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三节课(sanjieke.com)官方出品,主笔作者三节课发起人Luke,原百度搜索产品架构师,资深产品经理,《产品的视角:从热闹到门道》一书作者。
三节课实习生冰丹对本文亦有贡献。
三节课是首家互联网产品主题学习社区,免费提供最系统的产品 + 运营课程学习,定期出品有深度的产品观察 + 评论。
如需转载,请联系三节课,并注明出处。
昨天夜里出差归来,刚准备躺下,就被微信朋友圈刷频,这次的刷屏主角不是别人,正是微信之父张小龙。继年初的微信公开课之后,这一次的刷屏,是关于他的2359条饭否日记。
在我一边洗脚一边看张小龙的饭否日记时,我的思绪瞬间回到2011年的年初的初春。很多事情,在那个时候已经开始。
我曾在很多场合分享过我对微信这款产品的理解,我也曾经很细致的分析过微信这款产品,我认为微信把中国产品设计思路提升到一个特别的高度。
我也一直认为,微信的迭代历史,同时也是张小龙本人的产品思维的成长史。
让我好奇的是,饭否的2359条日记,与微信的迭代过程,是否有某种时间和产品思想上的“耦合”呢?
2011年1月25日下午,我像往常一样在Alibaba杭州的园区里吃完午饭,正好困的不行的时候,阿里云os的领导告诉我赶紧醒醒。
我说怎么了。
他说有事发生了,腾讯发布了个叫“微信”的东西。
我听成了“飞信”,那是一款当时已经有5000万+的用户规模的产品,我的第一反应是:飞信被腾讯收购了?
领导说:不是飞信,是微信。腾讯模仿国外的一个产品,出了个微信!
这下我信了,2010年的腾讯,不就是号称“山寨的腾讯”吗?
腾讯山寨了一款产品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
于是,2011年1月25日下午,我下载了微信。
后来,微信告诉我,我已经是它的第59704号用户。这个排名,不算特别早,但也绝对不算晚了。
话说回来,这家被腾讯山寨了的产品到底是哪个“苦逼”的产品?
我的第一反应是:talkbox!对,就是这个香港同胞的app。
但,用了两天再一看,不是,微信做的还不是talkbox。原来是KIK!
其实很多人不认为微信是模仿了KiK,直到昨天,张小龙先生的饭否日记被挖出来:
2010年12月27日,此时的微信已经进入封测阶段,当昨晚看到张小龙的这条日记,我在猜:微信这个名字难道是这天敲定的么?
在那个节点上,面对着这样一款产品,我可以清晰感受得到领导的那股“压力”。事实上,也就是从那时开始,阿里的同事们感受到了一股至今都没法摆脱的“社交诅咒”,从湖畔,到来往,已经今天的支付宝。
我也得说,站在这个微信已经成为了一个划时代级产品的时候,去看张小龙这一路走来记录下的一点一滴,对于一个产品人来说,都是会按耐不住有些心潮澎湃的。
2011年1月13日,微信从提交上架,到正式发布,过了9天,任何产品经理都按捺不住那种产品即将上线的激动,即使是Allen Zhang。
2011年1月17日,离微信正式发布还有4天,我能感受到他在微信即将发布前的那种紧张、不屑和渴望被认可的心态。
2011年1月21日,微信发布V1.0
收发消息
即时拍照
随时联系
这是不多的几个功能。这一天对Allen Zhang来说是个好日子,“a better man”是指职业生涯更好呢?还是……
看到这条信息的时候,我确信,摇一摇在2011年2月17日已经有眉目了。但我们看到的3月10日微信最新版本,和摇一摇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事实上,摇一摇正式上线,要等到2011年的10月1日。
2011年3月10日,微信发布了V1.1版本,做了很多基础功能的升级。
2011年3月10日,微信发布V1.1
与腾讯微博私信互通
支持添加好友备注
支持通讯录及会话列表搜索
支持点击打开网址
新消息通知的好友帐号改为昵称
2011年6月8日V2.1
新增寻找手机通讯录好友
增加看看谁在用
增加LOMO相机滤镜
增加微信号分享功能
那做产品的Allen Zhang算Blog写的好还是不好呢?
自此刻开始,Allen Zhang之后的饭否日记发的越来越少,但力量却越来越足,口味也越来越重啊。看起来,这是要放大招的节奏了。
2011年10月1日,微信发布V3.0
新增摇一摇
增加漂流瓶
增加通讯录安全助手
支持繁体中文语言界面
增加保存群组到通讯录功能
系统插件可装卸、安装
支持查看好友的大头像
看起来,微信会让事情越来越简单,如果微信是在创新的话。的确,在此后最新一版的微信中,它简化了注册流程,这是一小步,但对微信是一大步。
从此刻开始,Allen zhang的微信,始终保持着一种互联网产品中极其难得的简洁。
2011年12月20日,微信发布V3.5
分离专属二维码到微博
支持动画、Emoji、自定义表情
简化注册流程
对话中增加石头剪子布和骰子游戏
对话页面支持自定义聊天背景
这是Allen Zhang在饭否上的关于产品的最后一篇日记。我不知道你从中能解读出些什么,但对照起来看,我愿意相信,在此刻,公共号的想法已经接近成型。
随后,公共号这个功能在1年后的2013年2月5日发布。
在这之后的微信,又有了几个比较大的版本更新——
2012年4月19日,微信发布V4.0,朋友圈上线。
增加精美相册
支持照片分享到朋友圈
开放接口,支持从第三方应用分享
支持图片、视频转发
支持发送当前地理位置
可对通讯录朋友标星标
支持对多个微信好友群发消息
2013年2月5日,微信发布V4.5,公共号等11项功能上线。
再再往后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
在我回顾完这些事情,有几个感触突然出现:
很多时候,产品和产品的制造者是相互教育,一起成长的。你看得到,Allen Zhang在微信刚开始的时候也是个懵懂PM,有上线前的激动,也有产品被认可的焦虑。
很多功能,其实提前很久想清楚,或者有这个idea,但几个版本之后才上。比如摇一摇,2011年2月17日有这个创意,而产品发布在2011年10月1日。更夸张的是公共号这个功能,推送的想法早早2012年3月5日开始,功能发布时间在2013年的2月5日。这是什么样的规划节奏和内功,每一个做产品的人都会懂。
收的住欲望,把最需要上的功能先做。这似乎符合我们一贯的产品原则,3.0版本前打地基,守住欲望和创意,逐步释放,才能走的更远。
写到这里,我很有种冲动想把Allen zhang的这句饭否日记放到这里:
“一个产品,要加多少的功能,才能成为一个垃圾产品啊!”
下面两张图,是我们之前分析过的,也是三节课的课程中我们经常会给大家分享到的“微信的产品版本和用户量级关系图”,在此,我也把它分享给大家。
如果从整体的时间节奏和功能节奏看,微信走了一条漂亮的曲线,而这个曲线和饭否的日记的很多内容是耦合的,只是思想超越了产品太久远。
我们为了分析饭否日记,特意将饭否的日记记录和微信迭代的版本记录做了对照归纳,并做成了一张图(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