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本身,不是最核心。
商人咪蒙的段位
5W月薪助理再一次点燃朋友圈的时候,并没有意外。在2016年,咪蒙一共触发了8次这样的现象级热潮。
但很多人不喜欢她。
但开发商应该很想拥有一个咪蒙这样的营销总
懂设计,毕竟“销售流的泪都是产品设计时脑子进的水”
懂品牌,单盘老带新比例最大可达98%的时代,粉丝的簇拥已经是颠覆性的重要。
懂营销,擅长包装制造话题引爆热点。
懂资本,变现能力超高,零库存完美现金流。
一个成熟期的项目,面对一个信息路径高度碎片化以至麻木的市场。仍然可以一次一次又触发G点持续高潮。
而最重要的是,每一次热度都能带来货真价实的增长,和品牌资产的持续沉淀。
不光博眼球并且可以高位转化成现金价值。营销端的人会理解,二者同时抵达,在技术上实现有多么艰难。
这不是一般的本事。
这个技能和文字、三观并没有太大关联,这是咪蒙和很多以写字为生的人,本质上的不同。
这个技能,才是她一条广告卖68万的关键,好像听说也到80万了。
文字本身,不是最核心。
公众号的咪蒙不是作者咪蒙,而是商人咪蒙。
那一篇一篇沸腾的爆款文,是她制造出的产品。产品,是不需要展示主人的灵魂的。产品的底层标的是,关注消费者的灵魂。
商人都明白尊重市场用户至上,但能在整个过程中利落的舍弃个人意志,仍然是,很难的。
“我想要的产品”,和“市场想要的产品”,乔布斯型那样的天才可以二者兼得,普通人通常面临挣扎取舍。
走心或是走金,动机越单纯,越容易到达。
绝大多数的公众号都想要,很多流量。
800万粉丝的咪蒙,哦,不对,现在已经1000万了,至今每个文章标题都要在粉丝群里投票,才确定。
这容易被看成是一个挺没有立场的事儿, 功利心十足。
但咪蒙太清楚,标题就是产品到消费者最后那1秒钟的距离。
这类行为几十年来所有消费品牌都在持续、大量的做。宝洁更精分,给目标客群带上眼镜,可以记录眼睛在货架上同类商品上停留的精确到0.1秒的时间刻度,以此作为产品外包装设计的重要指针。
房地产营销太需要这样的1秒钟的距离,而过去的这只不过是一个轻量的市调行为。
而多数文人,总不大能把身段放这么软。或者,想要低头,但找不到合适的姿势。上下不贴的茫然,半空中扭捏。忘记自己,沉没自己,扑心扑命向读者投诚。
这和当下的营销人都很类似
咪蒙做到了彻彻底底
不是“我要”,而是“我想让你要”,我为你而生。我在乎你。
这不是文字功底,这是文案工夫。
而咪蒙不止尊重商业逻辑,她还有惊人的洞察力,洞察人心,小剂量掌控人性。
这些都是当下营销人很稀缺的技能
这个能力在商业社会的很多领域都拥有超高的普适价值,她只是选择了文字,这个对她而言优势明显的工具,而已。
她是营销天才。
广被诟病的“价值观误导”我不太理解。咪蒙产品的目标客群是理论上心智成熟的成年人,被一个公众号所误导的价值观,那代表他根本没有价值观。
你怎么能指望在一家快餐店吃出米其林的严谨。就像不能指望一个冰箱拥有烤箱的功能。
咪蒙尽的是一份高糖零食的本分,有人当正餐吃出三高,你说是零食的罪过?
时势造咪蒙,有道理,不全对
咪蒙公众号是2015年年底开的。
她入场的时候,早已错过公众号流量红利期。毒鸡汤在微博时代就已见怪不怪。她推开波澜创,造出自己的时间窗口。
此时的罗辑思维正卡在一个更高的位置, 蓬勃,挣扎。远没有今天阔达。
当他们在市场数据上达到相同量级。咪蒙用了一年,罗胖团队用了3年。我是罗粉。我不看公众号咪蒙。我不会拿粤菜和串串来比较优劣。
但从生意逻辑上,他们是有可比性的。
罗辑思维对内容的标准是:要让消费者能拿出去吹牛逼。咪蒙的标准是:要让女人觉得自己可以很牛逼。
这些都是超棒的产品定位。
在表达上,罗辑思维用脑子,崇尚理性和常识,冷静克制。咪蒙则善用情绪,汁液淋漓,不CARE讲道理。
在精英意识里面,情绪是偏廉价的,不可量化的,不可靠的。智识则因获取成本更高,而显得更高级。
所以虽然二者都通过“内容”获得了等价成功,而大众,对罗辑思维的评价显然正面和宽容的多。
有趣的是,罗辑思维曾经很想投咪蒙,咪蒙不要。
罗胖们实在符合我理想中的商人形象:爱是爱,钱是钱。特别拎的清。钱,是不应该与趋势作对的。
商人咪蒙有更大的野心。她公众号的现金流堪称完美。她并不需要更多“纯粹的”钱。
她需要的是和华谊这样量级的传媒集团合作,打通这个生态里的优质资源,去完成她的影视梦想。
恩,咪蒙也有梦想的。
说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咪蒙可能更适合做你的营销总
理想主义者咪蒙
多年前,我看到彭浩翔推荐,买了咪蒙的书《圣人请卸妆》,
里面呈现的文字功底和精妙的幽默感十分动人。
毕竟中国多的只是段子手。稀缺的是搞笑中有叙事能量的作者。
全书都是“风吹哪页看哪页”的松弛感。
我仰视读过很多书又能以肤浅的方式输出的人。
那个时候的咪蒙的微博只有几万粉丝。
那个咪蒙,是自然人咪蒙。血肉清晰。
理想主义者的定义是基于一个已知的结果:
一个已经不足够年轻的中国女性,高薪活少不太缺钱家庭幸福儿子帅,去大动干戈的创业,还是影视这样的高危领域。一个生活颇为知足的人,主动跳出舒适圈的驱动力,理想是应该是最合理的解释。
后来创业失败开始写公众号。
写字从取悦自己到取悦钱,有没有挣扎过?不得而知。
我只看到罗胖们在最初的一年,拧巴的痕迹,知识分子心性和商人诉求时有纠缠。
消化的过程,应该是艰辛的。
随后成功滚滚而来。
如果说理想的破灭让人加速清醒,名利则会让人的内心加倍强大。重生的咪蒙一往无前,再无遮拦。
咪蒙的产品我吃不下。我知道她曾经写的那么好。
我以前也会全方位的去注视有好感的人,
要求人格与输出的统一感,整体性。不能容忍分裂,不能违心。
长大我就明白了。
没有人有义务保持高贵。没有人有义务为了满足我的对完美的意淫而活成一个完整的镜像。
不忘初心是用行为来展示才作数的,挂嘴上算什么?
明明我自己每一天都在妥协,所以我不能厚颜无耻的要求别人坚持自己。
在亲密关系之外,所有人性,才华,善良,都可以选择性单点摄入。
没有全盘期待。没有轰然倒塌。
罗永浩做锤子手机,从崛起到式微的路径都很老罗。
他无意而被迫的系统性满足了粉丝的绝对幻想:赤子,悲壮。孤独。
他成功失败都并不影响我喜欢他。可我现在没那么想看他做偶像。就想看到他变的特别,特别有钱。
在这个时代,钱是满足英雄梦想最有底气的背景。
咪蒙头顶的鄙视链
鄙视链的一端,是”深受蛊惑的咪蒙的女粉丝”对应的男性群体,这似乎会威胁到男性在婚恋市场的便利性。
鄙视她大概想让她闭嘴。
鄙视链的另一端,是基于她抛弃了“文人该有的道德感和羞耻心”,
激烈者用了“业障”这样的词,这个比较有意境,多来自同行。
也骂的最认真最高明最痛心疾首。
鄙视是想看她衰弱。
鄙视链的中间,是质问“她到底凭什么”的大多数。
对于我们人类,嫉妒几乎是和饥饿感同级的本能。
李嘉欣嫁入豪门大家都真心祝福,但如果邻居老王中了500W,是容易让街坊几天睡不好的。
这是反馈效应,距离越近作用越强烈,足够远则忽略不计。
大众的认知里,爆红之前的咪蒙,是一个阶层与背景皆可触摸的“和我们差不多的”普通人。
鄙视她,是感受到了不公平。
而如果你真的曾亲身体验或见证过成功,就永远不会再相信“一夜走红”这样轻薄的逻辑。
当一个巨大的雪球滚入大众的视线,我们应当默认,它已经历过天寒地冻,穿越过冰雪消融,聚集了足够的变量和势能。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都不该再有任何嫉妒成功的理由。
底线是一个不易量化的标尺。每个人的阈值可能非常不同。
“不择手段的人更容易成功”是伪逻辑。我从来没见过有任何一个成功的烂人仅仅是靠底线够低就可以成功的。
可以和烂人划清界限。
但你起码要明白: 你不成功并不是因为底线比较高,对吧。
也不要随便用“跪舔”这么严重的词评价别人,毕竟很多人趴下打滚也解决不了钱的问题。
文字从业者,更不用把咪蒙拉入自己的职业版块然后蔑视她。
明明不是一个工种啊,这个对标是不对的。
沉默永远是更体面的回馈。
我觉得咪蒙是一个发生的“必然性多于偶然性”案例。
在狭义的“世俗成功“”定义里,她的方法论是可被标本化的,对于普通人可能是有点用的。
无关感性评价。
毕竟,王小波,普通人写一万年也沾不到他皮毛。
褚时健、挨隆.马斯克这样的神,静静用膝盖膜拜就好,研究个P啊。
最后,我才不相信一个贴身陪她跌落,跟她远走,为她博命,又一路助她到繁华的伙伴,那样勇猛笃定的人,月薪才5W。
突然我想起了我朋友和我说的一句话:营销没有高低,只有成败。加入我们在各项指标都偏弱势的很多时候,不齿,即是不及。
爱盈利(aiyingli.com)移动互联网最具影响力的盈利指导网站。定位于服务移动互联网创业者,移动盈利指导。我们的目标是让盈利目标清晰可见!降低门槛,让缺乏经验、资金有限的个人和团队获得经验和机会,提高热情,激发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