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登录

其他登录方式

绑定手机号

注册

我同意用户协议

忘记密码

用户协议

绑定手机号

近期有不法分子打着爱盈利的旗号,制作“爱盈利”名称的App,并伪造爱盈利证件,骗取用户信任,以抖音点赞赚钱或其他方式赚钱为名义,过程中以升级会员获得高佣金为名让用户充值。
爱盈利公司郑重声明:我司没有研发或运营过任何名为“爱盈利”的APP,我司做任务赚钱类产品从没有让任何普通用户充值升级会员。我公司产品均在本网站可查询,请将网站拉至底部,点击“关于我们”可查看爱盈利相关产品与服务。
温馨提示:当遇到此类问题请拨打官方电话或添加官方微信,以免财产损失。爱盈利官网地址:www.aiyingli.com。
  • 推广与合作
X

浅析内容推荐体系如何构建

来源: 2419
爱盈利(aiyingli.com)移动互联网最具影响力的盈利指导网站。定位于服务移动互联网创业者,移动盈利指导。我们的目标是让盈利目标清晰可见!降低门槛,让缺乏经验、资金有限的个人和团队获得经验和机会,提高热情,激发产品。

所谓的“内容推荐”,把主语谓语宾语补充完整之后就是“系统把内容推荐给用户”,那推荐系统如何构建,说白了就是要解决“什么样的内容推荐给什么样的用户”的问题以及“如何推”的问题。

浅析内容推荐体系如何构建

针对引文中的两个问题,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点

  1. 我们推什么样的内容——what
  2. 我们推给什么样的用户——who
  3. 内容如何推荐给用户——how

一、内容篇

说到内容,先不着急解决“推什么”的问题,在这之前,我们首先要分析我们拥有什么内容,这些内容是如何产生的。

目前互联网内容信息的载体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而生产这些内容的用户大体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专业从事内容生产的PGC用户,一个PGC用户的背后往往由一个专业的团队组成,他们分工明确,撰写、拍摄、录制、后期、包括后期的市场宣传都有专门的人员从事,此类用户的生产的内容质量往往比较高。另一种是普通的UGC生产用户,此类用户无固定生产内容的习惯,往往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其生产的内容质量也较低。

根据平台定位不同,其拥有的内容资源也不同,生产内容的用户构成也不尽相同。根据上述列出的几种内容类型和生产用户类型,可以组合出“图片+PGC”、“文字、图片+PGC”、“视频+PGC”、“视频+UGC”….等多种组合类型。结合自身平台业务线,找出内容数量靠前的几种组合,也就是我们所拥有的内容优势所在。

当我们分析出我们拥有什么以后,接下来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筛选优质内容,以及如何进行内容信息识别和聚类,对于优质内容我们要在推荐策略里基于更多展现曝光

关于优质内容的筛选,主要分为“机器筛选”和“人工筛选”两种方式,而实际操作中,往往是二者的结合,因为单纯机器筛选其客观性太强,部分优质内容机器无法识别(对于上述四种内容信息的载体,其展现形式的表现力: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其机器对内容识别难易度恰好相反:文本>图片=音频>视频)而纯人工筛选又会受审美差异等主观因素的影响难易做到公平公正。

“人工筛选”的方式无需多说,而对于机器筛选优质内容,在筛选之前要做好充分的数据收集及上报,只有数据维度足够充分,才能为筛选做保证。拿音乐app软件举例“如何评判一首普通歌曲的质量好坏”如下图所示:

浅析内容推荐体系如何构建

除了歌曲本身作为内容的形式之外,更是链接“内容生产者”和“内容消费者”之间的纽带,所以数据的收集除了歌曲本身的属性之外(例如:音频长度、kpbs、格式、文件大小….等等)之外,也要从生产者的用户属性(PGC/UGC,年龄,地域,性别,个人爱好….等等)、发布行为(上传歌曲的时间、上传歌曲的频次….等等)和消费者的用户属性(性别、年龄、职业、地域、注册时间….等等)、浏览行为(点击、播放、重复播放次数)等多维度评价一首歌曲的质量。不同app对于内容的质量评估数据指标不同,需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分析,此处不再一一详细列举各个数据指标。对于歌曲而言,最终要的几个指标无非是:曝光点击比、播放完整度、评论、分享、收藏率…等等等等等等

此处对内容质量的动态评级,还可以利用对生产者评级和消费者评级的方式来判断,各个等级之间有着严格的标准划分(此处不详述分级的方法,具体情况具体制定),用户的评级随自身行为动态调整(等级正反馈、负反馈机制)。不同等级的用户生产和消费行为,对内容评级的影响不同,越优质的用户其行为对内容质量的影响越大。

说完内容质量的评级,之后就是对内容的聚类。还拿音乐举例,音乐本身并无任何分类,对于一首歌曲而言无非是多个音符的连续演奏。我们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对歌曲进行分门别类:欧美音乐/港台音乐/内地音乐…、摇滚/流行/蓝调…、抒情/狂欢/悲伤….、钢琴曲/小提琴/吉他曲。此处对内容聚类的方法应遵循“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原则即不同划分维度之间要相互独立,互无交叉,而每个维度里划分又要尽可能细化到最小的颗粒度。

除了内容聚类的方法,内容的聚类的流程,同样的,可以采取人工和机器结合的方式,其大体流程如下图所示:

浅析内容推荐体系如何构建

内容生产者,在上传内容时,对内容进行分类、设定内容标签。其内容进入后台首先按照用户上传时的分类进行筛选,之后由审核人员对其标签进行走查,将无分类的内容进行分类,同时对错误分类进行修正(此时所有审核人员的操作结果,系统都应该给生产者发送信息提示其内容被修改,优化上传流程)。所有人工审核后的内容库里的内容作为最终对外分发的结果,在前端对外分发。

至此,我们已经完成了对优质内容的筛选和对内容的聚类。那谁来消费我们的内容呢,谁来为我们的内容买单,我们的用户群是谁,他们来自哪?是男是女?年纪多大?他们是高、是矮,是胖,是瘦?从事什么工作?有什么爱好?他们收入如何?

二、用户篇(who)

承接上文,说到用户,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就是用户画像。要建立推荐系统的用户画像,我首先会问自己两个问题:“我们的用户是谁?”“他们都喜欢什么?”如果说用户画像是对一个人描述,那么第一个问题更像是描述一个人的外在,第二个问题更像是描述一个人的内在。外在对应用户属性,内在则对应用户行为,行为连接内容,从而分析用户喜好倾向,如下图所示:

浅析内容推荐体系如何构建

此处数据统计的维度和准确性的重要性不再赘述,左侧是用户属性,右侧是相关的用户操作行为,所有的操作行为最终都能落地到具体一个内容上(我们在“内容篇”已经讲过如何对内容进行分类标识)我们通过看内容分类标识,从而分析用户的喜好倾向。

这种方法就好比我们写日记,记流水账,只要我们把足够多的信息记录下来,我们就能足以分析数这个人详细用户画像

例如:2017年5月12日,家住北京,24岁,清华大学毕业的姑娘小倩穿上她的adidas的衣服,开着她的奔驰车,去王府井的一家人均价位在100/位的火锅店吃火锅….),只要我们记录的信息足够多,足够精确,对用户画像的描述也就越清晰。

在推荐系统里,我们通过用户画像需要解决的是用户喜好倾向的问题,但用户的喜好倾向不是一成不变的,除了要做到数据的持续收集,在判定用户兴趣时,用户的短期兴趣倾向和长期兴趣倾向需要做策略的融合。持续对两种维度的权重调权,从而得到最优解。

举例:我是一个喜欢摇滚音乐的用户,不经意间听了几首纯音乐,我们并不能一刀切的认为用户的喜欢倾向由摇滚转为轻音乐,而是应该记录下这种行为,在策略里不断试探尝试用户兴趣,持续推荐不同内容,从而判定用户真正兴趣。

在推荐系统里,我们通过用户画像需要解决的是用户喜好倾向的问题,但用户的喜好倾向不是一成不变的,除了要做到数据的持续收集,在判定用户兴趣时,用户的短期兴趣倾向和长期兴趣倾向需要做策略的融合。持续对两种维度的权重调权,从而得到最优解。

举例:我是一个喜欢摇滚音乐的用户,不经意间听了几首纯音乐,我们并不能一刀切的认为用户的喜欢倾向由摇滚转为轻音乐,而是应该记录下这种行为,在策略里不断试探尝试用户兴趣,持续推荐不同内容,从而判定用户真正兴趣。

三、推荐篇(how)

解决了物的问题,又解决了人的问题,现在接下来的最后一步就是,我们如何把物交付到人的手中。

在做推荐之前,我们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数据的收集、上报。不同于上述内容质量和用户画像的数据统计维度,应用于推荐的数据统计维度更多,是两者的超集,除此以外,一些操作系统、app版本、网络环境、用户操作访问路径的分析,漏斗的模型的转化….等等都与推荐行为息息相关。此处关于数据上报的维度需要针对不同平台,不同推荐业务,不同场景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关于一心想求推荐系统算法公式的同学,可以去抱算法工程师大腿了,此处不做详细罗列,只来聊聊我所理解的推荐的一些原理,毕竟产品经理的数学和算法工程师比起来,基本30分到40分水平….

我把每个用户想象成一个独立的点,每个用户背后都带有各种各样的用户属性,我们把具有相同属性的用户之间建立一条连线,众多的用户其彼此间的连线也错综复杂,由此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用户面。同样的原理,把每条内容也想成一个独立的点,每条内容背后也都带有各种各样的内容聚类标识,我们把具有相同类别的内容之间建立一条连线,众多的内容间的连线也错综复杂,由此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内容面。

有了“用户面”和“内容面”的概念以后,我们的每一个用户之间都彼此产生着联系,每个内容之间也都彼此产生着联系,那如何把我们的“用户面”和“内容面”打通,其实就是所谓的用户行为。我把用户行为比做“通道”通道用于连接“用户面”和“内容面”,每一次用户行为,都是两个面之间一次数据的传输交流。至此,两个面之间互相打通,形成了一个三维模型。这个三维模型建立在数据之上,每时每刻任意两点之间都在进行着数据传输,因为彼此间相互联系,一个用户的行为可能最终影响周围多个用户的结果,类似蝴蝶效应。

说完推荐,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就是“a/btest”和“关于a/btest,适中要遵循一个原则,明确目的,保持变量唯一。所有的推荐都是持续的过程,不同的推荐算法需要时间学习矫正,a/btest就是很好的辅助工具和方法,关于如何构建a/btest系统,此处不做详细说明,只阐述其重要性。

文章纯属个人观点,只阐述了部分方法论,而没具体到落地可执行的层面,老鸟可自行略过。

 

作者:黑白键,1岁产品经理

本文由 @黑白键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爱盈利-运营小咖秀 始终坚持研究分享移动互联网App运营推广经验、策略、全案、渠道等纯干货知识内容;是广大App运营从业者的知识启蒙、成长指导、进阶学习的集聚平台;

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SELECT dw_posts.ID,dw_posts.post_title,dw_posts.post_content FROM dw_posts INNER JOIN dw_term_relationships ON (dw_posts.ID = dw_term_relationships.object_id) WHERE 1=1 AND(dw_term_relationships.term_taxonomy_id = 3083 ) AND dw_posts.post_type = 'post' AND (dw_posts.post_status = 'publish') GROUP BY dw_posts.ID ORDER BY RAND() LIMIT 0, 6

京ICP备15063977号-2 © 2012-2018 aiyingl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9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