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今天又更新了三大功能,这让我又想起了支付宝小程序。说好的五月下旬上线支付宝小程序,现在还没有动静,难倒是要和端午节一起上线?
面对一再“独家爆料”要上线,却又一再推迟上线日期的支付宝小程序,蚂蚁金服给出的说法是产品还需要继续打磨。
互联网产品的典型特征就是小步快跑,产品上线之后再根据用户反馈进行快速迭代,很明显小程序被支付宝按住不放出来,是有其他原因的。
我们来看看它的潜在风险。
支付宝需要围观下苹果和微信的交锋结果,摸清苹果的底线再出手。
这就不得不提此前微信迫于苹果的压力关闭了iOS版微信的赞赏功能。抛开双方对于微信公号打赏的性质定义分歧不谈,多位接近微信和腾讯的人士均表示苹果对微信生态的扩展有所忌惮,原因之一就是小程序。
虽然张小龙本人曾公开表示,做小程序不是为了改变app的存在和启动方式,而是为了弥补微信现有功能的短板。但所有的外界解读都指向了微信挑战苹果生态的方向。
目前在中国大陆地区的苹果商店内,苹果仍然接受支付宝和银联支付,却把微信支付挡在大门之外,这本身就是苹果对腾讯“另眼相看的”表现。
考虑到阿里系强大的造势能力,如果支付宝小程序上线,伴随而来的必然是另一波舆论“助威”。虽然阿里目前和苹果关系尚可,但支付宝推出小程序之后,阿里需要面对潜在的跟苹果“闹翻”的风险。
现在来看,这个风险存在并且不小。支付宝已经为小程序的出炉做了很多铺垫,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比如口碑码战略。4月初口碑发布“码上一条龙”战略,希望通过二维码为入口,将线下商铺搬到线上,形成二维码-店铺-支付的闭环。口碑发布口碑码战略后,计划在年内覆盖300万线下商家。
口碑码配合小程序,能够很好的实现阿里线下流量入口梦想,蚂蚁金服投资OFO也是为了这个梦想。不过这个梦想对于口碑来说可能有些沉重。
口碑有着自己的问题,从公开数据看口碑日交易笔数已经超过了1500万笔,官方号称交易笔数排名第一的本地生活服务O2O平台。
但其实口碑并没有向阿里高层交出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比如说,在这些交易笔数中,存在大量的纯线下扫码支付行为,这些交易量并不能计算为口碑为线下店铺引流的结果,而这本应该是口碑等O2O应用对商家最大的帮助。
微信支付在线下超过支付宝,口碑的发展不力应该负主要责任。虽然相较于微信支付集中攻克消费者的做法不同,口碑码主要针对的是B端的店铺,背后有一整套数据通路支撑。但这些对微信和美团点平台来说,并不算很高的门槛。
口碑并没有让阿里高层满意的一个表现就是,阿里向饿了么持续注资。根据彭博社的消息,阿里巴巴计划向饿了么投资至少10亿美元,用于对抗腾讯支持的美团点评。
考虑到饿了么上一轮融资中,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就分别拿出了9亿美元和3.5亿美元。按照阿里一贯的投资策略,重要领域的被投资公司最终都会被吃掉,而目前饿了么仍然保持独立身份,口碑也还在持续砸钱。
如果其中有一方掉队,那等待它的可能就是被合并了。
所以,小程序能不能在线下收获良好的反馈,口碑的任务就很重,毕竟打通了B端资源的它们,天然承担着向B端用户输出小程序理念的任务。
这也是支付宝与微信相比占优势的地方,这副好牌不能再被打烂了。
但微信面临的问题支付宝也会面对,甚至在支付宝身上更明显。
比如小程序的低频问题,从目前微信小程序的使用反馈来看,大多数用户的使用场景仍然在支付、点餐、内容阅读和信息查询等领域。对于游戏视频等娱乐用户和电商重度用户来说,APP仍然是他们的首选。
由于支付宝潜在的低频属性,低频小程序的风险会更大。
做浏览器和OS失败后,支付宝已经成为阿里在移动端最重要的入口。相较于淘宝和天猫来说,它的使用频次更高,可关联的场景也更多。
但支付宝并不是一个实时在线、高频打开的应用,它本质上仍属于工具类应用。这个身份代表着,它是那种用户打开时有明确需求的产品:需要支付、理财、买保险的时候,用户会打开支付宝,使用完毕后就会退出。在低频的支付宝中插入低频的小程序,效果如何有待其上线后观察。
在过去的一年里,无论是裸照事件还是密码漏洞,都让支付宝在阿里决策层那里承受了巨大压力,而小程序有希望成为支付宝团队对内交代业绩和对外革新形象的最好机会。希望小程序不是又一个“微信有我也要有”的产物。
支付宝绝对不是最后一个涉及小程序的,但是这种无需下载,即点即用的特征,也许正是未来应用的趋势。
那么问题来了,支付宝小程序什么时候上线?
爱盈利(aiyingli.com)移动互联网最具影响力的盈利指导网站。定位于服务移动互联网创业者,移动盈利指导。我们的目标是让盈利目标清晰可见!降低门槛,让缺乏经验、资金有限的个人和团队获得经验和机会,提高热情,激发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