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下午,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和“起点学院”举办的公开课上,我分享了《从互联网产品经理到AI产品经理》这个话题,文末会有PPT下载福利。
和2个月我前分享的200页PPT《人工智能产品经理的新起点》相比,这次更精简,而且增加了不少最新认知,比如:
- 将AI PM的3个大分类,细化成10个小分类。方便大家对比分析,哪些可能是适合自己的转型方向
- AI PM的真正价值是什么
- AI PM和互联网PM,可能就不是同一群人
- 为何体系化的文科知识背景很重要?比如伦理学、心理学
- 为何说文科生、女生,做AI PM更有优势
- AI PM和程序员协作关系的变化
- 好的AI PM,利益回报是否比程序员更大
- AI PM和CEO的区别在哪里
- AI PM稀缺到什么程度
- AI PM的人才真空期还有多久
下面,结合PPT,我详细介绍下分享内容:
现在行业内提人工智能非常多,但其实,我们需要在更大的时代背景下去“观”:机器人、人工智能、互联网,从上个世纪开始,各自分别发展了几十年;三者本身都是非常深入的垂直领域,到2015、2016年,开始快速交叉融合。
如果一家公司/团队,只具备其中一个领域的背景,其实是有些危险的,比如纯互联网背景团队,会踩硬件量产的坑;机器人硬件团队,不知如何跟AI技术做产品化结合。而且,不仅是知识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做事模式和思考方式的转变,需要从根儿上重构认知、自我升级。
我个人甚至认为,从互联网转型到AI,比从传统行业转型到互联网,更难。
说到人工智能行业的瓶颈,行业一般会提到数据、算法、算力等等,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必要条件,但可能不是行业真正突破所需要的充分条件。
从产品背景出发,AI目前真正的瓶颈是:
- 缺乏落地的产品,特别是缺乏爆款的2C产品。亚马逊的echo在美国卖得不错,但这种产品形态否适合中国人的文化习惯、是否也能成为爆款,还有待观察。
- 缺乏AI PM人才。没有落地产品,背后其实是AI PM人才的匮乏。这是因为,目前AI技术虽然不能说完美,但至少是不影响产品经理们去做demo原型和验证工作。甚至我认为,要想完全由技术来实现一个完美的AI架构,可能是不现实的,反而需要产品经理从实际的场景和用户反馈出发,反过来给技术、模型和算法提出建议,倒逼其优化。
- 团队升级。
团队升级,相对单个职位或者个人,明显会更难,而且时间周期也会更长一些。
所以,综合现阶段的稀缺度和可行性,AI PM才是目前行业最稀缺的痛点,而且是行业空白——现在不仅没有AI PM的分类、能力模型、如何转型等体系化梳理,甚至AI PM这个概念,都是最近才刚刚在行业内被提到和普及的。
第一部分:AI PM的3个大分类和10个小分类
AI PM的三个大分类:
技能重合类(技能重合,80%)
比如,小明是某大公司XX开放平台的产品总监/产品经理,日常工作主要是网站产品框架流程、账号体系、消息通知、数据分析、开发者运营等等,就非常适合AI开放平台网站方面的产品经理职位;20%的非重合部分,是知识库等AI相关的新内容。
场景重合类(场景重合,50%)
比如,小花是某儿童阅读方向的内容从业者、app产品经理或儿童玩具产品经理,对儿童场景非常熟悉,了解家长、儿童的各种心态和需求,甚至有一些硬件(技术)背景,就比较适合儿童机器人方向的产品经理。50%的非重合部分,是AI对话聊天、软硬件结合的产品体验设计等新内容。
素养重合类(素养重合,10%)
比如,小强是搜索背景的产品经理,对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方面有相关经验,就可能比较适合转做AI对话聊天方面的产品经理;但也还有很大的区别,特别是很多传统互联网PM完全没有相关背景,所以需要极强的产品经理基本素养,比如快速学习能力。
AI PM的十个小方向
下面,具体介绍这10个小方向:
平台网站类AI PM,分2个小方向
1)网站架构流程设计
上图是图灵机器人官网,会有常规互联网web页面的一些模块和流程设计。
2)AI模块交互设计
比如我们有个用户后台页面,涉及知识库等AI相关的部分,会调用一些AI大脑的API接口,然后让用户去用这些AI服务。
整体来说,平台网站类的AI PM,是相对容易上手的。
第二,垂直场景类AI PM,归纳为2个2C、2个2B,共4个小方向。
第一个小方向是做2C的软件。
比如上图显示的“助力来也”,她是一个AI+人工的客服助理,可以帮用户定咖啡、打车等等。其AI PM需要设计的是,在垂直场景下,怎么通过AI让用户更好的使用各种服务。
第二个,是做2C的硬件。
这种产品,本身通过卖硬件就能赚钱,而对应的产品经理,就需要更多的硬件背景。
第三个小方向,是做2B的云端服务。
比如将AI能力通过API开放出来(例如图灵机器人开放平台)。这种AI PM,需要更多的面向开发者的产品经验。
第四个小方向,是做2B的解决方案。
图中案例Turing OS,是专门针对儿童机器人合作方提供的一套系统和服务。
将AI能力打包成一套系统解决方案,这个方向是有不小难度的,对产品经理的产品、技术、市场等各方面的能力和sense要求都比较高。
最后,对话聊天类AI PM,归纳为2个云端、2个终端,共4个小方向。
第一个,是做云端的AI架构或体系化模块设计工作。
这类AI PM,可能是整个AI行业里,难度最大的工作方向。
第二个,还是做云端产品,是某个具体垂直领域的对话流程设计,行业内叫“垂类”PM。
比如上图中例子,是一个简单的天气领域的对话体验流程,涉及到了上下文。
这个方向的AI PM,难度和积累性都比较适中,个人觉得是不错的切入AI的方式。但最好已有相关垂直领域的知识经验背景。
前面2个是云端的对话聊天AI PM方向,下面介绍2个终端的。
图中示例,是图灵机器人和QQ群官方正式合作,在QQ群里面接入了图灵的聊天机器人Baby Q,用户@她,就会自动聊天回复,以此活跃QQ群的氛围。(注:需要群管理员在“管理群-设置群机器人”里开启此功能)
这里,需要AI PM根据具体的用户场景,针对性的设计一些产品体验,比如一个新用户刚入群了,baby Q可以主动说,“欢迎XXX,来做个自我介绍吧~”或者在各个用户生日的时候,她主动来祝福生日快乐。
这个方向的产品工作,是非常有意思的,大家可以多关注。
第四个,也是做的终端产品相关,但是隶属于AI技术部门内部的PM,他们的职责就是和业务部门终端产品的PM们沟通需求、提供AI支撑和项目推进等等工作。
整体看起来,似乎稀缺度不够,但其实也是不错的转行职位方向,相对容易上手。
所有这些AI PM分类里,相对最难的还是对话聊天类,大家若有兴趣了解“对话聊天类AI PM的3大难题和10个锦囊”,可以详见《人工智能产品经理的新起点》PPT。
另外,还有搜索、出行、大数据方面的PM,我称之为泛AI PM。虽然他们确实会涉及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AI技术领域,但是
- 产品形态本身,已经解决了从0到1的60分问题;
- 后续工作,偏向策略类的优化、效率提升,或精细化运营;
- 有一定产品sense的程序员,也能完成PM的工作。
所以,这几类PM产出价值的稀缺度,至少相对于聊天对话类AI PM来说,还不够明显。但另一方面,也很适合转行AI(入门)。
前面这些,是相对理论性的AI PM分类介绍,下面分享一个视频,这个机器人,
既涉及了硬件,又涉及了软的AI能力,详见我的细节讲解:AI产品视频讲解 | RoBoHoN_最有爱的手机机器人
第二部分:AI PM的能力模型、价值和稀缺度
互联网时代,PM的能力模型很早就有了——
AI时代,PM能力模型还在探索中
限于篇幅,下面重点介绍本次新增内容的截图:
(省略2P)
(省略8P)
互联网时代,一个公司可能只有1~2个方向,但AI时代,因为会出现非常多的细分场景和交叉领域,所以一个公司可能会有多个产品方向要探索,这时,CEO个体的知识储备和精力已经顾不过来了,需要各个AI PM帮他在单个方向上独当一面。
(省略7P)
最后,如何获取福利,下载这58页PPT《从互联网产品经理到AI产品经理》呢?
下载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boBjOvH 密码: ug4m
#专栏作家#
hanniman,微信公众号/知乎/在行“hanniman”,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前腾讯产品经理。5年人工智能实战经验,8年互联网行业背景。“人工智能产品经理”概念的推动者,被AI同行广泛传播的200页PPT《人工智能产品经理的新起点》的作者。关注人机交互(特别是语音交互)在手机、机器人、智能汽车、智能家居、AR/VR等前沿场景的可行性和产品体验。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爱盈利-运营小咖秀 始终坚持研究分享移动互联网App运营推广经验、策略、全案、渠道等纯干货知识内容;是广大App运营从业者的知识启蒙、成长指导、进阶学习的集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