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登录

其他登录方式

绑定手机号

注册

我同意用户协议

忘记密码

用户协议

绑定手机号

近期有不法分子打着爱盈利的旗号,制作“爱盈利”名称的App,并伪造爱盈利证件,骗取用户信任,以抖音点赞赚钱或其他方式赚钱为名义,过程中以升级会员获得高佣金为名让用户充值。
爱盈利公司郑重声明:我司没有研发或运营过任何名为“爱盈利”的APP,我司做任务赚钱类产品从没有让任何普通用户充值升级会员。我公司产品均在本网站可查询,请将网站拉至底部,点击“关于我们”可查看爱盈利相关产品与服务。
温馨提示:当遇到此类问题请拨打官方电话或添加官方微信,以免财产损失。爱盈利官网地址:www.aiyingli.com。
  • 推广与合作
X

失联近30天,如何避免成为下一个章莹颖?

来源:互联网 2433
 芝加哥时间6月9日,北大女硕士章莹颖在美失联,到今天失联时间接近30天。不久前,华裔神探李昌钰表示章莹颖仍有生还的可能性,让网民多了一丝希望,除了为她祈祷,我们更应该从中吸取教训,避免成为下一个章莹颖。

 

失联近30天,如何避免成为下一个章莹颖?

注:资料来自网络,清博舆情整理

 

通过清博舆情监测系统(免费、每两周迭代的舆情系统、近20000用户的选择,)监测“章莹颖”,限定时间段为6月30日0点至7月8日15点,从舆情指数走势图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7月1日因嫌犯资料的大量曝光,该案件负面指数达到最高点。

 

失联近30天,如何避免成为下一个章莹颖?

注:来自清博舆情系统

 

从微博情感属性图来看,舆论负面情感占比达到67.36%,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章莹颖被绑架感到痛惜;二是多角度质疑美国环境,包括其治安管理、警方办事效率及法律制度,少数网民着重强调在美生活的极度不安全感。正面情感占比10.61%,部分网民仍然寄望章莹颖生还的可能。

 

失联近30天,如何避免成为下一个章莹颖?

注:来自清博舆情系统

 

此事直接涉及中国公民的人身安全,相关媒体给予高度重视,@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 多次发文,@头条新闻 相继发布7条微博紧跟事件进展。

 

失联近30天,如何避免成为下一个章莹颖?

注:来自清博舆情系统

 

舆论的纵向变化

 

6月11日,章莹颖失踪的消息经微信账号“SYSU内推圈”爆出后,便引发舆论高度关注,最初网民焦点集中在寻找章莹颖下落、反思大学生安全意识、猜测案件性质等方面,随后几天因案件信息披露较少,舆论渐渐平静。

 

6月17日,章莹颖家属飞抵美国,再次引发舆论关注,章莹颖个人及家庭信息也得到较多报道,网友深感悲愤的同时,章莹颖的安危更让人焦虑不安,同时希望早日抓到绑架章莹颖的嫌犯。随后漫长的等待,舆论趋于冷淡,但冷淡不代表忘却。

 

6月30日,案件得到突破性进展,嫌犯被抓;7月1日嫌犯信息的大量爆出,舆论热度达到高潮。舆论焦点更多地集中在嫌犯的个人背景、社交平台上的信息、猜测作案手法、作案动机等,并希望早日找到章莹颖,对嫌犯进行严厉的法律制裁。

 

失联近30天,如何避免成为下一个章莹颖?

注:图片来自网络

 

7月3日,相关部门对嫌犯进行聆讯,嫌犯却拒不交代章莹颖下落,让案件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部分舆论将关注点转移到对美国司法制度的拷问上。随着案件进展信息的披露,相信该案件的舆情热度还会继续波动,直到案件水落石出为止。

 

事件对网民认知的影响

 

人的认知基本由一个人过去的经验和知识所组成,而新的感知、新的信息要同已形成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发生反应。这种反应的结果,不仅影响人对当前事物的认识,也会产生一些新的感受、新的观点、新的态度等。

 

作为一起重要的舆情事件,章莹颖绑架案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舆论讨论焦点多,给网民认知也带来诸多影响。

 

警惕熟人作案。舆情之初,多数网民猜测是陌生人所为,当证实嫌犯为章莹颖校友且为该校助教时,网民深感震惊,因为这一事实颠覆了普通人对校友、同学、助教等熟人的认知,很多网友纷纷留言:“换了是我,也会上车的”。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不要给陌生人开门,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更不能上陌生人的车,但这次绑架案让人对熟人也有了新的看法。熟人也不能百分百信任,“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对熟人也要保持基本的警觉性。有网友提出,任何时候上别人的车尽量做到拍车牌照片发给亲人,规避任何潜在的坏人和风险。

 

小心“晕轮效应”。心理学中有一种心理效应,称为晕轮效应,也叫光环效应,指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断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偏误。例如,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经常会因为一个人具有高学历就同时认为他也具有非凡的道德品质,因为一个人具有高颜值,也容易获得好感,并产生信赖等。

 

从嫌犯的信息来看,具有高学历、高智商的特点,部分网民难以理解嫌犯的作案动机和犯罪心理。嫌犯的身份之所以让人出乎意外,关键就是他的高学历、高智商等特征蒙蔽了很多人的认知,受“晕轮效应”影响,以偏概全,从而导致认知错误。从这起绑架案人们也能从中吸取教训,调节认知,不要将学历、智商跟人品挂钩,以免产生错误的认知。

 

正义不只需要法制。美国的法制已经相对完善,但从这起案件也可以看出,虽然证据可以保障程序正义,但并不能保障正义完全实现。该案中,因证据的缺乏,不能对嫌犯实施及时抓捕,甚至不能对嫌犯进行定罪,从而导致受害人的正义难以实现。法律和道德作为调节社会运转秩序的两个方面,始终缺一不可,正义的实现单靠法制似乎也是不够的。

 

网络监管任重道远。从案件本身进展来看,电子设备、网络信息无疑起到了获取嫌犯证据的决定性的作用。嫌犯在社交网络留下的蛛丝马迹、网络信息检索的记录、绑架网站的访问等都成了网民热议的焦点,技术的进步带来的便利毋庸置疑,但也给犯罪分子提供了方便之门,对不良网站的监管势在必行,也任重道远。

 

【转载说明】   若上述素材出现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及进行处理:8088013@qq.com

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SELECT dw_posts.ID,dw_posts.post_title,dw_posts.post_content FROM dw_posts INNER JOIN dw_term_relationships ON (dw_posts.ID = dw_term_relationships.object_id) WHERE 1=1 AND(dw_term_relationships.term_taxonomy_id = 3733 ) AND dw_posts.post_type = 'post' AND (dw_posts.post_status = 'publish') GROUP BY dw_posts.ID ORDER BY RAND() LIMIT 0, 6

京ICP备15063977号-2 © 2012-2018 aiyingl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9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