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谷歌、亚马逊等8万个网站在抗议美政府推翻网络中立原则。说起这个网络中立原则,是个什么来头:
“网络中立”的概念可以上溯至上世纪30年代美国的电信法。当时,法律规定任何电话公司不得阻碍接通非本公司用户的电话。互联网兴起以后,“网络中立”概念的自动延伸,运营商均不得对来自非本公司用户的数据,比如邮件、视频等设限。
打个比方说,人们修建了高速公路,然后要求所有车辆都要遵守一定的交通规则,无论是奔驰还是夏利,都可以在这个高速公路上行驶。
这看上去挺和谐的,没什么矛盾啊?表面的关系看上去没什么,矛盾在深层次的,就说这比方里的高速公路吧,车和车之间当然没什么太多利益冲突,大家按照规则行驶就是了,最多你车大,你占的面积多些,你车好,你跑的快些。但建高速公路的和车之间就有利益冲突啦,这路是我建的,我花了那么多钱,不求盈利,就是公益也要有成本在里面,所以,高速公路一般都有收费站。
在网络上一样,在建设网络的基础设施时,一些大巨头,像AT&T、Verizon和贝尔公司这样的电信及互联网接入服务方面的巨头付出了很多,现在商用时利益最大的却不是他们,直接让谷歌等这样的公司享受高速的网络服务后变大变强,这搁给一般人,都心有不甘的。
本质上矛盾点就是:网络中立性是网络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之间的博弈,比如: 宽带公司不能因为优酷的视频流量太大就主动降低优酷的视频质量或者向优酷收取费用。
其实运营商对网络中立原则的不满并非只在欧美才有,咱们国内又何尝不是?2014年时中国移动也曾公开指责微信,罪名是微信过分占用信令通道而导致运营商正常的通话业务质量被影响。运营商和互联网公司本身体制上的差别也决定了两者的矛盾实在难以避免。
2015年,奥巴马政府通过网络中立原则,要求康卡斯特、AT&T以及Charter等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必须平等对待所有互联网内容。到2017年美国新的领导人表示,将投票推翻奥巴马时期实施的这一原则。于是,美国的互联网界就炸开锅了。【转载说明】  若上述素材出现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及进行处理:80880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