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一个例子,好比你在新浪微博上找大号做广告投放,理论上在数据充分的情况下,微博一共有多少个大号,哪些号更匹配你的业务,投放的时间节奏怎么安排最合适,什么样的文案转化率更高等等这些机器的计算能力都一定是远远胜过个人的,在这样的事情上我也看不到人可以胜过机器的机会。 但我认为,人的特别之处,是人可以创造出来一些“增量”的空间,好比当年微博上当找大号转发推广的效率已经开始下降之时,突然又有人创造出来了一种玩法叫“九宫格”式的推广,就凭借这一微小的创新,就又把推广的效率提升了十几倍。这一类偏“创造性”的事情,是我认为机器当下无法,也不可能做到的。”这个答案,在现场深得无数人认同。 所谓“物以稀为贵”,在人类社会中是永恒不变的经济法则。回过头看,假使无人超市真的充分得到普及,则意味着“购物”过程已经成为了一种极度标准化和程式化的体验,彼时,假使你能够让购物过程变得更新奇、更有趣、更充满情感,是不是你也可以在商业世界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即便再退一步讲,假使“无人超市”的出现可能会释放大量劳动力,以逻辑推演,那在造成零售业的劳动力就业机会衰减的同事,也可能会带来娱乐、职业教育、内容消费等产业的进一步繁荣,所谓此消彼长而已。 这个意义上讲,可能我们的未来,也未见得一定就如此悲观。 4. 再回过头,更理性的看“无人超市”,其快速得到普及的可能有多少?以及放大到“新零售”的范畴下看,其带来的新增的可能性又有哪些? 技术上看,无人超市背后需要应用到的核心技术,有三种——
1.对物的识别。目前主要在应用的是RFID技术(不懂的请自行百度,此处不再科普)。 2.对动作的识别。目前主要需要被识别的动作是拿起和放下。 3.对人的识别。这部分,目前能看到最靠谱的做法,就是把进店和离店的动作自动与微信或支付宝关联起来。当下看,以上三种技术,单论技术层面,都已经比较成熟,具备了可被批量应用的可能,从这个层面看,阿里和娃哈哈喊出“3年要开10万家无人店”应该不是一句空头口号。 另一方面,所谓“新零售”,简而言之,事实上就是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上的物品售卖。事实上,相比起传统的线下商超,类似淘宝、京东等玩家入局的“新零售”,已经具备了“商品的大数据”,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假设真的开设大量线下门店,他们还将拥有“用户行为的大数据”,类似用户目光的移动和停留,用户走动的线路等等,都将会成为售卖过程中“人货匹配”的重要依据。 在这个层面上看,“新零售”将带来商品售卖效率的巨大提升,或许已是必然。 举一个不一定恰当的例子,所谓“新零售”,或许等同于要再造一个在商品贩售版的“今日头条”。 5. 再放大一点看,“无人超市”,或许还将把阿里和腾讯之间必将被写下重墨重彩一笔的商业战争代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阿里的底线是“支付”、“交易”和“售卖”,腾讯的底线则是“关系链”。 互联网世界中的法则是:任何事物,当强大到极致,必将开始吞食其他原本看起来毫不相关的事物。 恰如,微信的强大,已经对支付宝带来极为现实的威胁。 阿里曾想在“关系链”上倾其全力击退对手,但无奈互联网世界上往往存在另一个法则:假如你的对手已经足够强大,你试图要做一个跟对手几乎雷同的业务来击败对手,几乎不可能。 这句话也可以再换一个说法:互联网世界中,打败你的人,往往原本跟你无关。 恰如,曾经在微信刚刚兴起时,也没有人会意料到竟然会是它威胁到了支付宝。 这个意义上说,阿里想要击退微信的威胁,也许战场也不在“社交”。 那么,战场到底在哪里? 这也许是一个无人可以回答的问题,但毋庸置疑的是,假设阿里真的可以拥有数以十万计的必须刷支付宝才能进入的线下无人零售店,且我们的日常生活、购物等都已经高度依赖于这些无人门店,这毋庸置疑将会让支付宝重新占据到我们生活中的至高权重点。 这样看,“无人超市”这一局,可能是数年来,支付宝在和微信的竞争之间,第一次占据了先手。 但,可以预计,腾讯和微信,都不会对此袖手旁观,毕竟,腾讯的背后,还有京东这个足以让阿里无法掉以轻心的对手。 这,也就是我所说的,这场战争的新阶段。 6. 最后,我还存有一个疑惑。 假如“无人超市”真的即将成为下一个“风口”,可以预计的是,从阿里、腾讯、京东、美团、滴滴、小米等一众巨头,一定都会有所动作。 但,百度呢?(完)
【转载说明】  若上述素材出现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及进行处理:80880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