推理并不是因果推理;类比思维有两个层次的缺陷:

产品经理如何进行颠覆性创新?不妨借鉴第一性原理

(1) 横向比较

横向比较是一种竞争意识,看不到终点在哪里;彼得·蒂尔在《从0到1》这本书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观点:

“竞争是一种观念,这种观念在整个社会中蔓延,扭曲了我们的思想。结果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在实际中获得的却越来越少,我们把自己困在了竞争中。”

刚开始,摩拜单车创始人对共享单车的想法,实际上也是基于第一性原理的思维。在大城市里下了地铁之后可能离目的地只有一、两公里,但高峰期根本打不到车,这时候只能是打黑车或者走路步行;如果这时候有一辆自行车该多好,后来她又发现,移动支付开始在中国越来越普及,她想把移动支付应用到单车领域,于是她就去做了现在这件事;但接下来我们看到市场上,出现越来越多的共享单车,现在的共享单车变成了一种纯粹的比较思维的竞争,他们想把对手打败,很多资本也在后面推波助澜,所以被淘汰或者被收购的结局对于创始人来讲是在所难免的。所以,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残酷。

不好的竞争是两个人搏击,就是在过程中你把另外一个人PK掉,所以,不要做这样的竞争,马斯克认为:要把所有精力放在产品和用户体验上。

(2)纵向比较

纵向比较是基于过去经验和历史的比较,“商业世界的每一刻都不会重演,下一个比尔·盖茨不会再开发操作系统,下一个拉里佩奇或是谢尔盖布林不会再研发搜索引擎,下一个扎克伯格也不会去创建社交网络,如果你照搬这些人的做法,你会死得很快。”

基于纵向比较思维会产生一些非常错误的想法,比如“交流电是无用的,因为它太危险,可以像闪电一样劈死人,只有直流电才是安全的。”说这句话的曾经是爱迪生;小米创始人雷军也说过:“只要你站在风口,猪都可以飞起来。”这句话在2013、2014年是很正确的,他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但最近一两年小米在走下坡路,包括他之前看不上的OPPO、vivo也很快成长起来,迅速攻占三、四线城市的线下零售店。

所以,历史其实并不是直线前进,而是螺旋前进,或者走两步退一步,走三步再退一步的。马斯克对项目的决策判断标准是这件事情在物理层面上行得通,他直接从最核心的问题开始着手,然后一步步解决它,他所在的领域基本上很少有竞争对手,这是他对于第一性原理的很有意思的思考。

三、第一性原理:颠覆式创新的秘诀

马斯克曾说过:

“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些新的东西出来,就必须依赖物理学的方法;物理真正能够帮你去发现一些新东西,这些方法往往是反直觉的。”

马斯克将如今取得的颠覆式创新成果归结于“第一性原理”的运用,他的颠覆式创新的秘诀:本源、通道、元问题、根技术:

 1、本源思维:用“第一原则”的方法找创业的领域

第一性原理思维强调事实和少量假设,从问题的最本质出发,进行推理思考,运用第一性原理思考问题,强调在基本事实的基础上探究问题的本源,不被过去的经验知识所干扰:

  • “哪个领域是人类社会活动最频繁的?”
  • “哪种技术人类有最长久的使用历史,却最缓慢的进化速度?”
  • “什么样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会让经济和社会走向生存危机?”

它们代表马斯克的“第一原则”思维方式,他认为,任何事物现象都有第一原则,抓住了一切迎刃而解,现在的创业,都是从“第一原则”的问题衍生出来的。

2、元问题思维:问对问题,随后一切释然

商业成功是不是创业的目的?不是!在他看来,有资源承受失败的条件下,商业成功并不比搞明白一个可能性更重要(注意他在这里提到了创业人普遍会遇到的问题,失败,你必须是有条件承受创业失败,才可以创业,这是前提)。

对于这种情况,哲学上有一种说法叫做“执象而求,咫尺千里”;象,是指表象,想象,就是表面的,外在的,想象中的状态;从外在表象到内在本质,是认知的深化,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如果只是追求事物表面的、或者仅仅是自己想象中而实际并不存在的状态,其结果,只能是陷入到形式主意的泥泞之中。

例如营销学创始人莱维特,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世界上并没有商品这种东西,客户要的只是通过这个商品而获得的好处,比如,你需要的明明是一个直径5毫米的钻孔,却把全部精力用在寻找直径5毫米的钻头上,其实你是用钻头还是别的什么东西来打个孔都无关紧要。”

 3、“根”技术:找出产品内含的“根”技术,然后做优化设计

马斯克经常说到进入行业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否能提升10倍效率或者降低10倍成本,所以在六个不同领域,他做到了全球第一。受应用物理的训练影响,马斯克习惯思考产品内在的基础技术的“根”,例如,特斯拉早期模仿油动力车的技术框架。后来发现,许多机械技术的刚性要求在电动汽车框架下可以柔性改变。这样,汽车变速箱完全可以简化。

又如,对火箭发射技术,马斯克采取同样的刨根问底的思维方法。他发现,火箭的材料成本低于20%,贵在使用的思维。在组合和使用的技术上下功夫,10年内,SpaceX的火箭发射成本将能做到美国太空总署的1%。

4、“迈入理想未来的通道”

马斯克相信,技术应该让未来更值得梦想,一旦筑就通往“商业乌托邦”的渠道,市场的洪流会滚滚而来;他的PayPal、电动汽车、太阳城、第五交通工具(hyperloop)、垂直起降、可回收火箭发射,每个生意都代表那个产业的新通道;例如在Tesla早期研制电动汽车的时候,遇到了电池高成本的难题,当时储能电池的价格是每千瓦时600美元,85千瓦电池的价格将超过5万美元。

马斯克和工程师不信邪,仔细分析电池的组成,从第一原理角度进行思考:电池组到底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这些电池原料的市场价格是多少?电池的组成包括碳、镍、铝和一些聚合物;如果我们从伦敦金属交易所购买这些原材料然后组合成电池,需要多少钱?天啦,你会发现只要 80 美元/千瓦时,经过多次试验,将成本大幅降低;

四、第一性原理:以小博大、以弱胜强的竞争法则

第一性原理就是找到问题最开始的起点,即“元认知”,一句话总结就是”认知的认知”,人类思考问题遵循因果,一个现象出现后,人们会想为什么会这样,当知道原因之后,还会想这个原因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最终的那个原因就是第一性原理;“如果能够让大众激动起来,生意已经成功了一半。”马斯克告诉年轻的追随者,这也许才是他真正的成功秘密。

1. 本源:哲学的根本假设: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第一性的

在物理学家看来,人类是由原子和分子组成的奇妙物种,人类想要找到普适于宇宙与人类的“第一性原理”,必须从最基本的物理概念出发。由于学习物理学的缘故,马斯克经常使用这种为物理学家所欣赏、推崇的“第一性原理”来思考问题,即面对任何问题不是通过不涉及本质的类比而是从基本的物理事实与物理概念出发,按照达尔文演化论与进化论的逻辑体系的思维方式来逐步推演出结论。

在与PayPal Mafia成员,如Facebook第一位外部投资人、硅谷意识形态的领袖、被称为“活着的硅谷象征”的彼得-泰尔、LinkedIn创始人里德-霍夫曼、YouTube创始人查德-赫利与陈士骏、Kaggle董事会主席、Slide与Yelp创始人麦克斯-拉夫琴等人讨论问题的时候,常常运用的是类似于“结构性脆弱”、“本质”、“不具备可证伪性”这些哲学味、科学思辨力十足的词汇;他们都习惯于运用“第一性原理”来看待事物;他们感兴趣的是宏大的世界图景;他们保持着对等待被挖掘的秘密的好奇之心;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本质、未来该怎么运行才更加合理而高效,都有着自己的思考与判断;他们都是对未来有着明确把握的乐观主义者;在下面,我将运用“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方式,试着从最基本物理事实与物理概念出发,对未来世界的终极呈现形式做一个参考了达尔文演化论、进化论的逻辑推演,逐步得出对这个世界的基本判断。

 2. 元问题:最基本的物理概念:“能量”与“信息”

由于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可知质量与能量可相互转换,由“能量与信息”这两个最基本的物理概念所刻画的物理世界,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毋庸置疑是对“能量与信息”的运用不断提升的过程,二者在时空中的聚集程度,即“能量密度”与“信息密度”,决定了该阶段人类文明的发达程度;在物理学中,关于“能量”有“最小作用量原理”,最小作用量原理是众物理定理之母,物理学(包括量子论与相对论)的所有基本运动方程都可以由此原理导出;在统计物理学中,关于“信息”有“最大熵原理”,如果能够创造条件了解更多的“信息”,就可以消除相应的不确定性,即“熵”,从而可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使得消耗的资源(时间、精力、能量)更少,但取得的效果更理想;所以,可以认为评价一个系统性能优劣可定性地参考以下标准:

能量消耗越小且与此同时秩序度越高,即J/bit的数值越小,则系统设计得越完美(注:J表示能量的单位焦耳,bit表示信息的单位比特)

例如一个关于产品价值的公式:

“ 产品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换用成本 ”

一个新产品的价值=新产品带来的新体验-旧产品带来的体验-抛弃旧产品使用新产品需要付出的成本。

在这个公式里,对于特定的领域来说,新体验和换用成本是变量,旧体验是常量,所以想要提高产品价值,就要努力从各个维度去提升新体验并且降低换用成本,对利益价值和切换成本分析之后,我们抽象总结之后得出如下第一性原理公式:

产品经理如何进行颠覆性创新?不妨借鉴第一性原理

通过个例子来解释这个公式,马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人类重要的交通工具,直到汽车的出现,汽车属于马车的颠覆性产品,汽车带来的体验是新体验,而马车是旧体验,有了汽车,人们就要去学习怎么开车,这个学开车可以理解为从乘坐马车到乘坐汽车的换用成本;马车有很多问题:颠簸、马粪、机动性差、速度慢、饲养马匹等,这些都是使用马车时的体验,而汽车相对于马车有很多优点:机动性强、只需要汽油而不用养马、速度快、长时间行驶等等;所以对于马车和汽车来说:汽车得到利益:汽车所带来的速度快、机动性强、舒适 - 乘坐马车时的颠簸、速度慢、机动性差等体验;切换成本: 学习驾车技术;这个类比并不严谨,但是足以解释这个公式的含义。

3、根技术:达尔文悖论

1836年4月4日,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考者之一查尔斯-达尔文乘坐小猎犬号进行环球考察。他在路过吉林群岛时,发现附近海域珊瑚礁中有成千上万的生物生存于其中,他感到非常奇怪,这一现象就是著名的“达尔文悖论”—在营养极少的水域中却生存着大量的生物,其生态位的数量却多得惊人;珊瑚礁仅占地球表面积的1/1000,但是进1/4的海洋生命物种都生长在珊瑚礁边,经过科学界持续150多年的研究,主要是由于复杂科学在近几十年的兴起, “达尔文悖论”最终的解释是:珊瑚礁由于其“分享”的方式,即生活在礁石的生物学会了“合作”的方式:珊瑚、虫黄藻和鹦鹉鱼借助并重新使用彼此的产品,才打开了如此之多的创新可能性大门,依靠有限的资源养活了如此多的生物;当今世界复杂科学研究重镇圣塔菲研究所曾经对人类修建的超级有机体城市做过研究,研究发现,各种与创造性相关的活动,包括专利发明、研发预算、“高创新性”职业、发明创造等,都遵循着一条“幂指数定律”:

创造出了一种良好的整体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新的信息可以进行组合,一个项目的信息也可以“外溢”为其他项目组的研究人员所用;一个讨论者的理论分析,可以作为另一个研究进行下一组理论分析的依据之一,而这正是硅谷企业的日常管理与运作方式。

例如暴风魔镜用第一性原理做产品之道:2016年上半年最火的词是VR,下半年很多媒体开始集体唱衰VR,很多人就犹豫,说VR到底是不是一个伪命题?或者是,现在做VR的时机是不是太早了?这些问题看上去貌似是无解的,他们做的事情第一步是建模,VR这个行业,本质上是一个加速循环的行业,

(1)这个加速循环的最小的环是什么呢?

硬件加内容:

  • 如果你做得足够好,就可以征服用户;
  • 用户越多,他们能帮你贡献的收入就越多;
  • 收入越多,就可以吸引更多的开发者;
  • 开发者越多,就可以开发更好的硬件和内容;
  • 这个环路一旦启动,就可以变成一个指数级增长;

这是VR行业的一个核心模型。

产品经理如何进行颠覆性创新?不妨借鉴第一性原理

(2)为什么过去这个模型始终没有启动呢?

原因在于之前的硬件和内容不到位,硬件体验很差,缺少行业标准,所以第一步目标必须让早期大众用户接受VR硬件和内容。

早期大众用户的要求是这样的:

  • 第一,我要求实用性,你到底可以给我提供什么样价值的服务;
  • 第二个是成熟度;
  • 第三个是配套服务;
  • 第四个是价格。

这样分析下来,我们就要做到这三点:第一,硬件的体验好一倍,价格降低一倍,内容丰富十倍。如果能做到这三点,我们就可以成功地把环路彻底打通,一旦这个环路循环起来,资本、媒体、广告就都会追捧VR行业,这个环路是第一性原理。

(3)那什么样的硬件体验才算好呢?

就是VR设备的清晰度要高,用着不晕,重量要轻;接下来使用第一性原理思考的方式,去解决VR视频高清加秒播的技术问题,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暴风魔镜跟产品经理和技术提出了这个要求,他们的结论是:不可能。原因是什么呢?VR做360度全景视频,码率至少是今天普通视频的四倍。但今天平均的网络带宽,只支持普通的高清视频;产品经理和技术优化出第二版,是把264的编码变成265,节省30-50的带宽,找更好的CDN的服务商去优化CDN,把流畅度提升一倍,但第二版仍然是点状思维;

(4)最后,用第一性原理的方法先建模

把“用户点击一个视频的时间”定义为T0,“用户看到视频的第一桢的时间”定义为T1,把T1-T0的时间完整分解。那么,这中间经历了什么步骤呢?第一,获取文件列表;第二,连接到CDN;第三,下载,解码,显示。

产品经理如何进行颠覆性创新?不妨借鉴第一性原理

在获取列表上,花了多少时间,能不能优化?有没有实现每个人在不同地区使用不同的运营商,联速都足够快?第二个是CDN,除了查北京、上海、广州联CDN的时间以外,我们知不知道新疆的用户联上去要多久?下载要用多长时间?接着,下载能不能优化?怎么优化?我们可以先从下载模块的速度上进行优化,再从源头上进行优化;在VR里面,我们有没有别的编码方法,比如说用立方体编码,把原始码率进一步压缩;解码方面,我们能不能针对低端机型去做优化?最后一个是显示,现在的方法是,一秒钟的视频包含了24桢或者是30桢,我们能不能把30桢变成15桢,或者是1桢?所有环节全部优化的结果是,流畅度提升了3倍。

 4、通道:达尔文进化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是指物种之间及生物内部之间相互竞争,物种与自然之间的抗争,能适应自然者被选择存留下来的一种丛林法则;生物正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地进化着、发展着;现代基因学的诞生,为此提供了重要的证据,事实上,物竞天择,竞的就是“基因”;企业就如同自然界中生长的物种,一旦发现适合自己兴旺发展的特定环境,它们自然就会生生繁衍,直至受到资源稀缺或者天敌的威胁而无法继续增长其数量为止;物种数量的增长将不可避免地引发生存竞争,而竞争是无情、冷酷、利己和严峻的,会经常看到增长、竞争、稀缺资源、创新、差异化以及追逐个人利益等现象,每年《金融时报》的全球500强企业排行榜是达尔文进化论在现代社会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真实写照;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商业管理教授、创新大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提出的颠覆性创新理论,从先满足市场非主流开始,遭遇非连续性,是企业兴衰的第一因;

(1)市场的秘密在于破坏

通常我们会认为,一个企业的好坏可能跟管理有关,管理的确很重要,但是管理下面的一层,市场的双S曲线模型就是说,今天A企业的速度很快,它就跟着A企业的曲线走,明天B企业速度超过A企业,它就转向跟随B企业,所以市场跨越第二条曲线毫无困难;市场的秘密在于破坏,利用新企业打击旧企业,而企业都是单曲线模型,它的使命在于坚守,对原有产品、业务、员工、市场、以及过去能力的坚守,跨进第二曲线,意味着伤害了第一曲线,所以,如果我们想成为基业长青的公司,秘密只有一条:像市场破坏企业一样去破坏自己,从单S曲线模型转向双S曲线模型,在分析所有企业的第一性原理时,“非连续性”这个思维模型几乎都是标配。

产品经理如何进行颠覆性创新?不妨借鉴第一性原理

(2)颠覆式创新模型

固然是归纳英特尔、诺基亚、苹果、柯达、联想等案例,从演绎法上来看,同样成立,那便是基于一个基石假设——技术进步速度必然超过市场需求速度,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指,当一个产品因为满足了某项市场需求而成功后,它必然在不断改善产品性能的“连续性创新”轨道里演进;原因很简单,这时企业价值最重要的影响力来自消费者和客户,也就是”客户为王“,问题是,“客户是我们最珍贵的资源,但也是我们最主要的创新盲区”,“顾客完全满意,有时是个大陷阱”,当我们沿着“连续性创新”这条S型曲线不停向上,必然的,我们就会进入S型曲线的上端,既是增长乏力阶段,更是“技术进步速度必然超过市场需求速度”的阶段,简而言之,客户市场需求其实已经不需要这么多的“连续性创新”,性能过剩了;诺基亚再防摔又如何?我根本不需要这么防摔。性能过剩了。一旦某项特定性能超越了消费者所需求的水平,它便不再构成吸引力,消费者用来选择产品的标准转移到尚未得到满足的属性上。

产品经理如何进行颠覆性创新?不妨借鉴第一性原理

(3)真正决定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是市场价值网

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窘境》中说到两个“价值网”的概念,即“技术(供给)和市场(需求)组成的价值网“,任何一家企业,当它进入一个发展轨道后,真正决定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就是市场价值网;一方面,你需要发展核心业务,促进现有的S型曲线发展到极致,另一方面,就是未雨绸缪,开发并带领组织开始新的价值网曲线,是谓“颠覆式创新“:所谓“颠覆式创新“,通常是以“低端颠覆、边缘创新”的方式展开,也就是从先满足市场非主流需求开始。

例如iPhone,在它初创时,显然在防摔、电池续航这些性能方面就是一个低端产品,但乔布斯找到了与互联网结合这个当时还不算主流的点;再比如猎豹清理大师,没有从杀毒这种市场主流需求上着手厮杀,而是进入了清理内存垃圾这个边缘需求市场;

数据表明,在连续性创新方面,在位企业拥有更大的优势——据称有80%的胜率。在突破性技术方面,由于在位企业拥有更多的资源储备,同样胜率达到三分之二;唯有在以低端、边缘为切入口的颠覆式创新方面,在位企业没有优势,反倒是新入企业拥有了67%的胜率。

(4)通道:“10倍好”比10%提升更容易,一旦发现这个破局点,ALL IN

颠覆式创新产品的性能通常低于主流市场的成熟产品,但它们拥有一些边缘消费者(通常也是新消费者)所看重的其他特性,通过价格更低,性能更简单,更方便消费者使用;在这个反向非连续性逻辑中,“颠覆式创新“产品从低端边缘需求切入,杀进一个主流巨头很可能看不上的非主流市场,从而也进入自己的“连续性创新”曲线,同样一步步提升自己的性能,直至促使整个市场发生迁移,非主流变成主流;对新兴企业来说,“颠覆”似乎意味着要与在位巨头竞争,其实本意是进入第二根S型曲线;在第一根连续性S型曲线中,在位巨头只能10%、10%地提升产品性能,而如果是颠覆式创新,在第二根非连续性S型曲线中,可以针对某项性能实现“10倍好”的提升,很多时候,“10倍好”比10%提升更容易,因为你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所以在执行“颠覆式创新“时,“需要一个能为1万元订单而欢呼雀跃的机构”,也就是“用独立的小型机构应用新兴的小型市场”,这种独立,不仅是指财务上、人员架构上,甚至是指物理上,公司给予这个任务小分队以目标、路径和资源;用猎豹傅盛的话来说,就是“战略方向要浪费,战术执行要节约”;通过逻辑推演来建立市场预测,然后通过独立小机构寻找破局点(具备三个特点:极简、差异化、自增长),一旦发现这个破局点,ALL IN。

彩蛋: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接近上帝的人—尼古拉·特斯拉诞辰160周年

1898年,特斯拉(Nikola Tesla,1856—1943)发明了无线遥控技术。1899年成功制造出球状闪电,次年特斯拉加大对电流的研究控制,在全球范围首次达成人造闪电效应;特斯拉幼年时曾遭受过雷击,生了一场大病。

自从那场大病之后,特斯拉仿佛拥有了一种神奇的思维方式,能在脑海里想象出发明物体的轮廓,在发明之前不断优化设计方案;特斯拉一生独立开发并取得专利七百余种,合作开发达一千种以上,帮忙开发的更是数不清;他拍摄了世界第一张X射线照片,发明了第一台无线控机器,发动机火花塞、霓虹灯、鱼雷、直升机等。

1943年特斯拉死后,美国国家科学院委托美国FBI将特斯拉死后所有私人信件、文章全部查收,带回中情局,美国国家科学院连同1933年收到的特斯拉文件一并收归美国FBI保管。

1946年,某些科学家意识到特斯拉理论的可行性,为了维护美国国家安全,阻止国外敌对势力获取资料,这些科学家上书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最终系统的删除了有关特斯拉的所有资料、记载,使特斯拉渐渐淡出了科学界。

2012年12月24日,美国当地时间13时30分,“维基解密”在Parallel wold网站公布了美国FBI情报资料库1943年的一份多达7751页的特殊机密文件,这份文件被称为Nikola tesla secret,文件内容由于太过惊世骇俗,连提供这份文件的匿名者都感到不可思议;文件中的大部分内容是一位名叫特斯拉的科学家生前未发表的论文与设计图,另一小部分是一些个人日记,其中有一篇最长的论文最引人注目,题目叫“引力的动态理论”,该论文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出发,论述时空、物质、电磁波、引力波的本质特性,最终使它们被统一起来,论文在最后阶段阐述了制造反重力太空船、时空旅行、粒子束武器、死亡射线、死光等一些奇思妙想的科技产品制造方法。

-End-

爱盈利-运营小咖秀 始终坚持研究分享移动互联网App运营推广经验、策略、全案、渠道等纯干货知识内容;是广大App运营从业者的知识启蒙、成长指导、进阶学习的集聚平台;

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SELECT dw_posts.ID,dw_posts.post_title,dw_posts.post_content FROM dw_posts INNER JOIN dw_term_relationships ON (dw_posts.ID = dw_term_relationships.object_id) WHERE 1=1 AND(dw_term_relationships.term_taxonomy_id = 3083 ) AND dw_posts.post_type = 'post' AND (dw_posts.post_status = 'publish') GROUP BY dw_posts.ID ORDER BY RAND() LIMIT 0, 6

京ICP备15063977号-2 © 2012-2018 aiyingl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9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