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9月的第三个周末)是第43个“世界清洁地球日”, @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北京青年报 等主流媒体呼吁尊重环卫工、清洁工。
环卫工以平均薪资2000元的微薄收入和繁重的体力劳动为城市环境做出巨大贡献,却在现实中时常遭遇歧视、羞辱,在网络上更是处于普遍失声的状态。
通过百度搜索对“清洁工”进行新闻检索近一年的新闻报道,可以发现新闻标题包含“清洁工”的报道数量很少,大多数不超过200篇,说明清洁工这个广泛存在的人群在网络上的再现度很低。7月、8月的相关新闻报道最多,酷暑时节炎热的天气使清洁工的户外工作显得格外辛苦,频发的暴雨增加了工作的难度和负担,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率走高。
注:数据来自百度,清博舆情整理
通过清博指数系统检索近一年有关“清洁工或环卫工”的微信文章,阅读量排名前十的文章体现了舆论对环卫工的人性关怀,一方面揭示他们时常面临交通事故、被人欺辱的风险,一方面展现了环卫工在家庭教育上的“成功”。
注:数据来自清博指数系统
整理近期涉及环卫工、清洁工的新闻报道可以发现,环卫工的社会地位较低,受歧视现象严重,被辱骂、殴打现象时有发生。环卫工的收入微薄,经济压力大、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一些子女不得不陪伴父母分担其工作。有关环卫工乐于助人的报道也时常见诸媒体,突出了其高尚的品质。
注:资料来自网络,清博舆情整理
通过清博舆情监测系统(免费、每两周迭代的舆情系统、近30000用户的选择,)监测“环卫工”,数据获取时间段为9月18日15时至18时,舆论显示中性情感最高,达到34.55%,正面情感略高于负面情感,均为30%左右,可见网友对于“环卫工”的态度认知比较复杂,既有赞扬其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一面,也不乏素质欠缺、行为不检的负面印象。
注:来自清博舆情系统
职业贵贱论的固化思维令清洁工处于职业鄙视链的底端,工作过程中常常遭受不合理欺凌和侮辱。
从古至今,职业鄙视链就一直存在,古有按社会贡献排序的士农工商,如今也有医生、老师、律师等最优选择,或者金领、白领等体面职业,光鲜亮丽地出入高端写字楼,活动在世界五百强企业之间,再次之的可能是有一技之长的蓝领,手艺在手生计我有。在脑力劳动优于体力劳动、市内工作优于室外工作等衡量标准下,清洁工这个常年接触灰尘、垃圾、污秽的职业可能被很多人认为是不光彩的、低人一等的、不值一提的。
虽然社会一直在倡导职业不分贵贱、人人平等互相尊重的理念,但是少数人仍然习惯仗势欺人,对服务提供者颐指气使,稍有不满就进行语言或行动上的人身攻击。不得不承认,不少环卫工仍在工作中承受着这种缺乏素质、抱有职业歧视的欺凌。
“全家捡垃圾”这种言论不仅反应出个人素质的低下,更折射出部分民众缺乏对社会分工的正确认识,不管是清洁工还是其他体力劳动职业,作为社会运转的重要一环,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值得所有人尊重和合作。
繁重的日常工作加重了清洁工父母教养子女的困难,但父母的无私奉献和孩子的体贴备至凸显人间温情。
清洁工在媒体报道中的再现常常伴随其子女同时出现,尤其是环卫工人这一细分职业,为了降低交通运行阻力,环卫工的工作时间常常与正常工作时间交错,这也意味着他们对子女的陪伴和照顾比常人更加困难,尤其是年纪尚小的子女不能单独活动,部分环卫不得不将他们带在身边,一同“工作”,或让其在身边写作业等。
清博舆情系统里“环卫工”方案的热门主题词显示,“孩子”紧邻“环卫工”,二者关联度较高,孩子的频繁出现强化了环卫工生活的艰难,职业的负担不仅是对个人体力的耗损,还有对家庭生活的影响,尤其是对子女的亏欠,但是这份职业或许是支撑家庭的唯一经济来源,所以全家老少都会尽心尽力做好,无怨无悔为之付出。
注:来自清博舆情系统
同时,环卫工子女也是脱离环卫工勤勤恳恳形象的另一种正能量,“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体贴父母”等都是城市中等收入家庭用来鞭策孩子成长进步的口头禅,而5岁就任劳任怨帮母亲扫街的孩子无疑最具说服力。这种行为可能不值得鼓励,但作为榜样的力量也是当之无愧的。
扫天下之尘,亦除人心之诟,清洁工以“微弱”的力量济困扶贫彰显人性之善,“荒芜的沙漠”同样孕育着明日之星。
清洁工被称为“城市的美容师”,为家庭、企业、街道、公园等地方清扫污物,为他人提供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除此之外,在这个越来越功利的社会,部分清洁工用最“微弱”的力量去乐善好施,以一己之力除去人心上的浮尘。
平均月薪2000的环卫工将一年拾荒所获全部捐给贫困生,6岁失去母亲、8岁失去父亲、40岁失去哥哥的环卫工没有记恨这个世界,反而收养6只流浪狗和2只流浪猫,并照料得井井有条。他们在物质上的贫瘠、精神上的富饶让人汗颜,更促使我们时刻提醒自己回报世界以善意。
29岁博士陪环卫工父母扫地,环卫工父亲7年吃挂面只为帮助女儿走向体操之路,虽然部分网民认为29岁博士应该体恤父母早日工作妥善赡养父母,吃挂面的父亲没有考虑女儿练体操天分不足的事实,但是从父母的角度出发,他们都是出于对下一代的满怀希望,相信只要坚持下去,“荒芜的沙漠”也可以孕育出参天大树,不管结果如何,父母对子女的付出都是无怨无悔的。
文中未标注图片均截取自网络
清博舆情系统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