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和我一样,身处一家集团性质的公司,并且还是自媒狗的,那么恭喜你,你每天的生活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大中型企业都慢慢开始配备自己的新媒体团队,微博微信成了品牌宣传的官配。就像一家企业没有自己的自媒体平台,就不是站在时代尖端的大(yao)牌(rao)企(jian)业(huo)。
打开微信即可搜索一堆企业微信号,但仔细一研究就会发现阅读量普遍在1000以内徘徊,定位模糊,推送内容官方生硬,粉丝活跃度低,更别谈什么互动性品牌性了!
其实说到底,造成这种现象的问题,无非如下:
1、企业本身不清楚自己为什么做自媒体
也许老板会说“为了宣传自家品牌啊啊”,故而找了个不专注于本岗的自媒体小编(他们还做着市场部其他的一些职责啊,别说不是)。当你提出自己的精力被什么策划啊,文案啊,公关啊所分散,无法每天保量推送,这些传统企业的回答往往就是:“你不就是个写微信的吗,怎么会完成不了,效率太低了吧!”这些企业出于用工成本考虑也不会多找一个人来做运营。
说白了,这些传统企业,连自己为什么做新媒体都不知道?更何谈岗位管理、全年规划、预算投入。没有预算却期望着一建号,粉丝量达百万、天天10w+。当你开动大脑,以专业角度去说服老板时,他们往往一句话把你怼的无言以对:“别人家的号都是这样做的!”
我只想对这些企业说:“老几要是在没钱的情况下做成大号,还跑你这来上班!”
只是换了张皮的传统媒体
像我们这种集团性质的公司,一个星期有那么一两天要发集团通用微信稿。(为了避免被领导发现,我把头像和人名都涂了)
刚入职时,我还是个小可爱,想着:“哇塞,集团新媒体领导的稿件要传下来了,我一定要好好拜读多多学习,多么高大上啊!”
当我看到微信稿时,我傻了眼!这特么就是我一天坐立不安等来的稿件吗!标题不知所云,内容更是像读大字报一样生硬官方。看到这类文章我第一个反应就是“完了完了,肯定要掉粉了!”果不其然,一篇下来,阅读不过百,粉丝掉几百。
你就说说看到这种“内刊读物”出现在你的微信上,你会点进去看吗?
而作为同行的另一家公司自媒体稿件是这样的:
你会看哪个
其实看一篇企业新媒体通稿的调性就可以看出这家企业对新媒体的认知程度。这些企业在公众号取名上都已注册公司名为准,例如:XXXXX有限责任公司。你会关注吗?我肯定是不会的!
公众号的名字是用户的第一印象,当我们看到XXXXX有限责任公司这种名字,要不然觉得是发大字报的、要不然就是发广告的。没有与用户利益挂钩的公众号,都是自嗨的公众号。
当然,如果你是麦当劳、可口可乐这种有庞大用户基础,有知名度的企业,那就除外!对于有这些通病的企业,我只想说:“感情你把企业内刊当10w+去传播啊!”
2、不专业的干预
我在运营企业公众号期间,经常会被一些奇葩要求弄得焦头烂额。比如:“你把这个标题的字体改一下,太丑了!”“你可不可以把微信公众号下的阅读数和点赞数给屏蔽掉!”“你可不可以把QQ的那个AR红包全部移到微信上来!”当我这个小可爱明确的表示除非我是张小龙家亲戚可以做到部分的要求,要不然想都别想。领导就会说:“怎么做不到,你什么事都做不到?你不会去联系啊,大不了给点钱,让他改,我们是甲方啊!”
这只是实际发生在我身上的例子,当段子一笑而过即可。领导其实并没有错,新媒体本身就属于企业营销战略层面的工作,多加干预本来就可以理解。但,当你对自己产品定位、传递内容以及投放预算有自己独特思路时,企业应该和像我这样的小可爱坐下来喝喝茶讨论一下,而不是以自己不专业的眼光去干预诸如微信字体这种问题。领导要求发产品、发新闻、发团队活动,独独不考虑用户需求,在公众号上也没有任何广告预算,当你有新的思路提出时,他们又以传统的营销眼光去干预,对此我只想说,真的不必去做公众号了。
3、运营管理模式
我相信很多企业对新媒体从业人员的考核指标就是:粉丝数、点赞数、十万加。这可以作为考核标准之一,但绝不能作为完全的考核办法。在此,我可以告诉各位有可能成为发我工资的金主爸爸们:“这些都可以在某宝上买到!”
我有个朋友也在某大型企业做新媒体,去年他们公司承诺他只要粉丝数增加5万就发1万的现金奖励。我那朋友马上去淘宝买1万粉丝。跑到领导办公室把后台打开“喏,这是你要的5万粉丝,我的1万块钱呢?”
其实个人认为在品牌企业类自媒体更应该看中的是品牌声量、正负面情感指数、互动回复数(现在有很多平台都可以查找数据)其次才是粉丝、点赞、评论这些虚妄的东西。在电商类自媒体中更好解决,直接看订单销售以及流量。
吐槽了这么多,并不是真的觉得企业不需要去做自媒体了,毕竟现在都在谈转型,谈营销新思路、谈创新体验,新媒体运营人才需要的缺口也会越来越大,本身的管理模式和制度也会越来越规范。
小可爱在此预测:明天会更好!
作者:涂杰
来源:4A广告提案网(ID:weiguangg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