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产品,就像在和产品设计者在隔空顿悟
原来你是这么在想呀!
设计产品,就像是隔岸对用户喊话
哎,你不知道吧,我比较喜欢你哈!比如说:产品是否设定已读回执的功能。
- 微信保护的是发送端利益和体验,不可能用已读回执。
- 而阿里,陌陌,学习通,保护的是接受端的体验,加入了已读回执。
用户真是懒,真是稍微失去一点便利就懒得去点开了。这种设定就意味着产品人将要面对是否考虑突出便利性,而单纯满足用户了。 那么,合理吗? 产品原则是从功能上,如果优先考虑这些懒的用户而损失深度体验的话,那就做出迎合性调整,可是这样的产品用户觉得没有深度,或许用着用着就废了。而如果优先考虑深度体验,那么就意味着要失去一大批用户,尤其在这个懒癌泛滥的时代。
便利和深度体验,谁UP呢?
这个选择就是产品原则。 产品原则这个东西,往往是团队合作的产物,因为一个人开发不了产品。所以,产品原则体现一个产品团队的集体智慧。可有时也可能是某个产品经理的个人智慧。凌驾在集体智慧上的产品经理,是非常危险的。一步踏错,产品就会步入深渊。像乔布斯这种产品经理,实在太少了。 产品原则,就像设定了一个评判尺度。它有效的归置了在面临取舍时的判断标准。让产品人在选择时更偏向于理性。 一说到理性,似乎都会说,一切应该拿数据说话吧!这其实也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判断标准。如果产品原则设定为,一切靠数据来支撑判断,那在极端情况下,就会迷失,让产品偏向于平庸,出彩的几率大大变小。 比如微信在对小视频拍摄入口的设定上,是在朋友圈右上角,还是下拉拍摄呢?恐怕90%早已养成的用户习惯是在朋友圈右上角入口,如果数据决定论,就会放弃更核心的体验性占优的选择:下拉拍摄。很遗憾,微信设定的产品原则是:不一定靠数据说话。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借鉴。也就是对自身产品的合理定位情况下,不能盲目的人云亦云,需要更高维度的理解产品的深度价值后再判断,是迎合用户习惯,还是开发用户体验。 产品设定原则,就像对产品设计上了一个紧箍咒,安全阀。让产品人开始夜以继日的深究时,忽然某天意识到,到了岔路口啦,不痛下决心就不能力王狂澜啦!毕竟,绝大多少产品是奔着做死而去的。 既然产品原则是一个如此重要的设定,谁能在产品初期做最佳认定呢? 这看似是一个无解题呀!看过网上很多人分析产品原则话题,尝试通过总结各种优秀产品原型来合理的推导最佳产品原则设定。可是都有点像是马后炮。因为产品设定者,或者产品设定团队总是会在下一个阶段来推翻上一个阶段的设定。 多么摸不着头脑的推翻。 这让模仿者、追随者简直无所适从呀!可是如果真是被搞得云遮雾罩了,恐怕也是产品竞争上的战术。在战略层面上,间接证明这帮追随者并没有站到被模仿产品人(团队)的设定高度。 产品原则是很抽象的,能抽丝剥茧总结出来的人,恐怕更可能是培训讲师们,或者是爱写专栏的产品达人们。然而产品设定者们是不愿意说出来的,他们只会把产品默默做出来后,让用户们忽然感到惊喜,发出“原来还能这样啊!”的感叹。用户那根被聊骚的弦,被惊喜的拨动后,后来者才知道原来弦是在这里呀! 产品圈在这个主题上的生态是啥?一直玩着隔空猜谜的游戏呗!如果有推手的话,谁是主谋? 追随者隔空在问:搞啥子嘛!说好的丢手绢功能呢,说好的发红包看密照呢,说好的每年咻咻咻敬业福呢?那些优秀的产品人隔空再喊:
谁知道什么鬼?我其实想这样子,可是被拉回来了,谁给我下的紧箍咒,给我死出来!产品大佬们一闭眼一睁眼的功夫,呼口气:
这么一正一反,一推一拉,我们已达到原始的设定目标了。神秘投资人,哼了声:
真没憋住,又一帮人要开始讲故事了吧……既然这样,那就讲讲关于怎么设定产品原则的故事吧!这故事新颖,好奇,里边想必险象环生,惊心动魄!等会,我搬条小板凳过来洗耳恭听。 本文由 @曹涛 原创。
【转载说明】  若上述素材出现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及进行处理:80880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