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才流失只是部分原因
关于火箭发射失败,人才骨干流失的问题不容忽视。但是人才流失,待遇不高并不是直接原因,不是说人才待遇好就不会发射失败了。 现役世界上和长征五号同一级别的火箭有俄罗斯质子-M火箭,它失败过10次,成功率90%;欧洲的阿利亚纳-5火箭,它在第2次和第5次发射时失败过;美国的德尔塔-4火箭,它在第4次发射时入轨失败;现在媒体热潮的互联网科技公司,Space-X的猎鹰9全推力火箭也曾经在2016年的射前发生爆炸。 长征五号这个级别的火箭推力大,技术要求高,很多对中国航天来说都是全新的技术,本来就是不能保证发射100%成功,失败几次是很正常的。 而且从这次发射的时间安排看,,距离上一次发射时间太短,为了赶时间节点,各方面都是超负荷在运转。一线技术人员无力对时间节点提出意见,只能加班加点全力保障。而航天行业,只要有一点点疏漏,就是发射失败的重大损失。 至于,一线人员责任重,待遇不高,人才流失,这种情况已经有好几年了。以前的发射在这种情况下也成功了,所以这次发射失败,不能把直接责任算到待遇上面。二、人才流失是互联网公司的锅吗?
发射失败的直接原因刨出去,我们只看人才流失问题,是因为互联网公司待遇高导致航天人才流失吗? 诚然,不少航天行业的骨干去了互联网公司工作,但是也有很多人去的是手机企业、通讯企业,汽车企业。无非是航天专业的软件控制人才,可以比较方便的转型到互联网行业写代码,而硬件方面的人才可以比较方便的去转行做手机、通讯、汽车的电子部门。 这些行业转行相对对口,在90年代苏联解体之后,有苏联火箭专家去华尔街做金融行业,因为当时兴起的金融工程对数学要求高,这些专家可以转行。 航天人才转行,去干的是收入相对较高,自己又能转的了的行业,互联网行业只是恰好符合这两个特征,如果没有互联网行业,也会有别的行业,不能让互联网来背这个锅。 核心问题在于,为什么作为大国重器的航天行业留不住人才?航天行业平均年龄28、29岁,而它们招收的大多是25岁以上的硕士生,就是说一个人来了两三年,就要考虑离开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三、核心问题在于体制内待遇
其实,在所谓大国重器的行业里面,人才流失严重的航天还算是待遇非常好的了。军工、航天、重工……这些年一线从业人员的收入都不高。 在大飞机起飞的时候,在某问答网站上,有上海姑娘说,她相亲过一个大飞机的从业人员,虽然姑娘尊重他为国家的努力,但是为了现实还是放弃了,一个一辈子工资买不起一套房子的男人,姑娘要嫁给他是需要勇气的。 北京航天的一线工作人员有同样的烦恼。高学历毕业后去为国效力,然而两三年后,就面临着买不起房子,结不了婚,生不了孩子。 不用说安居乐业,立足之地都没有。而涉及保密,工作时间越长跳槽越难。于是航天部门就成了工作几年换北京户口的过渡地点,从业人员也就永远年轻了。 以前计划经济,各个行业收入都差不多,航天有国家各种福利待遇,实际生活水平是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为国效力至少衣食无忧,安居乐业,不想发财,愿意为国效力的人干的是事业。 如今市场经济,各种福利待遇越来越少,特别是最近两年连端午节发粽子都要斟酌再三。体制内的福利消失了,一切都要市场化解决。 而市场化的薪酬,体制内单位受制于各种制度,水平不高增长缓慢。一线人员入职尚可,但是工作几年后,面临家庭问题时就难以继续奉献了。最近两年一线城市房价暴涨,这个问题越加严重。 体制内部门还能招到人,是因为还有户口,而户口解决之后,人才继续留在体制内承受高工作量,低回报就比难了,当基本生活保障有问题,优秀的骨干自然会另寻出路。 所以,即使是人才流失问题,也要找内因,而不是归罪于外因。 无论如何讲精神,讲为国奉献。基本的生活水平是要保证在同城市社会平均水平以上的。或者体制内福利延续,工资不高,但是给房子,给户口,有子弟学校,有职工医院,生老病死全管。或者福利不给,但是薪酬达到同档次同年限人才的市场价格。 如果一线城市无力给这个待遇,那就去二三线城市设立分部。一线城市给1000万,只能买套房子过小白领生活。而去二三线城市给500万,就可以在近郊买上大房子,开上好车,过上当地中上层的生活。 有舒适的生活,稳定的家庭,多1000万只是账户数字,有事业心,肯为国效力的人才还会走吗? 本文作者:maomaobear【转载说明】  若上述素材出现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及进行处理:80880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