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登录

其他登录方式

绑定手机号

注册

我同意用户协议

忘记密码

用户协议

绑定手机号

近期有不法分子打着爱盈利的旗号,制作“爱盈利”名称的App,并伪造爱盈利证件,骗取用户信任,以抖音点赞赚钱或其他方式赚钱为名义,过程中以升级会员获得高佣金为名让用户充值。
爱盈利公司郑重声明:我司没有研发或运营过任何名为“爱盈利”的APP,我司做任务赚钱类产品从没有让任何普通用户充值升级会员。我公司产品均在本网站可查询,请将网站拉至底部,点击“关于我们”可查看爱盈利相关产品与服务。
温馨提示:当遇到此类问题请拨打官方电话或添加官方微信,以免财产损失。爱盈利官网地址:www.aiyingli.com。
  • 推广与合作
X

关于互联网的十二个问题?看看马化腾怎么说。

来源: 5870
移动互联网最具影响力的盈利指导网站。定位于服务移动互联网创业者,移动盈利指导。我们的目标是让盈利目标清晰可见!降低门槛,让缺乏经验、资金有限的个人和团队获得经验和机会,提高热情,激发产品。希望通过本站传播正能量,打造良性生态圈,广大移动互联网市场、开发、运营人成为真正朋友。



来源 | 第一财金


马化腾依旧不改“腾讯首席体验官”的本色。


3月3日晚的记者见面会,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坐在了高出一截的发言台上。他说,去年腾讯的发布会的场地有点混乱,不少媒体坐在地上或是站着,后来腾讯进行了反思,今年除了把讲台抬高,所有人不需要站起来提问就能看到他,还专门设立摄像固定区域。“大家看我们的用户体验是不是好了很多?”


“这很腾讯。”一位在场的记者说。


今年两会,马化腾带来七项建议,涉及发展数字经济、数字文化产业全球竞争、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上网、打造粤港澳科技湾区、深圳加快国际科技及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和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等问题。


在采访环节,马化腾面对第一财经记者回答了现在他和腾讯的焦虑。他表示,腾讯总是提科技,其实也是焦虑所在。“掌握技术才能保证战略制高点,否则当一个浪潮来了的时候,为什么有的能做到,有的做不到?技术是一个不可逾越的东西。”


他还坦言,自己越来越感觉到,做纯软件可能会失去未来的一些制高点。“我们即使不生产硬件,也要关注哪些企业可以成为硬件的合作伙伴。”


两小时的密集提问下,马化腾还回答了关于“互联网下半场”、“如何打造中国硅谷”、“外界误解小程序”、“内容付费”等热点问题。


关于互联网的十二个问题?看看马化腾怎么说。


如何打造中国硅谷?


提问:在打造粤港澳的湾区问题上,您认为要打造这样一个湾区,现在还缺乏一些什么东西?在这个打造过程中,您觉得腾讯想扮演什么角色?


马化腾:其实深圳都在珠三角,这方面联动其实蛮强的,因为很多智能制造、研发在深圳,制造在东莞或者在深圳周边都已经非常成熟。


跟香港的联动方面,我们目前看到的一个案例,像深圳的大疆,原来是香港科技大学的一个学生。汪韬是李泽湘教授的学生,做无人机,就看到这个效果不错。他要做无人机,在这个过程当中发现只有深圳有最好的产业链配套,发现这个零配件只有到深圳才能生产出来,才能搭出这个原型来,你可以看到他去到深圳创业,成就了一个非常大的一个企业。在这个领域占据了全球90%的市场,我觉得这是一个蛮奇迹的事情。


这个案例就是发生在深港还有东莞、珠三角一个很好的案例。所以我们也在香港参加了一个叫香港X的计划,希望能够把这种高效的资源(不仅是材料、制造,可能还有生物医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能不能复制这样的一个过程。可能过去是比较艰难的,但是我们希望从政策角度更鼓励它打通这个环节,我觉得这个对香港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说它在转型。过去做房地产、做金融、做贸易,未来高科技方面怎么样能够抓住中国这个大的市场机会。


但是香港因为又有很好的机会,就是可以吸引国际人才,我觉得吸引国际人才的这个方面珠三角也是很有优势的。


腾讯刚好在深圳,所以你可以看到我们不管是从高管也好,我们的很多人才,其实也是吸收了很多国外的人才,但是他可能会在香港、深圳两边跑,所以这方面我们感触比较深。所以我希望这些方面能够更加开放。


香港过去几年其实在人才的引入方面是收紧的,我觉得这个其实长期来说对香港是不利的,这样大家就越来越隔阂了,我觉得应该是要有一个大的政策方向之下,然后有类似CIPA计划,能够有科技人才的一些绿卡,能够给一些额度吸引高科技企业,可以更方便地自由进出,包括它的税收等等的。不要说进内地要数180天有没有过,过了180天又得赶紧回去,这就很麻烦,长期下去就非常不方便。


就是这方面能不能再放开一点,这部分不要算180天这种的。所以这个没有从税收等等这种角度来全盘规划,我觉得有一些难推动。我们是从一线的角度来观察到这种情况。


提问:关于腾讯在香港的支付业务,此前之前是带着微信的红包进入香港,并且希望开展支付业务。但是进来一年多似乎并没有看到一个大规模的推广,反而看到在过去的一年多里面,包括本土的港铁公司、汇丰银行,都推出了自己的电子支付业务。您觉得香港市场对于腾讯来说,是不是一块儿比较难啃的骨头?另外,在昨天境内的一家公司叫银河联动,向香港高等法院控告腾讯侵犯了二维码的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想请问一下您怎样回应?


马化腾:先讲支付。因为在香港我们刚拿到了第三方支付的牌照然后才能做,之前等于是试运行了。其实一个很大的问题,境内我们绑卡都是用借记卡,绑定的信用卡是不能发红包的,现在境内就是这样的。但是在香港是借记卡很少,基本上都是信用卡。所以信用卡里面如果又变成发红包或者其他的这种充话费等等,会有类现金的套现的潜在风险,因此会比较谨慎。


第二个问题是说,应用场景不够,如果纯港币的应用场景,我们试了一下,线下好像都没有应用场景可以落地,这是一个比较头痛的问题。所以反而内地游客到香港消费,扫码可能还量大一点。所以现在还是缺乏场景,所以我们今年开始也会努力拓展线下的很多场景,当然之前有一些竞争了,我们很多商户是被签了独家的,所以可能有些独家或者排他过了期之后我们会努力进场,有的时候不是我们不努力,是晚了以后被签了独家了,我们进不了,所以你也知道我是指什么意思,这个竞争其实是比想象中激烈。


至于你刚才讲的二维码这块儿,我也是刚刚留意到,但是我们的法务、律师团队都在看这个事情,我个人认为像我们做这么大体量的企业,肯定是非常关注知识产权和专利的,否则的话也不可能做这么大。我们在全球的互联网的专利的申请量也是领先的,在境内也是排第一的。我们也是非常关注知识产权,所以这方面也请放心,我们一定是非常严谨。


互联网下半场


提问:现在大家都在提互联网下半场,也就是互联网的红利时代结束。行业从流量战争转向内容战争,您是否认可这个观点,以及腾讯怎样应对甚至引领这个变化。


马化腾:其实我的建议里面都隐藏了这个回答了。


我讲数字内容的时候有提及,其实内容没有发展起来的时候,大家都是以流量为主。未来内容的价值、IP的价值会越来越重要。但是也不能说流量不重要,这两个可能说原来是八二,以后变成五五(都重要),你有流量入口,同时又有内容的这种制高点,就是可能两者都重要。


提问:滴滴,头条、美团被业界称为TMD,你认为TMD会成为小BAT,或BAT的影子吗?


马化腾:至于新的“TMD”,你会发现它们更多的是O2O领域以及像头条更多的是在个性化、大数据、资讯中的应用。我们可以看到技术和这种传统行业的这种融合,让中国其实相对于世界互联网有了一股新的力量了,并不像过去说的C2C(Copy To China),现在是叫KFC(Kaobei From China),你看中国有很多原创的东西了,你可以看到这种个性化的资讯阅读也好,包括这种O2O的。虽然是UBER先做的,但是你可以看到现在滴滴的量已经是4倍、5倍于UBER全球的总量,这个是很惊人的。


包括现在摩拜单车和OFO单车之争,共享单车这个量也增长非常迅速,这个也可以看到中国作为最大的互联网市场,是有很大这种潜力的。


互联网+最难的是医疗和教育


提问:你怎么看互联网医疗,有怎样的思考?


马化腾:互联网+中,最难的啃的是+医疗、+教育。在过去,腾讯的思路是投资很多的互联网医疗企业,比如投资了三家杭州的企业,包括丁香园等。


从我们的角度,我们希望能搭建一个子平台,让我们投资的和未投资的企业都能用好这个子平台。我们也希望从更多角度,比如微信运动,能不能功能更丰富一点,更多的鼓励用户?


另外,我们也会投资购买跟医疗有关的产权。同时,也希望国家政策方面,让三甲医院和好的医生能量释放出来。


共享单车来得太快


提问:共享单车目前遇到一些问题,比如违章停车、或车辆遭到人为破坏,您的建议是如何解决?


马化腾:共享单车这个新事物来得太快了,短短几个月就迅速成为热点,整个社会在这方面的适应,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


破坏单车也是少数事件,一方面可能也自于竞争。这个领域的竞争正准备进入更白热化的阶段了,可能再下一步大家会更加关注。


总体来说,整个国民素质一直在不断地提升。我担心的是,激烈竞争之下,现在有些共享单车已经从付费往免费方面走了,后续会不会倒贴钱让用户区骑单车?行业会怎么演变呢?那时候会再发生什么事情呢?这是我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


微商乱象待解决


问:您如何看待微商乱象?


马化腾:微商乱象头一两年很严重,现在已经好一些了,之前有一些是基于微信等平台提供微商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监管的确非常难。所以,我一直想,用什么技术手段能够有效监管,让用户看到好的微商和诈骗类微商的区别。我们从后台和大数据看到,一些微商是健康发展的。


对潜在的不可持续的微商,高额返利这种的,我们就要给予及时制止。但我们也很无奈,我们没有权利去执法,很为难。我也跟很多领导反馈过这个问题,如何能提前发现。我们也希望从公安和立法角度有所作为,我们会坚决执行。


腾讯最焦虑技术问题


提问:前两年你一直在强调,腾讯在战略上专注做连接和内容。去年开始有消息传出,说您在内部提出腾讯未来要做的是一家科技公司。这是否意味着腾讯战略有所调整?人工智能在腾讯扮演了什么角色?另外,腾讯在去年经历了十八岁的成人礼,腾讯“成年“后,最让您焦虑的问题是什么?


马化腾:我们为什么提科技,也是我们的焦虑所在。掌握技术才能保证战略制高点,否则当一个浪潮来了的时候,为什么有的能做到,有的做不到?最终还是因为技术。技术是一个不可逾越的东西。在AI更普及的时候,我们也担心和关注这方面的发展。不仅AI,还有很多方面,AR和VR也在影响用户体验。


人机交互总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比如未来脑电波和皮肤的电流跟脑互动……这些技术可以倒推很多产业创新。


我们研发小程序也是着眼于未来,小程序是一个场景和计算的代码,动态的代码。我越来越感觉到,做纯软件可能会失去未来的一些制高点。我们即使不生产硬件,也要关注哪些企业可以成为硬件的合作伙伴。


我们希望未来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更多的是扶持线下实体,让很多的合作伙伴把解决方案铺出去。


提问:您在去年乌镇互联网大会上就提到了AI,但说到想具体地落实到应用上不是那么简单的。具体的难点跟阻碍在哪里?腾讯今年会不会在人工智能方面的产品还有具体的方向上有一些落地?
马化腾:AI我们其实内部分好几块儿的,我们有AI的LAB做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其实在我们各个事业部门(BG)里面其实都有AI的团队。其实过去几年一直在做了。比如说我们的优图团队,我们对人脸识别方面的技术是最强的。因为我们每天都有这么多亿张人脸照片往上传,所以想不强也很难,也应用在我们很多产品中。


包括我们在微信里面的语音数据是很丰富的,它其实对语言的这种训练是非常有利的,所以语音识别方面也在做。


所以说很多领域,就是说都是要看场景,有的是跟图象识别有关,有的是跟语音有关,我觉得这个都有很多方面的不同的应用。


所以说我们来做的是更希望是能结合到我们的产品里面,可能大家用起来发现越来越好用,或者说后台(包括信息安全方面)也可能需要用AI的技术,这样的话你不用铺很多的客服去看这些数据,那这样你完全是用AI的技术来去做信息安全,我觉得也是更有效的。


所以说,当然我们还是希望说有一些更有趣的、未来感的一些AI,我们也有很多的团队做研发、做尝试。这方面我们还是很鼓励创新,甚至是同一个课题有多个小组同时在做,我们觉得也都很值得鼓励。我觉得这方面还是用过去的很多的方式,我们也是鼓励自下而上的创新,哪怕有一定的冗余度,我觉得都应该鼓励。我觉得这方面的投入都不会浪费。


“父亲身份”监护未成年人上网


提问:未成年人上网以及健康合理网游一直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在建议加强未成年人健康上网保护体系建设,腾讯也推出了一个协助家长了解和引导孩子上网游戏行为的成长监护平台。作为一个父亲,您是如何管理和引导您的孩子上网以及网络游戏行为的?


马化腾:我是从亲身体验来判断产品。之前团队跟我过这个提案,比如家长通过平台设置,让孩子周末才能玩一下游戏、周一到周五上学期间不能玩。我看设计师写的是周六周日可以玩,我说不对,我们一般是周五晚就可以玩了,但是周日晚不能玩。所以这背后有很多细节在考虑,不是这么简单的周六、周日,因为你要考虑到第二天上学和不上学的问题。这些细节,你只有自己亲历过才能知道。


我跟孩子也是用这种方式,我们约好,我们不是一刀切不给。游戏确实也有它的好处,但是不能过度、沉迷,时间要管理好。消费我可能是限一个额度,你自己看着办,你花完了以后后面就没有了等等,有一个预算的概念。我觉得能提供这么个工具,能够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来管理,是非常好的。


稳健是金融业务核心问题


提问:蚂蚁金服跟京东金融都想争夺互联网金融第一股,腾讯金融在这方面有没有一些动作,有没有可能将来会独立分拆,进一步对接资本市场?


马化腾:金融方面,我觉得腾讯通常用“稳健”的一个思路去看。因为金融其实最核心的问题是稳定和稳健,就是拼谁的命长,而不是谁在短期内跑得多快。


对于腾讯的金融业务来说,我们其实一部分是在体外(比如说像微众银行,是天然银行牌照的)我们投资的,但是我们核心的(包括支付、包括我们的理财平台)都是在我们体内的。


所以我们这方面不是把它全部包在一个所谓的金融集团这样来做,我们并不是这样的思路,因为这些业务跟我们平台耦合非常紧,没有必要为了分拆而分拆,这个不是我们的风格,我们也一贯不是这个思路,也不会去玩儿什么“财技”(资本运作),显得好像这块儿资产有多少钱。


我觉得还是踏踏实实地,就是你过两三年,这个事情之前玩儿的花样也就那回事儿了,所以我们都是比较稳健地去看这个问题。有很多人说你们好像落后了或者怎么,说别人家动作很多。我说我们从来都不想搞这类的动作,这是我们的一贯思路。


网络安全为产业护航


提问:过去网络安全被定义为腾讯的“国防军“,现在腾讯的网络安全有哪些新的想法和定位 ?
马化腾:网络安全是我们六年前3Q大战提出来的,没想到歪打正着,发现网络安全真的太重要了。所以已经不是为原来仅仅为QQ保驾护航了,已经是为整个产业保驾护航。


我们也加了很大的力度去建立几大安全实验室,不惜代价请来顶级安全专家,包括参加一些国际上的网络攻防大赛。正是有这个基础之后,我们想到对未来不管是云还是生态,包括我们自身的数据安全,甚至包括我们合作伙伴的这个安全,我们都觉得是一体的了。


如果大家的密码被攻破了,其实我自己也是很担心的,因为我用的密码可能跟大家的一样。不要把安全当作一个盈利或者威慑的武器,应该从健康的角度来考虑。


内容付费由生产者决定


提问:微信公众号什么时候推出付费内容?在互联网免费模式仍然占主流的今天,微信的付费阅读是否能够真的走得通,知识付费的春天是否真的到了?


马化腾:我的确在朋友圈回复朋友,但被误读了,有些人骂说公众号怎么还收费了?这个就跟当年讲微信收费一样是谣传。


我们只是提供基础设施,让内容生产者决定哪些内容做成付费,哪些免费。我们还可以在系统上进行支持。打赏也是一种付费。这些都是由内容生产者进行决定的,我们不会帮他们做决定。
外界误读了小程序


提问:外界认为可能小程序的出现是腾讯想要让微信解决一切的问题,不用再打开其他的APP。小程序现在出现一段时间,你对它的期待是怎么样的,它想打造一个什么样生态系统,现在它的繁荣程度是否达到了您的预期?


马化腾:我觉得外界太误解了。其实小程序在一些应用场景是可以极大地降低用户流失率的。比如说摩拜单车的小程序,很多摩拜用户本来没有装APP,我现在就要骑自行车,要花一块钱下一个APP,他的流失率是很高的。


我们试图做测试,如果他转成小程序之后,他的留存率极大地提升。所以现在来自于小程序产生的新注册用户,其实是跟APP差不多,接受程度是很好的。


所以对摩拜来说,我们不是想取代你的APP,而是说对于重度用户,我们反而希望你用小程序用一段过程当中,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场景途径,引导你去下载APP,因为你更复杂的体验可以在APP上实现,比较轻量的可以在小程序上来实现。


我觉得是我们看问题都是这样看的,就是从用户的角度。用户想怎么用我们就支持他,而不是去控制流量。


腾讯也曾走过弯路


提问:前一段时间腾讯刚刚渡过了18岁成人礼,您说最大的感悟就是“责任“。每个企业家都在谈责任的重要性,可是当责任与公司的业绩或者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有矛盾的时候,不同的人还是会有不同的选择的。如果您面对这样的难题,会如何去取舍?


马化腾:关于责任,腾讯是有很大的感悟的。其实企业发展壮大过程当中,我们也走过弯路,很多吃亏的地方,包括我本人当时就讲说,这个为什么他能做我就不能做呢?我为什么说要让着他呢?我大了又不是我的错,为什么我不能做?可能在之前会有这种比较狭隘的产品思想,然后觉得你总不能剥夺我一点尝试的机会嘛。


到最后你发现真的一个企业大到一定的程度,特别是产品已经是蛮平台化的时候,有些事情真的是别人能做你真的不能做,有些钱或者有些业务别人能赚你还不能赚,这个越来越真切感受到的。


从内部来看,比如说腾讯以前的一些订阅服务,我们后来发现很多用户是很久不用了,但是我们每个月还扣钱,你说你要不要把它清掉呢?这是一个很难决定的问题。后来我们还是决定说要清,慢慢一点点把它清掉,你才能轻装上阵。


否则的话你背得越久,迟早是要还的,还的那一瞬间更麻烦。


过去的很多风波,也是我们可能决策会有一些草率,没有足够深思熟虑。所以我们之后其实会更谨慎,而且会更关注责任的问题,包括为什么我们主动说未成年人的保护,这真的是很认真想这个问题。


我们内部说,用多个小地震化解一个大地震,这个还是蛮符合这个地理学的,否则的话迟早会出事儿的。所以也是真实的感受吧。


腾讯的下一个杀手锏


提问:微信是一款非常成功的社交软件,但是任何一个产品都有生命周期,您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会进入后微信时代,当这一天到来的时候,您会等对手超越您,还是您自己会破茧重生,或者说腾讯内部现在有没有一个杀手锏可能会成为下一个微信?


马化腾:我分析应该都是跟终端变化有关才会有比较大的机会,因为我们自己内部就有QQ跟微信的竞争。我觉得不应该是简单地说谁突然间发明了某个东西。


当然可能会有别的产品形态,比如说你更加偏媒体性质的,可能会有另外一个角度去切入,但是完全纯通信为主的,它通常要等到一个新的终端变化才会有新的机会。可能那时候也是我们的槛,所以我也很关注不同的终端演变,包括微信本身他也要变。


当年QQ如果说能够早一点变,因为当时受制于我们内部组织架构,手机、PC是分在不同的BG、不同的老板管的,很难捏合做一件事情,所以也是一个教训,就是说你内部组织架构不及时改变的话,你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你也没法驱动,就是明知看到往这边转你也没办法。所以这个时候也是内外都有影响,如果说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吸取前面的经验教训,该怎么改就怎么改,该做决定就不要拖泥带水,有时候碍于情面,有时候碍于组织架构,谁的位置、谁管的业务,反而是延误战机,最终害了整船人,所以老是拿过去的案例来跟大家讲,有时候希望大家要拥抱组织变革,有时候该改就得改了,否则的话就因小失大。

爱盈利-运营小咖秀 始终坚持研究分享移动互联网App运营推广经验、策略、全案、渠道等纯干货知识内容;是广大App运营从业者的知识启蒙、成长指导、进阶学习的集聚平台;

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SELECT dw_posts.ID,dw_posts.post_title,dw_posts.post_content FROM dw_posts INNER JOIN dw_term_relationships ON (dw_posts.ID = dw_term_relationships.object_id) WHERE 1=1 AND(dw_term_relationships.term_taxonomy_id = 3213 ) AND dw_posts.post_type = 'post' AND (dw_posts.post_status = 'publish') GROUP BY dw_posts.ID ORDER BY RAND() LIMIT 0, 6

京ICP备15063977号-2 © 2012-2018 aiyingl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9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