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把用户体验和用户场景割裂之后,一切优化都是耍流氓!
很多时候,我们对一个产品的评价会是这样:
- 结构逻辑混乱,主次不分
- 交互方式单一,操作不流畅
- 视觉设计和展示体验不佳
- 操作流程复杂
- 不说人话
…..
其实,你的产品已经脱离了用户场景!
「用户场景」是个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用户使用产品时的场景非常复杂,可能在嘈杂的地铁里,也可能站在路边、或者在KTV等等。如果我们忽略一些需求方面的细节,就会导致设计出来的东西用着不顺手,因为每一个需求对应的都是一个场景,每一个场景都关乎到界面设计。譬如,大家熟悉的滴滴打车,用户分为两个角色:乘客、司机。所以对于两个角色不同,需要设计两个App。司机端的用户是正在开车的司机,而司机为了安全一般会把手机固定在车载架上,这个场景就是司机使用App所处的主要场景,那么设计App时就考虑到车内光线的问题.司相操作便捷性和全性的问题。
交互设计五要素
GIFT方法分析
明确目的
Peple:了解用户的活动及目的,这个App面向的用户群是怎样的,这些用户的共同点是什么。这个App主要是满足怎样的需求的?回放到用户打开应用的时刻,去构思用户打开应用的心理期望是看到什么。可以通过这样四个步骤完成用户需求的场景分析:首先需要了解一个领域产品的基本结构/模块,建立基本认识;然后,熟悉成熟、优秀的交互设计Pattern,内化积累。接着,针对性的了解竞品的设计细节与变化。最后,了解当前设计趋势,发掘有价值的设计创新。
Purpose:定义设计的目标,你在什么情况下下载了这个App,你在使用之前的预期是怎样的,你希望通过他得到什么?
归纳框架
Contexts: 定义活动中的行为与问题,第一次使用,你对这个APP的印象是什么,为什么觉得它好。他是否达到了你的预期,他是如何达到你的预期的?为了完成这一步的工作,我们需要梳理产品的用户人群、用户目标、主要任务、使用场景,归纳出产品模式的运作框架(大体量产品可以从单个模块入手),形成文字或图形输出。
模拟任务
Means:设计方案,反复精化,把自己代入用户的情境,以「任务流程」为线索贯穿知觉、识别和记起、行动和反馈四个维度,由静态到动态的分析产品的设计。以某个用户角色通过一个故事描述其理想的体验,并由此开始设计。在某某时间,某某地点,周围出现了某些事物时,特定类型的用户萌发了某种欲望,会想到通过某种手段来满足欲望。「代入用户场景」意味着不仅以自己日常的操作习惯体验一款产品,而是尝试扮演不同的用户角色,模拟不同的情境场景。更深入的办法是重绘一遍原型,把自己带入该产品设计师的角度,感受页面每个细节。
「让用户知道做什么」:主界面的设计,是否能让用户发现重要的信息,或是找到执行任务的关键入口,不被冗杂元素干扰。
「帮用户理解怎么做」:界面控件和元素是不是有良好的可供性(affordance),让人容易理解所需操作,减少认知、记忆负担。
「引导用户愉快使用」:减轻用户行动的阻力,符合场景的呼出对话框,减少不必要的跳转。
纪录亮点
Actions:确认设计方案对用户活动的影响。这个APP它的亮点在哪里,吸引你的点在哪里。超出你预期的地方在哪里?交互体验、情感化设计、场景优化、动效展示都是细节设计可以产生亮点的地方。
以下举三个场景化设计的案例,帮助你理解场景化设计的好处。
场景化点击:好奇害死猫,无知害死人
好奇心充斥在马斯洛需求理论的每个层级,好奇心的体现就是探索行为。用户的大部分需求都是来自好奇心,所以如果能抓住用户小小的好奇心,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提示,让用户不错过重要的人和事,这样的场景提示和设计就是符合用户心智,且不干扰用户使用的“中断”。譬如图中所示,一些咨询类App,内容更新的及时性是最核心的痛点,用户之所以使用并每日开启,必然是对新鲜发生的食物产生好奇,同时不想滞后于身边朋友。而且,这类内容的获取,是用户主动希望成为平时谈资的素材并作为展现自我个性的方式,因此,能安全获取到最为关键。
场景化购买:再看我,再看我,就把你吃掉
Bilibili的UP主个人中心,有一个“充电”的入口,这是对狂热粉丝维护UP主的一种直接方式,完全自愿,没有强制性,可以保持UP主独立性,一定程度上解决UP主经济来源问题。充电计划是bilibili为维护健康的UP主生态圈而推出的实验性举措,初步将在bilibili平台上提供在线打赏功能,鼓励用户为自己喜爱的UP主“充电”。百词斩App在用户每日首次启动的时候,会放置与学习相关的周边产品的整屏广告(一方面提醒你要按照计划学习,一方面小小的给自己的产品定时曝光展示引流。)+加载进度条,你必须耐心等待加载完毕,太着急的话只有点击图片。当然一旦你点击图片,就会被跳出到淘宝链接。此类场景的分析,小Q曾在《“看起来不错”,但是如何让用户购买?》一文有总结,有需要可查看并获取更多。
场景化阅读: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碎片时间了
我们一天都被各种间断、分散的会议和讨论切开,对我来说碎片化的时间在走路和乘车时用掉最多。但是学习又是一个必须的精神食粮,一天不摄入感觉心里空空的。与其抱怨时间太分散,还不如想想办法把大片时间好好用好、好好工作好好学习。其实,只要你回想一下自己用一款产品的痛点,或者说回想一下你用App的诉求,就不难发现原来用户有这样的需求。譬如,我们看一些新闻类App,阅读类App。很希望能在每次打开首页的时候就快速看完当日的最新头条,好奇心日报就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大大的板块放置显眼的位置,想必你一定会“好奇”的打开看看。或者在我们阅读文章的时候,突然发现一句话,或者某个观点很赞,非常希望这个时候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和你一起分享这种感受,是不是给一种有人支持你的观点,同时有人也对你的观点表示肯定的感觉,会让你的阅读感知更好,极速达到高潮。
小Q来总结
用户体验的核心和本质就是研究人在特定场景下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然后顺应和利用。生活场景中有太多太多细节值得我们去发现,和思考。产品经理不懂交互?请别跟我聊用户场景……还是那句话,当你把用户体验和用户场景割裂之后,一切优化都是耍流氓!
作者:Mandy权,微信公众号:PMandyQ,一名快乐的产品经理!
本文由 @Mandy权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爱盈利-运营小咖秀 始终坚持研究分享移动互联网App运营推广经验、策略、全案、渠道等纯干货知识内容;是广大App运营从业者的知识启蒙、成长指导、进阶学习的集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