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社群的概念爆红之后,大家都纷纷去研究社群怎么玩,怎么拉新,怎么变现,但是整体运营的思路还停留在流量思维,喜欢贪大贪多贪快,省事省时省力能变现。然而,当越来越多的人在社群这条道路上探索之后,开始出现了一些社群培训课程和社群运营大咖教你如何爆粉千万,如何社群变现,如何社群裂变,如何社群运营等等...
但是在做社群运营中我们发现,碎片化场景在这里发生了作用,很有可能用户没有什么忠诚度可言,用户每天接受的海量信息是很惊人的,他们的记忆也许对你只停留3秒钟,在这3秒里你不能成交他,以后永远都没有机会了,所以,社群不需要运营,需要人格品牌化运营,用我们的势能差占领用户心智并让其快速买单。但是,在社群运营中,如何去激活用户参与感呢?
社群运营的三个基本点:
1.IP化:让用户记得你
2.强用户运营能力:与用户打成一片
3.场景设计:让用户“触景生情”
一、IP化:让用户记得你
人格IP化:社群运营大多数失败是因为没有一个人格化的意见领袖存在,在社群早期我们需要这样的一个精神领袖载体吸引种子用户以及前期的运维工作,有利于社群延续生命和用户的注意力,如果自己不是意见领袖,可以借力,对于社群早期运营是好事儿,如果没有就安心做好服务一步步来;
内容IP化:一直跟大家强调持续性内容输出,这个内容到底是什么?是随便瞎写,还是千篇一律?显然不是,是垂直细分到特定领域,比如青木老贼只聊社群,这就是社群定位,那么你呢?旅游达人?健身达人?购物达人?选好自己的内容定位,然后下一步就是不断雕琢细分你的内容并持续性输出就好,长期做下去,就会在用户心里留下一个内容标签;
服务IP化:很多人在给用户提供服务的时候都是有样学样,比如别人线上做分享他也做,别人做线下活动他也做,做着做着发现大家都同质化了,开始走套路了,然而用户却无感了,服务IP化就是告诉你,在充分利用数据对用户进行行为、习惯、风俗、爱好等调研之后对用户有一个清晰的用户画像,再辅助上一些服务手段去服务用户,而这样的服务必定是差异化个性化体验多元化的;
场景IP化:场景分线上场景和线下场景,在线上我们的内容需要分发到各个自媒体平台,我们的表达方式有图文、音频、直播、短视频,我们语言、表情、着装等身体语言向用户传达信息;在线下我们在固定的几个地方举办活动,与固定的合作伙伴一起玩,举办固定的活动类型等等;这两种场景都属于跨维度跨屏跨空间的方式切换场景与用户社交并最终让用户记住你;
在社群搭建早期做好这几个IP化,我相信你的社群根基会相对其他社群会稳定的多,未来具备IP化的社群都是具备部落化基因、IP化链接的社群,这样的社群才是有价值的(比如:罗振宇、罗永浩、雷军、吴晓波、李善友、杨石头、宗毅、秋叶)。
二、强用户运营能力:与用户打成一片
社群亚文化
很多人理解用户运营这件事儿是提供公司的产品服务(打折、促销、优惠券)、不定期的社群分享和线下活动,让用户当傻子在那等着拿你的免费福利,听你的免费干货,参加你的免费活动,但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我从很多企业家或者社群负责人口里得出的答案是用户在特定区域待着看社群发起方在那“跳舞”,至于这“舞蹈”好不好,用户也不评论,反正有红包抢,有福利拿,一度让社群主陷入自嗨状态而且根本停不下来,误以为这就是用户运营,但慢慢的会发现尽管这样讨好式服务也不能得到用户持续性的注意力,过一段时间社群就陷入沉寂;而类似早期小米这样的玩法让用户参与到产品研发,线下活动组织、智慧共享,让社群活力充分激活等;所以我们应该知道用户运营其实就是和用户打成一片,要想提高用户参与感就必须主动赋能用户、智慧连接、行为链接、提供参与链接方式、创造新价值,增强用户成就感和荣誉感,继而会产生归属感、参与感。
三、场景设计:让用户“触景生情”
场景设计
场景在社群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很多社群在运营中突然沉寂或者最终无法变现是因为没有进行场景设计,可以简单的设定一个公式:社群变现=社交场景+营销场景,很多人都说现在电商叫社交电商,其实更加明确的说应该是场景电商,比如秋叶大叔变现=公众号互动+网易云课堂、宗毅大观变现=环球80天+裂变式创业、罗辑思维变现=每天60秒+得到、吴晓波频道变现=吴晓波频道+每天听见吴晓波,用户只会为特定的场景买单,不再为单一的产品买单;让用户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景生情”是每一个社群主需要做的事情,而场景又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连接方式串联而成,如何塑造一个场景在当下社群运营显得至关重要。
经历上次社群小实验之后,我对社群运营的总结是,不在乎用户的流失,只在乎能一起参与创造共同的故事,运营方式应该点对点连接或服务,用户运营不再是单一方向服务,更多是贴心式陪伴。
爱盈利(aiyingli.com)移动互联网最具影响力的盈利指导网站。定位于服务移动互联网创业者,移动盈利指导。我们的目标是让盈利目标清晰可见!降低门槛,让缺乏经验、资金有限的个人和团队获得经验和机会,提高热情,激发产品。
相关文章推荐
-
新旧媒体争论不休?从内容、社群和渠道这三个基本点来分析
随着自媒体的兴起和移动互联网的大潮涌动,新旧媒体的争论一直持续不断,而两者之间的优劣也成为不少文章着墨的落笔点,且不说这些文章讨论的要点是否正确。从全面认识媒体行业变化的角度,我想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做为自媒体人的一些感悟。笔者曾经是一位垂直行....
-
想要运营好微信群,这篇文章必须要看!
在吐槽运营的微信群没办法活跃起来,广告怎么那么多,大家都不爱说话了的时候,不如借助本文的思路好好想想:微信群的运营搭建前端的思维是不是对了?群是社群运营中不可缺的,很多社群都会用群来做冷启动或者用户的后期深度运营,还有很多电商、品牌会将群用作辅助和延....
-
为什么你的社群总是沉睡?社群搭建别踩这四个坑
本篇侧重说社群运营路上的一些天坑,希望引起大家对一些板块问题的重视,这关乎要不要做社群以及社群的生死。天坑一:建群前,定位不准,运维目标不清晰大多数人自己身边有一票人之后下意识就是拉个群,全然不管三七二十一。所谓定位,核心的无外乎本群是什么,要干什么....
-
社群运营新人手册:如何搭建并运营好600个社群
许多企业在做社群的时候,社群的定位看是很明晰,比如明确社群定位是服务顾客或者促进忠实顾客的复购,然后以红包或者其他方式进行裂变拉新。但是实际运营操作中会发现,社群的生命周期非常短暂,归结起来就是一个死循环的过程:①裂变拉新②优惠券或者红包促活③社群粉....
-
新世相内容创业背后的真相:用社群概念玩转“书单崇拜”
9月7号,蚂蜂窝策划了一场说走就走的双人旅行,限额27份,价格1314元。可带上朋友、家人、情侣同行,但是出发时间未知、旅行地点未知、旅行体验未知、艰苦程度未知等,唯一的已知是你选择和你同行的那个人。用一场旅行,检验一场爱情。这场活动无疑成为了一件很....
-
当代幽灵社交困惑:聊得好好的朋友,怎么突然就消失了?
编辑导语:现如今随着网络世界越来越发达,人们的社交多半用网络的方式进行,但线上有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就是你的互动对象随时可能“找不到人”;本文作者就此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过这种经历:早上给人发了一条消息,直到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