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最近的感触!平时工作沟通中,如果对方有那么一点点运营的思维,或者稍微了解一点点运营的工作,工作沟通、落地都会顺畅高效很多。
所以有一个想法,产品、销售、技术、市场,其实脱离运营,会怎样呢?
运营通常会负责一个产品、渠道、项目的运营,但是运营不负责“生产”产品、渠道、项目,只是为了达成整体目标,运营需要落地很多零散的工作。但是,如果一定要为运营定个界,比如说文案策划、用户群运营.....这又很容易造成工作难关联,然后运营就被隔离成一个个点状的工作。
现在越来越多的工作开始往小团队做项目的方式开展,而运营作为达成项目目标的连接存在,那是不是正慢慢变成了一种行为,而不仅仅是一个职业了?团队中的成员,有点运营思维,掌握点运营技巧,还蛮必要的。
这种想法算是运营的“牢骚”、运营的“YY”吗?也未必......
运营思维就只是「空大泛」的存在?
很多人听到运营思维,会认为这只是做运营的人必须具备的技能而已,或者认为是一些比较“空大泛”的概念。而对于思维来说,这更倾向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思考主导行为的存在。当一个问题出现时,头脑能够惯性的马上做出思考,形成解决方案的习惯。
比如就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个产品没有什么新的用户加入”,A认为“应该增加推广投入,有流量了才会有新用户转化”,B认为“就是产品不够吸引人,赶紧改产品”,C认为“是不是推广的渠道不对,导致了用户转化率低”,一个运营人可能会啰啰嗦嗦:“为什么你觉得没有新用户加入?数据可以说说吗?这个产品可以给我看看吗?......”
思维会影响到行动,包括从什么角度去分析问题,用什么方式去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时遇到新问题会怎么安排下一步等等。
在很多互联网公司里,运营的工作边界大多都是模糊的,往大的说,运营会同时负责市场、公关、产品策划、流量推广等多方面的工作。往小的说,运营会负责用户互动、活动策划、文案编辑等等。一个产品、渠道、项目所覆盖的相关工作,一般都会涉及到运营。
▲运营涉及的工作内容(这只是小部分)
有时是细化执行目标达成的各环节(聊聊用户),有时是目标实现策略做规划(写写PPT),运营都会贯穿在其中。运营的思维也从零碎,再到系统。没有单项的工作就很难串联思维的认知,没有思维的引导,事情就很难系统的落地。
关于运营的思维是什么,每一个运营人都会总结出不一样的点,而这里说的也仅代表我在这个阶段所总结跟思考的。
① 优化成本效率
一个产品不管是要变现转化,还是要达成N万级的用户量的目标,或者是活跃率,流失率等等,为了达成这些目标,做市场的会想办法包装、传播产品;做设计的会优化展现......而对于运营,主要就会考虑到投入产出比,各个阶段,产品从生存到发展,成本(资源、人力物力等等)到产出(细化成各个阶段的目标),如何优化效率,调动相关的资源,落地实现阶段的目标,直面目标就是运营需要思考的。
比如说产品要达成1w的新用户量,那实现需要投入什么,用什么方法(是通过投放推广,还是活动吸引...),完成同一件事,有人会用人力去解决,然后花了1年的时间,也会有人花了1个月的时间,投入了直接的费用,那哪种方式比较“值得”?会这么思考的时候,就是运营的思维了。
▲运营眼中的成本投入维度很多
投入产出,成本收益......这些都是运营关注的。从完成一个大目标而细化的多个小目标,达成各个阶段小目标需要投入的成本,再确定相应工作的轻重缓急,这就是运营的重要思维。
即使细化到做用户运营时的思维,维护用户的工具选择,涉及的人员结构(客服、运营专员等),重点维护的用户比例及投入等等。又比如说,寻找前期粉丝用户,是通过做红包活动,还是找KOL去传播,还是定向邀请,相应的每一个用户成本是多少......这些都涉及到运营对成本效益的思考。
② 适用的解决方案
了解事情的原委,然后分析确定解决方法,好像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其实在日常的工作中,很多人往往是努力把方案标准化去套用任何情况。就像很多人问我,有什么方法可以快速引流?这种求标准公式套用的问题,我基本上都忽略。
结合多个因素而做出一个运营解决方案,成本效率最优的去解决问题,离不开多种因素(成本投入去向)的考虑而确定的。会涉及到公司的资源,经营目标,团队配备,成本预算,产品情况,用户需求等等。
从执行的技巧层面,确实会存在一些常规方法,比如说标题多少个字对用户的阅读体验更好,推广渠道的运作等等,但是效果的强弱,就跟方案是不是有针对性的,是不是适用有很大的关系。
▲运营穿针引线的达成对应目标
参与过多个项目运营会在个人技能上增加经验值,懂SEO,懂策划,懂产品,懂文案的运营人很多,但是运营的认知不仅仅是经验的累积,而是可以根据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整合出具体的、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这也是为什么当你向一个普通运营提问,他们大多会告诉你一些很直接的方法。但如果你是向一个高阶的运营提问,他们会反问你更多问题。全面的了解情况,再给到对应的解决方法,这也是运营的思维。
为什么有一些沟通那么难?
如果沟通双方具备运营的思维,那很多沟通的矛盾会消失。
这种说法,有点像是运营在强求沟通的对方需要理解运营。那我们可以先来看看几个实际工作中会遇到的沟通问题,再做判断。
1>
运营需要上线一个专题,主要是借新品上线限量尝鲜价体验。运营做好了专题的策划,去找设计沟通的时候,设计说这个专题要迟几天才做,因为已经有好几个工作在排单了。但迟几天再做,就错过了新品上架的时间。
然后运营希望可以把单子的优先级提前,设计觉得那就先把简单的设计单子先做完,然后再开始做这个单子。运营觉得设计不是根据销售的轻重去安排工作的,设计觉得这是工作量跟速度的考虑,最后运营跟设计吵了。
2>
产品某个阶段的目标是先把用户转化做好,运营规划了一些引导用户的规则跟内容,需要产品提升相应迭代优先级。但是产品觉得这个功能不是产品核心功能,迭代计划内是先把文章内页的展现梳理好。
产品觉得新用户的引导只是运营手法之一而已,不那么紧急必要。运营觉得,新用户的转化是目前阶段分解目标达成的重要一点,如果不引导,用户连看到内页的几率都很低,所以新用户的引导需要加强。最后产品跟运营吵了。
很多工作上的争吵,除了低情商因素之外,还会涉及到个人认知的问题。运营需要的是串联的去看待问题,包括公司、用户、产品等等,运营的思维是一种资源经营的思维。
如果是这么想的话,那运营就不是边缘化辅助的角色了,也不只是技术经验层面的门槛价值。
运营是一种行为,而不仅仅是一个职业
运营细化下来,会包括用户运营、活动运营、产品运营、流量运营等等,从实际执行方面来看,是在做着具有一定技术经验门槛的工作。不管是掌握流量的操作,数据的分析,用户运营的工具,活动的策划等等。
运营的工作有时很琐碎,比如做活动运营,需要做策划、数据跟踪、客服引导、活动推广、活动参与用户运营等等。一旦岗位上存在“运营”这两个字,好像都变成了很难清晰梳理工作范围的角色(当然,会有KPI的存在),关联的部门偶尔会觉得运营只是在指指点点,或者跟用户聊聊天中度过一天。
曾经待过一些团队,团队里其他人看着运营好像每天都很忙,但是又不知道忙什么,于是就总是在“质问”运营到底在做什么,感觉运营是可有可无的。也有一些团队会把运营工作覆盖的范围无界限的延伸,有新的任务、难啃的事情都丢给运营,最后运营就负责了很多很杂很零碎很紧急的事情。
而实际上,公司的老板可以是运营,项目的总负责人也可以是运营,他们为达成目标而寻找着适合的解决方案,也需要了解用户,也需要关注数据.....当然,这也是每一个职能需要掌握的一些技巧,只是,如果从运营角度去理解,或许会有点不一样。
① 关于为什么做?
数据目标 | 看重关联性及阶段重要性
团队内的每一个人,其实都需要有目标、数据的思维,运营有时候需要承担核心目标的实现,而有一些职能部门并不一定会承担直接数据层面的指标,只是需要“按时、按质做好”。
但是从个人发展而言,“按时按质做好”并不意味着是一种跨进式的发展。能够逐步承担目标的达成,才可以成为团队中的核心成员或者管理层。
不管是产品,市场,研发、设计等等都需要有点数据目标的思维。但每一个职能部门关注的数据目标重点会不一样,产品会关注用户数据、产品数据,市场会关注品牌覆盖量,渠道数据等。运营对于数据的思考会有几个小特点:
1)整体数据目标关联细分数据目标,不放大单个数据的影响
2)每阶段注重的数据目标不一样,会忽略某些数据目标而降低影响
3)数据目标关联的工作,不仅仅是单个层面的,而是多层面联动的
很多运营的同行,都会通过数据目标的分析,然后了解团队内其他成员的阶段工作重点。而不是只把自身负责的数据目标放大,忽略其他方面的影响,或者在不了解目标之间的关联,而盲目指责任意一方。
如果能够关联的去看到目标还有数据方面的逻辑关系,那得到优化跟提升的就不只是工作上的效果、团队的合作、资源的利用、自我岗位价值的最大化......
① 关于怎么做?
转化效率 | 有逻辑性的看待阶段进展
产品会有迭代的思维,运营也会有持续迭代的思路,同时还需要关注资源的价值、用户的养成等方面的持续积累的关系。每一个阶段,运营关注的重心会不一样,比如说在新产品推出的时候,会关注启动产品的方式,为什么要选择冷启动,为什么要找这些KOL,为什么要做活动。
团队正在往小而美,快速行动达成目标的方式在转变。一方面,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需要协同达成目标,个人的效率会更大的影响到团队目标达成的效率,而不仅仅是完成“萝卜坑”里的执行工作。
另一方面,团队成员的每一个执行落地的工作,都需要考虑到产出的价值。做了一个广告图,广告图对于转化的影响有多大?还是只是做出来就好?转化率好不好只是跟运营有关!做了一个产品,产品的转化价值有多大?还是只是负责把产品做出来,怎么转化,每个阶段产品需要什么,这只是跟运营有关!
每一项职能的工作,已经不仅仅是把工作执行就可以了,而是需要思考,如何让工作产生价值,产生价值过程中的逻辑关系是什么。如果不能分阶段的看待工作的价值转化中的关系,那些重复、低产值的工作总会有另外低成本的方式去替代的。
当团队的运作开始细化出更小更高效的小方块,这也意味着每一个人所涉及的就会更多,这不是技能上的,而是效率优化协助上的。
运营成为一种行为,未来需要有经营价值能力的人
关注需要达成的目标,了解各个阶段数据目标的逻辑关系,沉淀出对应的效率最优的解决方案,这个过程也是在经营资源价值的过程。不管是优化了成本,还是达成了经营的转化目标。
运营,就是在经营资源,达成目标,而不仅仅是完成一项工作(策划一场活动、找几个渠道做推广......)。运营的思维会主导着相应的行为,如果当媒体变成了一种行为,产品经理变成了一种行为,那运营也会慢慢变成一种行为。
职业上的运营会落地着相应的执行工作,但是行为上的运营会向上承接着价值的经营,并转化出执行工作上的价值。如果你还是不看数据、不理解用户的养成、不在意资源的投入产出、追求标准化的方案、完成工作就下班,那接下来可能就是吵不玩的架,换不完的工作,涨不了的薪。
作者:粉小圆
来源:公众号(fen-xiaoy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