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登录

其他登录方式

绑定手机号

注册

我同意用户协议

忘记密码

用户协议

绑定手机号

近期有不法分子打着爱盈利的旗号,制作“爱盈利”名称的App,并伪造爱盈利证件,骗取用户信任,以抖音点赞赚钱或其他方式赚钱为名义,过程中以升级会员获得高佣金为名让用户充值。
爱盈利公司郑重声明:我司没有研发或运营过任何名为“爱盈利”的APP,我司做任务赚钱类产品从没有让任何普通用户充值升级会员。我公司产品均在本网站可查询,请将网站拉至底部,点击“关于我们”可查看爱盈利相关产品与服务。
温馨提示:当遇到此类问题请拨打官方电话或添加官方微信,以免财产损失。爱盈利官网地址:www.aiyingli.com。
  • 推广与合作
X

App、公众号等新媒体,运营kpi如何设置才能发挥超能力

来源: 2858

KPI由来已久,在工业社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在手机时代,这种作用,已经在被质疑。李少加的关于运营kpi如何设置的分析,小编摘录给大家参考:

传统KPI存在已严重抑制员工才能的发挥

我们先看几个典型的互联网运营岗KPI是怎样的:

用户运营:日(周、月)均活跃率(权重XX%)、日均增长量(权重XX%)、总用户数月增长量(权重XX%)……

新媒体运营:每月新增粉丝数(权重XX%)、每日(周、月)推文量(权重XX%)、阅读量(权重XX%)、分享量(权重XX%)……

活动运营:每月(季度)活动次数(权重XX%)、活动参与率(权重XX%)、活动转化率(权重XX%)、人均成本不超X元(权重XX%)……

乍一看好像挺合理的,这不指标平衡,有目标、有数据、可量化,对吧?

但是,当我们运营人以这些指标为指导去实施运营工作时,会发觉问题大把大把的有,总结下,深层反映了5点核心矛盾:

第1点,为指标而指标,弱化或忽视了真正要命的问题

比如,很多初创的互联网公司,核心要务应当是“验证解决方案”的市场价值,而非一味追求用户数等等(参见拙作《进化式运营》“种子期的运营”章节)。

同理,公众号运营也类似:运营人应综合考虑公众号的用户群体、公众号对他们的影响力、权威等等。

如果光顾着粉丝数增长、阅读率、十万+,大家运营的时候会怎样做?显而易见,标题党,追热点,利用人性阴暗面,内容大众化、娱乐化、肤浅化、同质化……

对,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子。

此外,互联网行业灰色产业链之成熟,造假成本之低是有目共睹的,若KPI逼的一些员工花50%的工作量去实施造假工程,意义何在?

第2点,KPI导致团队应对变化的敏捷度急剧下降

互联网行业,仅BAT就占据了50%的总产值。

由此可见,互联网行业,超级巨头外加无数小型团队的二元化行业格局将持续非常长的时间周期。那我们说小团队的优势是什么——“船小好调头”。

比如产品核心功能没有切中真实需求,这通常是发布后一两天就能发现的事儿,但如果团队被数据KPI压着,就会出现,产品烂成一坨屎,也得硬着头皮上,于是就有了各种烧钱补贴、扫码送礼。

企业大了用制度管人是无奈之举,而中小型企业动不动就盲目照搬BAT的模式,能不挂么?有句话叫“没有大公司的命,偏要大公司的病”,精辟。

第3点,数据KPI很冷很无情,缺失对用户的感染力

前面已经说了,时下以可量化的数据目标为核心的KPI绩效制度,本质上是继承了物理思维,说到底,还是把“人”当“零件”用了。这就扼杀了运营人的“人格特质”。

比如李少加在《市场营销与运营的本质区别》文中提到的海底捞、四季酒店、早期的小米手机……他们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本质上都是依托员工的人性魅力。

互联网企业更是如此,当下互联网用户与产品的关系完全不是“主客”关系,不是“内外”关系,一个优质的用户,一个被产品运营所感染的用户,他甚至比运营还像运营,会不遗余力的帮产品做宣传,帮朋友介绍产品亮点。

又比如上次我参加NOMS年度运营峰会,当天活动的工作人员中有一大半是志愿者,这些志愿者来自于哪里?均是运营直升机团队的朋友、粉丝等等。试问,又有什么数据KPI能激励这些运营人动用他们的朋友、动用粉丝主动帮助企业达成目标呢?

从运营直升机的立场来看,我其实就是他们的用户,但我为啥免费的在这里为他们做宣传?就是因为他们的运营人的敬业精神感染我了。

由此可见,运营人的温暖、热情、人格魅力在工作中占据越来越高的比重,这些是数据KPI能够驱动量化的么?

第4点,没有将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统一起来

在李少加看来,前面3点还只是表层问题,而这一点则是核心问题。

今年不是流行一句话叫“公司越来越难招到牛人,牛人越来越不需要公司”么?

这背后的根源是:企业提供的平台已经不足以发挥员工个体价值了。用句更现实点的解释来说就是:一个人有10万的市场潜在价值,但每月却只能发挥2、3万,那凭啥去打工?(当然,反过来在大公司里也存在非常多只有几千市场价值却能获得几万的人,这不在本文探讨范围内)。

资本有个特征——永远的向投入产出比高的地方流动,人才价值亦然,只要条件许可,所有的人力都会往更好实现其价值的平台上流动,那么,当下的KPI是否正在成为瓶颈呢?

第5点,缺失对员工高价值创造力的挖掘

运营是一个很需要创新创造力的岗位,一个好的创意经常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价值(比如杜蕾斯雨夜鞋套案例)。

但是,流程与创新本身就是一个矛盾,流程本质上拒绝改变,而创新则拥抱改变。KPI是管理制度的一个具象化工具,它又该如何承担激励、支持员工创造力的使命呢?

这又是一个悖论。

那李少加啰啰嗦嗦扯了那么多KPI的诸多不是,那企业干脆直接把KPI毙了呗?

当然不是,KPI在维持企业基本秩序及驱动员工运作的功能仍然是无可替代的(我们想象下光领固定工资做多做少都那点钱将多么没动力)。但,这不代表我们不能根本上去升级它。

对,这就是下面我们要重点探讨的主题,一个全新的近乎疯狂的,但也不失为可落地的运营KPI思维实验。

调转思路,KPI的核心价值是使运营人全力以赴

继续阅读前,我们不妨先思考一个本原问题:企业制定KPI的最终目的究竟是什么?

达成业绩目标——我想这是所有企业在行动层面给出的答案。

但把目标当激励员工的KPI,真的能确保员工全力以赴么?或者说,公司利益跟个人利益能统一么?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至于那些靠画饼、靠遥远的期权取代KPI来激(hu)励(you)员工只会让管理者显得很稚嫩,当代人都不傻,尤其是互联网人。

前文已经说了,只要是以物理思维(自然科学)看待管理(社会科学),员工必然不会全力以赴。

就好比一辆跑在马路上的汽车,车轮如果有“自我意识”必然会拼死抵制车主乱飙车——主人不要命,车轮还想要活得更久跑更多的里程嘞。

因此,如果我们想根本上让KPI的价值突破瓶颈,我们必然需要彻底的转变我们看待KPI的观念:

KPI不是为了达成企业目标,而是为了让员工全力以赴。

请把这句话默读三遍,发自内心的理解了再继续阅读下文。

全新运营KPI仅需关注两个指标:成长、幸福

当下把企业的目标视为员工工作目标的KPI必然效力有限,严重制约了员工个人的人生价值的追求、制约企业的发展。

这种以目标导向来确保组织达成业绩的思维适用于“员工个人能力”对企业产出影响不大的时代。但在知识经济时代,不扭转这个思路的企业,我们可以直接下个定论:必然无法激励员工发挥全力,企业必然很快撞到天花板。

那么,我们到底需要怎么的KPI才能让员工全力以赴,并将员工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完全统一呢?

答案就是:回归人性,发挥人性的最本原潜力。帮助员工成长、帮助员工自我实现,帮助员工在生命中将近60%的职场生涯中找到幸福感。

PS:各位切忌束缚于传统思维,否定了“幸福”这个感性的词语,误以为它与职场格格不入。当下已经越来越多的社会科学将幸福纳入研究了,就好比《进化式运营》中也提到了“运营用户的幸福感”,这种全新的理念。

事实上,当一个人全力以赴的工作之后,他也必然能收获两样事物:成长、幸福(成就)。就是此两者结合,就能在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间找到统一点。

但是,李少加也必须强调,不以“目标”为KPI的核心,并不是意味着我们可以去掉“数据目标”。毕竟KPI的核心价值除了激励员工,还有确保员工行动与企业战略一致的作用。

数据目标(结果型指标)是指引我们运营人前行的方向,该有的还是得有:比如宏观上的用户总数、活跃率、订单数、销售额……或者微观具体到个别岗位的,如内容运营的阅读率、分享率等等……

但是,这些数据目标仅仅是给团队一个努力的明确「方向」,而「完全不做为」考核的依据。

对,不用怀疑你的双眼,是「完全不做为」。

当然,如果各位老板觉得实在太疯狂了那么可保留下5%-8%之间的权重以示提醒(这与当下动辄60%-90%的结果权重有着天壤之别)。

那么,按照李少加提出的“完全回归人性”的管理理念,我们运营KPI要做的就是将个体成长指标、个体幸福指标尽量描述出来,示例如下:

……诸如此类。

当然,你可以每个月都把指标定的有点不一样,定的非常灵活、创新、有趣,但必须牢牢紧扣“个体成长指标”、“个体幸福指标”这两点。只要这样,就能够体现出员工是否真正的用心了,全力以赴了。

看到这里,我相信你一定有些许疑问,我直接回答:

问:如果以主观努力作为绩效,是否抑制了个人能力强的员工的积极性?

答:整体上,员工个人能力的差异其实在月薪上已经体现了,而KPI体现的是“个体发挥程度”的差距。意即,KPI是一个“自己跟自己比”的玩意儿,如果你明明有100分,却只发挥了70分,那么KPI就应该低,但反过来,你70分却打出了90分的牌,为啥不奖赏呢?结果上还是完全公平的。

问:这些指标好像只能定性没法定量,怎么量化?

答:由管理者人工判断打分,当然了,如果连这点判断力都不具备,要这些管理层干嘛?当然,如果员工对打分结果有争议,可以跟领导再行“辩论”,公司应支持这种辩论。

问:不担心员工在自我评价时说谎么?

答:感动用户、实施创造性运营策略,还要有截图有数据说明……造假成本实在是太高而且又没必要。至于幸福感,我觉得看着他眼睛说话就知道真假了。

问:能力普通的运营人(或新人)怎么得高分?

答:努力啊,努力不就能感动自己感动用户同时感到幸福了么?这背后的就是特别充实的工作量,虽然我个人并不鼓励无谓的加班,但如果员工刚开始能力低于平均水平,但为之付诸努力,我觉得是应该的,也是值得肯定的。

各位乍一看这些“不像指标的指标”可能会觉得有超乎想象,但若我们设身处地的思考下,会发觉,这些表面的KPI下其实还暗藏着满满的人性光环:

企业发自内心信任员工,鼓励员工追求自我成长、自我实现、团队内部没有利益内斗(员工自然会很团结),把员工利益置于企业目标之上。

对于那些品德正常的员工,只要企业发自内心的让员工感知到对他们的关爱,感知到对员工个人成功的全力支持,员工没理由不全力以赴让企业成功。

就是这么简单,重新唤醒人性的正向价值。而这类散发着人性光芒的KPI,反倒能真正的实现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的统一。这是很多企业管理大师都梦寐以求的。

至于那些还在用砸钱换取业绩的公司,我只想说,钱在人在,钱散人散。

真正牛逼的员工,不是单纯靠钱就能驾驭的动的。又或者说,那也是竞争对手能用钱就挖走的“不稳定人才”罢了。

二八原则大家都懂,真正牛逼的员工所能带来的价值于企业是无与伦比的。

顺带一提,我以前带运营团队的时候就曾经实施过类似的纯人性化KPI。

至于实施的结果,我在去年的知乎的一个问题:“优秀管理者应具备怎样的特性”回答过,引用如下:

团队所有运营人(注意,是所有人)都很开心的工作,无论周末何时有好的工作创意想法都能提交反馈,不计较个人得失,跟公司利益保持一致;

他们能不断地进步,有需要时,会自觉加班加点(我们其实没有加班费),自觉优化自己的工作成果;

他们对公司有些改进建议,哪怕是一些老板不喜欢听,但对公司非常重要的信息,也会随时跟我反馈,我这边跟Boss反馈后很多问题都能马上解决。

所以,本文的理念不是一次脑洞,而是经我本人验证过。当然前面提到的海底捞、四季酒店、曾经的小米手机等等团队也是采纳了类似的思想。可以肯定的是,以后我要创业,也必然会实施类似的KPI。

当然,这种全新的KPI能否很好的实施是有几个充分必要条件的:

以诚信作为企业的根基、充分信任员工、招聘出色的员工、管理者充当一个智者及朋友的角色,而非领导(不一定要很牛,但至少要公正以及有判断力)

最后,我引用管理大师史蒂芬•柯维的两句话结束全文:

你可以买到员工的双手,却买不到他的心,而心才是忠诚与热枕的根源;

你可以买到员工的身体,却买不到他的头脑,而头脑才是创造力与智慧的源泉。

大咖的分析很有道理,小编的好友在一家公司上班,特别喜欢周一到周五,不喜欢周末,这有点反人类啊,小编问好友,怎么那么喜欢上班?好友回答说,在公司上班感觉很幸福……

爱盈利(aiyingli.com)移动互联网最具影响力的盈利指导网站。定位于服务移动互联网创业者,移动盈利指导。我们的目标是让盈利目标清晰可见!降低门槛,让缺乏经验、资金有限的个人和团队获得经验和机会,提高热情,激发产品。

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SELECT dw_posts.ID,dw_posts.post_title,dw_posts.post_content FROM dw_posts INNER JOIN dw_term_relationships ON (dw_posts.ID = dw_term_relationships.object_id) WHERE 1=1 AND(dw_term_relationships.term_taxonomy_id = 5 ) AND dw_posts.post_type = 'post' AND (dw_posts.post_status = 'publish') GROUP BY dw_posts.ID ORDER BY RAND() LIMIT 0, 6

京ICP备15063977号-2 © 2012-2018 aiyingl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9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