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加入社群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朋友圈晒微课学习图,晒打卡进步图的情形屡见不鲜。与此同时,在社群中为学习知识付费的例子也不在少数,甚至慢慢呈现了上升的趋势,终身学习成为每个人心中的标杆。
付费社群为什么会这么火热,总结下来原因有三:
1.互联网时代加速了人们对事物认知的进化度,人们对知识需求度越来越高;
2.伴随着知识需求的变化,学习路径发生了以下的演变:
①阶段式学习——终身学习
②专业学习——跨专业学习
③完整性学习——碎片化学习
3.互联网社会与风险社会的双重压迫导致知识不够用,而付费社群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们的学习焦虑。
为什么如今的知识需求变高了?
以前的人很少有学习焦虑,因为知识需求并不高,而在互联网的引领下,所有的确定性都被连根拔起,话题再无边界,没有人对任何事情能达成一致。
曾经,我们知道怎么去获取知识。我们的答案来自于书籍或者专家。我们会确定事实,继续前进。而在网络时代,则出现了史上最多的知识。同时,信息超载作为一种文化环境,大大增加了个体认知的不确定性。甚至,冗余的、无效的、低质的信息常常打着“知识”的幌子,对我们造成无形的压迫感。
在接踵而来、应接不暇的信息面前,人们的信息处理能力大大减弱,在有限的时间内,一些人无法或很难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一些人无法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并消化信息。
可以说,我们身处在一个信息极大丰富、知识(或者叫高价值信息)极大稀缺的年代。
在新的时代形势下,我们对知识的获取路径又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1.阶段式学习——终身学习
以前,我们的父辈大多完成小升初、初升高的九年义务教育或如今的十二年义务教育就够用了。
但现在,这种前工业社会的阶段式学习已不能满足我们的知识需求,网络信息不是日新月异,而是秒新毫秒异。一不留神,小程序、共享经济、人工智能就潮水般向你扑来,自我迭代不再是阶段式的,而是不断式的终身学习。
2.专业学习——跨专业学习
目前,大学的学院制、专业制很难满足日益发展的行业环境。比如,我所处的新闻与传播学院,无论是学科设置还是师资建设,都处于传统的“四书五经”阶段。数据新闻、VR新闻、产品设计与运营等传媒类或泛传媒类知识目前更新的很少。即便更新,也缺少系统化建构。
作为一名新闻专业的学生,个人至少需要在数学、统计、设计、心理学等方面进行知识的更新与扩充。至于政治、经济等人文社科,很早之前,在记者的T型人才(广博与精深并有)结构中就已提及。
身处移动互联网的大环境中,当知识具备了社交性,流动且开放,跨专业交际就成为一个显要的话题。
3.完整性学习——碎片化学习
二者是一个比例问题,而非迭代问题。
移动互联场景更多的是一个浅阅读、碎片化的场景;同时,正如前文所提到的,信息超载本身就是以碎片化的形式出现,风险则更多的从结构化风险日益转变为个人化风险,碎片化学习应运而生。
然而,碎片化学习由于周遭环境的干扰难以达成深度学习,因此在知识的深度、系统的学习与自我的更新上存有疑问。
以上两个背景与三个转向,其实是总结两个问题:
Q:我们为什么会产生学习焦虑?
A:互联网社会与风险社会的双重压迫导致知识不够用。
Q:我们的知识,如果不够用,怎么办?
A:终身学习+跨专业学习+碎片化学习,但最好能解决深度与系统的问题。
所以说,付费社群在形式上缓解了我们的学习焦虑。
因为是付费社群,所以社群内容:
以专业性为主。或者,至少是高价值信息;
以稀缺性为主。或者,至少和其他非付费的高价值信息相区分;
以系统性为主。或者,至少给成员一个明晰的内容计划。
以上三点,专业性是社群底线,稀缺性是日常指标,系统性是核心竞争力。
一个好的付费社群,不仅能在知识含量上满足用户的需求,还能在知识体系上给用户以质感。所以,在形式上,付费社群已经为你提供了一个知识的获取路径。但是最主要的还是你能否有一鼓作气的毅力与执行力。
付费社群只是提供了一条路径给你,而实际上,只有拿到手的知识,才能真正缓解我们的知识焦虑。
爱盈利(aiyingli.com)移动互联网最具影响力的盈利指导网站。定位于服务移动互联网创业者,移动盈利指导。我们的目标是让盈利目标清晰可见!降低门槛,让缺乏经验、资金有限的个人和团队获得经验和机会,提高热情,激发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