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一条时间线:2016年1月11日,微信之父张小龙公开演讲,说到拆分出来的服务号并没有提供更好的服务,所以微信内部正在研究新的形态,叫「微信小程序」。2016年9月21日,微信小程序正式开启内测。2017年1月9日,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
这样的数据着实让人大跌眼镜,为什么会出现此种情况?
第一、小程序在一开始的时候过于克制,甚至在上线的时候都没有给予一个明确的入口,搜索时也必须得精准搜索才能定位,同时无法分享到朋友圈等等诸多的限制。
第二、手机性能过剩的时代已经到来,大多数人在需要什么app的时候习惯性直接下载。也许小程序的体验好,但是推广效果有点不佳,并未引起过多用户的关注,培养起用户的使用习惯。
微信小程序在诞生之初,张小龙曾给它的明确定位是用完即走,小程序以后也秉承这样的定位,让用户在不知不觉中通过小程序完成了自己的需求。
用户更多的时候是不会主动地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小程序,但如果在某些场景下,小程序作为适当的场景工具主动帮助用户达到体验目标,这样的效果就会很显著。
或者,微信可以将小程序接入到扫一扫、搜索、对话、视频聊天、名片等功能中,在用户需要借助该工具完成目标任务时,就会触发相关的小程序,快捷的完成操作,摩拜的效果就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