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深度研究了滴滴出行中“快车”功能需求的产生,为我们提供了面对未知新需求时给出解决方案的六大步骤。很多人会觉得用户需求分析是产品经理的核心功力,但是对于运营人员来说,用户需求分析同样非常重要。 运营作为离用户最近的人,应该更需求倾听用户声音,挖掘客户需求,并进行需求分析,可以更好地作用于运营策略中,快速反映出用户对产品的看法和意见,及时把握用户最新动态,提高用户的忠诚度。 下面是我尝试对滴滴出行的快车功能做出的用户需求分析: 先来看下滴滴出行的页面结构:


一.找到并分析快车的目标用户
滴滴在推出快车之前,其实已经有专车这个功能,专门为高峰期打不到出租车或者不想打出租车的客人提供舒适便捷的私人专车服务。那个时候的专车更像是一种面子装饰,因为专车的车型基本都是B级车,也不提供拼车服务,车费一般是出租车的一倍之多。 虽然在开始挤占市场的时候可以通过补贴的方式让乘客对价格感知不那么强烈,但是在滴滴处于垄断地位并且市场稳定之后,作为一款要盈利的打车软件,战略上一定会变成如何让更多的乘客更方便快捷的打到车,而不是更便宜地去打车。
二.模拟用户场景和行为
我们模拟两个场景:1.某个工作日,一个普通上班族
- 赶着去郊区参加公司的年中会,但是会议地点离公交站和地铁口都有一段距离,走路的话要花费不少时间;
- 为了保持衣冠整洁,提前到达会议地点;
- 他选择打车出行,但是出租车不舒服还有可能因为回程空车被拒载,专车距离远的话又很贵。
2.某天下班时间,一个普通小白领
- 项目出错被老板开会的时候骂,难过的想哭;
- 但是下班高峰期地铁公交人很挤;
- 不想被人看见难过的样子同时也想快点回到家。
三.设定用户体验目标
上面的两个模拟场景中,用户最本质的需求都是“快”。简单方便地叫个车,以便宜的价格享受舒适的专车服务,快速到达目的地,同时又能很好地维持自己的形象。 所以我们可以大胆的推算,对于大部分的乘客来讲,如果可以快速的打到车,价格又比较亲民,也不用担心司机绕路去接拼车的其他乘客,舒舒服服的就到了目的地,这个用户体验一定是很好的。四.确定衡量指标
那又怎样衡量我们要做的功能是不是满足了客户的需要呢? 就需要衡量下面这几个指标:- 从用户开始叫车到司机接单的时效
- 用户行程距离的均价
- 司机对路程的熟悉度
- 用户满意度评分
五.分解达成指标的关键因素
要完成上面所说的指标,我们需要先分解一下其中的关键因素: 这些用户使用快车的动机首先应该是快,其次价格比专车要便宜,同时又可以和专车一样舒适。解决这个问题,初期需要补贴,给乘客出行优惠券,刺激他们使用,教育用户对快车形成习惯。其次对司机实行满单奖励,刺激分享引导更多的车主来注册,保证车辆的运营。 但是基于政策和网上的关于网约车不好的言论,用户会有些担忧,乘坐私家车是不是安全,支付的时候安不安全,高峰期司机会不会拒单,司机的驾驶技术怎么样,路况熟不熟悉,车况好不好,坐着舒不舒服等等。 我们还要排除他们的担忧,比如在支付页面增加支付安全提示、直接派单给司机、增加车主注册的要求、对他们的车龄和驾龄都做要求。同时在行程页面向用户展示出发地和目的地的路程,估算大致的价格等等。 最后用户要使用的时候,可能会因为新的功能不熟悉出现一些障碍,比如网络环境不好一直下不了单、行程页面上看不到价格的变化、如果提前有出行计划,想要提前约好车子却找不到预约的按钮、甚至在叫车的时候发现没有办法准确的定位,这些都是可能会在使用的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如果不事先准备好解决的方案,用户很可能就放弃并且不再使用这个功能。六.提出解决方案
那我们要通过怎样的办法来解除用户对新功能的担忧呢? 我们可以让IT工程师优化算法,稳定网络环境,在行程页面根据用户的位置一直跟随,并展示当前的价格变化。 同时做一个新功能引导,用户第一次使用的时候引导他们观看,如果用户没有打开GPS开关,就可以跳出提示,请用户打开手机上的定位系统,方便司机准确的接到用户。
【转载说明】  若上述素材出现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及进行处理:80880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