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嘉宾 / 何瑫,GQ总主笔
作者 / 冯叔
当年,以为自己高考失败,他崩溃了。连胖二十多斤。
现在,他生活得极端自律。早起早睡,按时读写,身材匀称。他成了能把长篇故事写成 10 万+爆款的名记者,而且从不拖稿。虽然也会经常焦虑。
馒头商学院写作课金牌导师,GQ中国总主笔何瑫的真实成长经历如何?写作这份工作对他的人生有着怎样的影响?他的焦虑究竟来自哪里?
戎马一生为了谁
我能爱几回恨几回
败帝王 斗苍天
夺得了皇位以成仙
豪情万丈天地间
我续写了另类帝王篇
红尘事我已斩断
久经了战场人心乱
当年扬名又立万
我为这一战无遗憾
……
这是《一人饮酒醉》,一年来风靡中国城乡街头的喊麦神曲。靠这首代表作, 25 岁的网红MC天佑每年收入数千万,被称为喊麦之王。
MC天佑
MC天佑真名李天佑,是个花T恤、大裤衩、人字拖的东北青年,仅在直播平台YY上就有 1600 万粉丝。这么一个有特色又人气爆棚的头牌网红,为什么从来没有人采访到他?何瑫想试一下。
他先去天佑的直播间找找机会。进入的那一刻,他才发现这个世界有多么现实。
直播间是免费进的。你可以在里面自由发言,随意讨论。但一次只能说三个汉字。除非你先掏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为YY充值。
尽管已经做了半个月的查找资料、阅读报道等准备工作,直播平台的功利和算计程度还是超出了何瑫的想象力。他的目的仅仅是在里面问一下,谁有MC天佑的联系方式?我想采访他。
他充了一千块钱,立即拥有了自由发言不限字数的权利。然而,还是没有用。直播间里在线的人实在太多,不停地弹出新的发言,他说出的话立即就被顶到屏幕外面去了。
直播间有一块“贵宾区”,那是给天佑打赏达到某个数值的人专享的VIP专区。实际上它很快变成了一块广告展示板,每个花钱进去的人几乎都在名字后面挂着自己的业务介绍和微信。他逐个加了一遍,自我介绍,说明来意。
有人说:怎么验证你是真的记者?为表示诚意,你不得先给我发个红包吗?
他发了。对方收下红包,然后拉黑了他。
何瑫和丁俊晖的合影
1987 年出生的何瑫戴着一副宽宽的黑框眼镜,这调和了他的年龄气质,导致不满 30 岁就被接受他面试的实习生用“不苟言笑”“严肃的教务主任”形容。
实际大多时候他很随和,另外一位访问者说他有些“腼腆”。谈到这一点,何瑫赶忙解释:我觉得不至于腼腆,也许是因为那天早上没睡醒……
他就职于《GQ》杂志。这份老牌男性时尚杂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952 年。当然,那是在美国。 2009 年中国版《GQ》创刊,成为它在第 19 个国家、地区的最新版本。迅速地,它以制作周期长达几个月的长篇报道,占据了中国非虚构写作领域的一块高地。
何瑫与GQ
这其中就有何瑫的多篇作品:写天佑的《喊麦之王:追踪三个月,看YY快手第一红人MC天佑如何统治直播江湖》;写代孕的《借腹生子:不为人知且乱象丛生的地下代孕市场》;写网络亚文化的《帝吧风云:被互联网培植的愤怒》等。篇篇获得 10 万+。
在移动互联网碎片化阅读的时代,何瑫以一万多字的报道能获得篇篇 10 万+的阅读量,又能同时拿到业界各种各样的奖,很难用简单的一句奇迹评判。
尽管他的幸运似乎与生俱来。
2005 年高考,甘肃小城张掖的考生何瑫考砸了,实际分数比预估的分数少了足足 31 分,排到全省 300 名之外。结果那一年,全省考生报考北京大学的人数奇少,他刚好进入北大招生计划的最后一名,被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微电子专业录取。
进入北大,何瑫很快发现自己对文字的爱好,加入了校新闻网记者团。在成为记者团发稿最多的记者后,他转到了中文系,并不惜推迟毕业一年。
在此期间,他先后当选为记者团团长、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的执行主席。毕业后,历经《中国青年报》、《 21 世纪经济报道》、《人物》杂志的一系列传媒职场,何瑫来到《GQ》,一做几年,成为这份杂志最年轻的总主笔。
最后你是怎么找到天佑的呢?我问。
“其实很简单,你只要弄清楚对方最想要的是什么。”
他最终跟天佑的女助理联系上了。对方态度并不积极,一会儿要他的身份证明,一会儿爱答不理。他把天佑的微博翻了一遍,明白了。
挑了几期《GQ》曾经做过的封面报道——其中包括对中国竞技游戏第一人,“SKY”李晓峰的报道——在微信上发过去。
“天佑现在是YY和快手上的头号明星。但出了这两个平台,没有太多人了解他。据我们了解,他很希望获得更多、更主流人群的认可。上我们杂志,可以满足他的这个需求。”
对方几分钟后回复:我们老板问,你什么时候过来?
天佑的稿子发出当天,何瑫的电话瞬间响起来,来电一个接着一个。都是媒体同行找他要天佑的联系方式。他都给了。
这些采访最后都没有完成。他们告诉他:天佑现在接受采访要收钱。
何瑫对此很不以为然,但并没有说什么。
他已过了喜欢评判是非的少年心气。多年的采访写作经历,让他对再突然再反常的人类行为,都已见怪不怪。写网络作家唐家三少,他打车 400 多元去对方位于北京远郊的家里采访,果然有收获:唐家三少家里有五个两米高的铁皮书柜,放的全部是自己的作品。
他把这个细节写进了稿子里。“跟人打交道,写作是一种特别极端的训练方式。”
这样的“训练”令他得到了什么呢?
不久前,何瑫专门撰文《记者当然还是一份好职业》,阐明自己的观点:这份工作可以全方位训练提升人的各项核心技能,令人受益终身。
“比方说,让你采访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可能只给三天时间做准备。比方说,让你采访一个性格孤僻沉默寡言的人,怎么样让他打开心扉跟你聊?比方说,采访了十个人,记了二十万字录音,怎么样理出头绪浓缩提炼成一篇五千字的文章?”这些要求,都会锻炼人的快速学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逻辑梳理能力。
在跟访天佑时,他敏锐地觉察到对方的焦躁和不耐烦——开始喜欢用一句话回答问题,而且还会反问他“这么问有什么意思”;聊着聊着经常会打电话、看手机,然后抬起头,眉头皱着:“哎咱刚才是怎么说的?”
天佑的焦躁,何瑫换位思考了一下,立即理解——因为他正在打直播年度预选赛,没有那么多时间跟记者聊。哪怕只聊半个小时,意味着他要少拉半小时的票,有经济损失。何瑫迅速告退,转去采访喊麦这条产业链上的其他人物,同时每天晚上监测天佑的直播厮杀。等天佑决出胜负,他再度拜访,果然等到一张志得意满的笑脸。
当然,他也留了后手,预备好了另一个主人公。
他每做一个采访计划,都会在每一个关键节点上设置PlanB。如果当事人不接受采访怎么办?如果采访到一半忽然变卦怎么办?如果采访到后来,发现事实跟预想的不一样怎么办?……
稿子反响很大,一个在YY工作多年的熟人愤怒地给他发来微信:你丫这个题做了三个月,居然不告诉我?还做不做朋友啦?
没过一会儿,又是一条微信过来,口气完全变了,几乎可用欣喜若狂形容:老板非常满意,觉得对YY是一次绝佳的宣传。
在GQ工作快四年了,何瑫在某个维度上从未改变。
早上七点半起床,半小时洗漱早餐。一小时阅读,九点开始工作,固定的时间里定量完成2000- 3000 字的写作,每天完成50- 100 页书本阅读,准时睡觉绝不熬夜,以及定期健身。这样规律严谨的生活,让易胖体质的他至今保持着匀称的身材。
他说,这样“稳定和专注”的写作状态,再持续几年是没有问题的。
性格决定身材,关于这一点何瑫有奇幻而惨痛的回忆。
那是 2005 年高考之后,他打电话查自己的分数,发现分数比预想的低了 31 分。而过于自信的他根本没有认真报除了北大之外的其他志愿,没有一所学校会录取他。他当场跌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睁着眼睛坐了一夜。大脑一片空白。
之后,他每天的生活就是一声不吭地打《足球经理》,从晚上六七点打到凌晨五六点,一连二十多天。父母看他可怜,不忍心阻止。等到北大的录取通知书奇迹般从天而降,他已经胖了二十多斤。
如今,何瑫每写一篇稿子前都做好写稿规划,把一篇稿子拆成几天的任务量,每天写多少字都事先规划好,逼迫自己一定要完成,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一种习惯。在这个以拖稿、熬夜著称的圈子里,他这样的人少之又少。
他说,自己只不过是在拖稿和写作两种焦虑中,选择了程度较轻的后者。然而,从不拖稿的他,仍然经常为稿子的质量水平感到焦虑。
何瑫在馒头商学院的线下活动现场
“写作者注定会因为种种不尽人意的细节感到困扰和焦虑,但这没办法,只能努力去适应,这就是你的宿命。”
在一次访谈时,他说:“……这是个凭良心的工作,究竟花了多少时间心思,除了你自己心里清楚,没人清楚。主编给你一个月时间,每天从天亮睁开眼开始琢磨,一直琢磨到天黑,也可以写。玩三周,花一周匆忙赶出一篇,也可以写。真要想写出一篇好的文章,一点都不轻松,焦虑感非常强。但我想把稿子凭良心做好。”
爱盈利(aiyingli.com)移动互联网最具影响力的盈利指导网站。定位于服务移动互联网创业者,移动盈利指导。我们的目标是让盈利目标清晰可见!降低门槛,让缺乏经验、资金有限的个人和团队获得经验和机会,提高热情,激发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