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颇为戏剧性的定增可视为未来出行市场大规模竞争的预演。
本文由二说(微信ID:chongershuo)授权i黑马发布,作者虫二。
去年11月,新三板市值三甲的神州优车突然发布了定增预案,拟以每股16.67元-17.00元的价格发行5.88亿股,预备募集100亿资金用于旗下的新业务神州买卖车,之前新三板历史上也只有PE巨头九鼎集团完成过百亿级别的再融资。
但高调定增迎来的却是三次意料之外的延期,继去年12月2日及今年1月13日之后,最终的时间节点被锁定在了2月28日,但谁也没想到神州优车居然是在最后时刻完成了压哨绝杀,宣布四家机构46亿元的定增。
比奥斯卡乌龙还戏剧化的这一幕,背后究竟有何玄机?
三次延期背后的中国式搏奕
去年中国出行市场有两件大事,网约车新政出台和共享单车突然崛起,整个行业的潜力前所未有的充分释放,但也刺激了以短途需求为核心的激烈竞争。
所以行业中的几位好基友都急着要给巨变的市场格局定调。
首先是滴滴。
它料到新政会收紧网约车的准入门槛,因此早早谋划了与优步中国的合并,以图在市场从过热趋于规范之前占据有利位置。
神州专车则反其道而行之。
在新政之后快速推出C2C的优驾平台,以不收取任何提成的承诺延揽司机,对企图借着政策余威停补赚钱的滴滴做釜底抽薪。
身为政策亲儿子的首汽约车就更狠了。
直接玩起了B2B模式的自我克隆,试图与滴滴平台上那些摇摇欲坠的服务商达成合作,同时还接力易到用车玩起了充值返赠的聚客游戏。
这一波纵横捭阖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资本力量,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围绕定增会有那么多争议说法和倾向鲜明的研究报告了,现在的竞争首先就是对融资能力的狙击。
但这其中有个不易察觉的逻辑漏洞,即神州优车的定增计划早就言明是为了扩容买卖车的新业务,何以唱衰的评论只盯着不相干的神州专车下手?一会司机流失,一会订单下降,就情理而言,这是最不可解之处。
这招三十六计中的指桑骂槐,显然别有深意。
神州优车CEO陆正耀之前受访时多次谈到“专车大战已经结束,正准备下一场战斗”,言外之意,战场大有从大出行领域向上下游产业链转移的趋势。
相对于行业内的其他玩家,神州系有比较扎实的线下业务体系,它有打通汽车厂商的租车业务,也有为上市的财务闭环打造的二手车业务,再进入新车销售以及衍生的金融场景,可说是顺理成章,神州买卖车去年双十一在天猫汽车预售破亿,即是新鉶初试。
这背后的大背景在于,新政对网约车和巡游式出租车做了明确切割,单纯的网约车市场容量已经受限,加之短途需求面临共享单车的激烈竞争,即将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竞争。在这种格局下,阻止神州系的新业务在资本的助力下快速成形,对行业内的其他玩家来说几乎是一种本能了。
围绕定增计划的搏奕之所以如此戏剧化,原因在此。
而未来的行业格局,至少有三点已经初露峥嵘。
首先是主要玩家的钱袋空前充实。
去年2月,滴滴副总裁陶然就曾表示,公司现金储备有30亿美元左右,神州优车此番完成46亿元定增,倘如公司副总裁所表示,“另一家重要投资人尚在履行审批中”,可支配的账面资金亦相当可观,再加上开启力度空前的充值返赠,宣布用户有300%增长的首汽约车,整个市场已有大战方息,硝烟再起的征兆。
其次,行业内可能出现更多战略性投资。
滴滴在兼并优步中国之后,已经出现多元化投资的苗头,它之前就投过一些与优步存在竞争关系的公司,后来还投过饿了么、ofo,在上海建立了汽车金融公司,可以想见,在网约车业务见顶的情况下,这会是滴滴保留想象空间的主要方式。
而对神州优车来说,已经有了神州买卖车(最近又更名为神州买买车)、神州闪贷两个子产品线,更可能将触角伸向更多的汽车衍生业务领域。
第三,大出行格局将更完善
短途出行市场的细分场景这几年完成了基本覆盖,要做的只是深度挖掘。滴滴之前透露的所谓2017年五大关键词,修炼内功、智慧交通、专车决胜、全球布局、洪流落地,比较靠谱的还是前两条。一方面是提炼梳理这两年积累的大数据,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智慧交通的理念缓解它与主管机关之间的紧张关系。
神州优车则始终坚持各产品线之间的协同效应,依托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能力,施加对上游产业链的影响力,打通更多应用场景,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的策略显露无遗。
这次颇为戏剧性的定增可视为未来大规模竞争的预演。
从好基友的倾力搅局到最后的压哨绝杀,从投资商的深藏不露到喜感的吃瓜群众,都CP得毫无违和感,大家也许还有喷一句的冲动:Are you kidding me?
爱盈利(aiyingli.com)移动互联网最具影响力的盈利指导网站。定位于服务移动互联网创业者,移动盈利指导。我们的目标是让盈利目标清晰可见!降低门槛,让缺乏经验、资金有限的个人和团队获得经验和机会,提高热情,激发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