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产品还是技术,做的时间长了,会渐渐发现工作之中最困难的往往不是工具的使用、技术打磨,而是如何准确的理解用户的需求,并将之转化成一套可行的解决方案。所以需求分析能力对于一个产品经理来说,是最核心的竞争力!
文章结构如下:
- 需求分析的定义
- 需求的来源
- 用户需求与公司需求的关系
1. 需求分析的定义
如果使用几句话来概括需求分析的定义,那么便是“从用户需求出发,挖掘用户的真正目标,并转化为产品需求的过程”。
在上面的定义中,引出了用户需求与产品需求这两个概念,这里的用户需求指的是用户最表层的需要,而产品需求则是为了满足用户需求所想出的产品方案!例如,用户问产品经理要一辆汽车,此时的用户需求便是一辆汽车,产品经理仔细询问了用户之后,发现用户要汽车的目的是为了到一个远方去取物品,那么取物品是用户的真正目标,在得知了用户的真正目标之后,产品经理经过权衡,觉得使用快递的方式可以更好地达到目的,既经济,又便捷!所以产品经理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那么使用快递这个解决方案就是产品需求。
用户/产品需求分析,如果从来源上划分可以分为面向普通用户的需求分析与面向企业的需求分析,前一类就是针对普通消费者,比较容易理解,而后者一般以功能性为主,对于人机交互,使用体验等方面不是很看重!一方面是因为面向企业的软件少有公开的竞品,另一方面企业追求成本,看重效率,所以只要能够解决企业的问题,其他的老板都不会太在乎!
在这一小节的最后,说明一下互联网产品跟用户需求的关系:需求一直存在,互联网产品只是更好的满足了这些需求,从来都不是互联网创造了这些需求!例如,百度搜索往往是人们获取信息的入口,但是百度诞生之前,人们可以通过电视、报纸、口头传播等方式来获取信息,但是百度的出现让一切都变得更加的便捷、高效!
2. 需求的来源
需求的来源有很多,这里经过思考,大致列举了以下几种:
- 自己感觉
- 用户调研
- 数据分析
- 竞品分析
- 老板
- 运营销售等工作人员的反馈
自我感觉
对于这种来源一般不适合初级的产品经理,凭借自我感觉产生靠谱需求的产品经理,要么有着过人的天赋,例如乔布斯,能够在诺基亚盛行的时代,就准确的预测出用户即将抛弃实体按键,投向虚拟按键的怀抱;要么有着丰富的行业背景,能够通过自己的阅历与经验,来判断市场的下一步走向。总之这些都是可以称得上是兴风作浪的人,普通人离他们的距离还是比较远的!
用户调研
用户调研如其名,就是通过与用户直接或者是间接的交互,来获取用户需求,这是最常用,通常也是最靠谱的方式!用户调研分为直接用户调研与间接用户调研,直接用户调研可以是调查问卷、用户访谈等方式来获取,间接用户调研是从第三方渠道获取用户的反馈,需求等信息,例如若产品经理想开发一款旅游产品的软件,那么可以在网上搜集一些有关用户吐槽“去哪儿”与“携程”的帖子,看看还有哪些点没有解决,还可以搜集一些用户给这两款软件点赞的帖子,整理一下用户对哪些功能点比较满意。通过这么一前一后的对比,哪些需求可以做,那些需求还有待完善,可能就会了然很多!
数据分析
很多时候,产品经理是无法直接接触到用户,只能通过冰冷的数据来揣摩用户的需求。好处是数据时客观的,分析出来的需求往往是准确的有效的,缺点是无法跟用户直接产生交互,往往挖法进行更深层次的需求挖掘,所以很多时候问题只能一点一点的解决,不能一次性较为彻底的解决!例如在网络购物的环节,产品经理会发现,用户从浏览商品到加入购物车的转化率为30%,从购物车到提交订单的转化率为20%,从提交订单到付款的转化率为90%,所以这种现象需要产品经理去思考,以及提出相关的的解决方案,以提高公司的盈利!
竞品分析
在开始入手一款产品时,竞品分析是绕不过去的,在分析竞品的时候,除了分析竞品的市场、定位、目标人群等宏观上的东西,一些功能点等细节上的东西也需要认真的整理与总结,因为竞品出现的更早,也经受了更多的磨练,所以存留在竞品上的功能往往是经过时间考验的。在分析竞品功能的同时,更多的要思考竞品功能点设置的背后原因:为什么竞品会有这么一个功能点,这个功能点对应了用户的哪些需求,这些需求还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解决等等
老板
在做产品的时候,往往会经历老板直接抛出需求的案例,首先要强调一点,老板之所以能够称之为老板,首先是有着一些过人之处,对于员工来说,尤其是产品新人,老板往往有着更高的市场嗅觉。一般来说,老板提出的需求都是有原因的,所以这就决定了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如果觉得不妥,首先要反思自己,如果仍然发现老板的想法有问题,那么便可以通过搜集数据,列举证据的方式来找老板沟通,而不是凭着自己的感觉和老板叫板!如果情况允许,甚至是可以先产出一个demo,投放到市场去,然后再通过实际的市场数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运营、销售等工作人员的反馈
在做产品的时候,往往会遇到客服、销售、运营工作同事的反馈,要求添加一些功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对于这类情况,首先不能仅仅听他们的一面之词,因为这种需求的表达是他们口述中的需求,并不是用户的直接表达。同样的需求,可能通过不同人的转述,就变成了另外一个需求,这个时候,如果能够获取直接的用户录音或者是用户交易记录等一手数据,是一个很好地解决方式。另外在面对这种来自同事的需求时,一定要站在整个产品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因为每个人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来阐述问题,所以都会把自己的需求描述的很紧急,很重要,如果不能跳出来,很容易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3. 需求判断
需求判断是指要从用户的描述中,找到用户的真正需求,这一点在最开始的例子中也有描述,因为用户往往是感性的,而是很多时候是不经过大脑的思考,直接把想法表达出来,这里重新举一个例子:用户说自己想喝水,但是用户真正的需求是解决口渴问题!如果产品经理仅仅是给出“提供水”的解决方案,可能在面对着下一个想和饮料的用户时,方案又得推倒重来!所以产品经理在与用户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问清楚用户目的是什么,例如用户跟产品经理讲:我想喝水!产品经理继续问道:为什么想喝水呢?用户回答:因为我渴了!由此产品经理便得知了用户的真是诉求!从而为后来找到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奠定了基础!
4. 需求验证
在获得了用户的需求后,产品经理往往会筛选出比较重要的核心需求,并进行优先满足。但是产品经理认为的核心需求真的就是吗?往往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验证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可以先做一个简单的demo,投放到市场,看看市场、用户的反应,如果可以,那么便继续的进行。这种方法虽然最有效,但是往往实现难度也最大,因为现实中很少有公司愿意为一款验证软件去投放开发、设计资源!但是也有其他的途径,例如将这些需求再次做成一个调查问卷,让用户投票,看看票数排在前几的需求跟自己之前的判断是否相符合;或者是针对自己人的核心需求做一个展示广告,观测用户的点击量与浏览量,从而得出进一步的判断!
5. 需求的构成
在完整描述一个需求的时候,需要包括以下四个要素:
- 用户
- 场景
- 目标
- 任务
用户
用户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使用者,购买者,决策者。对于To C的软件来说,这三者往往是同一个用户。但是对于To B的软件来说,可能是不同的角色。例如在一个To B的场景中,一家公司想购买一套结算系统。那么购买者与决策者是公司的老总,但是使用者是公司的员工,所以面对这种情况,软件设计的过程中,要着重考虑使用者的感受,而不是购买者与决策者!
场景
场景可以理解为用户使用某款产品的所处背景/环境,这里的背景/环境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例如用户在使用饿了么软件的时候,场景就是用户感到饿了,而且不想出门,不愿意自己做;用户在使用地图的时候,往往是在路上,这也是一个场景。在描述场景的时候,最好遵循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方式去进行描述,这样比较全面,可以引发产品经理更为深入的思考!例如一个小伙子(人物)早上(时间)在地铁生(地点)感到很无聊(事件)!通过场景的深入分析,往往会发现很多潜在的需求!
目标
用户目标在需求判断的小节里面已经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这里不再过多描述!
任务
任务指的是,用户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与产品所产生的交互过程!这里依然拿饿了么来举例,用户为了解决饥渴问题,使用饿了么订餐,在使用饿了么订餐的过程就是所谓的任务!
所以在考虑到一个具体需求的过程中,“用户”、“场景”、“目标”、“任务”这四个因素一个都不能少,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全面的展开任务分析!
6. 需求的转化
需求的转化是将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需求的过程!在进行转化的过程中,可以遵循以下三个步骤
- 确定用户目标
- 筛选产品需求
- 根据用户目标设计产品任务
确定用户目标
其实关于用户目标的描述,前文提到的已不下三遍,这里之所以再次重复,是因为确定用户目标真的是重中之重,在于用户沟通的过程中,用户往往提出的是自己主观的解决方案,但是这种解决方案往往是片面、低效的。产品经理在进行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多问用户几个为什么,刨根问底,发觉用户最本质的需求!
筛选产品需求
对于同一个用户目标,往往有多个产品需求可以满足,如何筛选出最有效的产品需求,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在筛选功能需求的过程中,可以考虑一下几个因素:
- 覆盖用户的数量
- 用户的体验
- 用户习惯
- 成本(沟通成本、开发成本、运营成本等)
根据用户目标设计产品任务
在确定了用户目标,明确了产品需求之后,接下来就是进行具体的任务设计。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可以按照以下顺序进行:
- 设计任务流,尽可能的细化拆解相关的步骤
- 同类步骤分组
- 组之间建立关联
- 页面原型设计
- 进行易用性补充
设计任务流
任务流是用户在使用产品完成用户目标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具体步骤!在进行任务流设计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详细。例如在进行打车软件设计的过程中,详细的任务流可以作如下安排:
同类步骤分组
在设计任务流之后,要把同一类的步骤放在一组,分组的标准有很多种,这里建议按照需求的执行步骤来进行划分,以及需以打车的任务为例,具体分组如下所示:
组之间建立关联
所谓的组与组之间的关联,是指组1以何种方式与组2进行交互,这里强调组1与组2之间的动作/信息交互。例如上面的组A与组B是通过点击发送订单的按钮进行交互的,组C与组D是经过电话/短信的方式进行交互的等等
页面原型设计
在进行页面原型设计的过程中,往往同一组任务放在一个页面之中,在进行具体的任务布局的时候,要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简单易用等因素,具体实例如下图所示
进行易用性补充
这一点牵扯到具体的页面设计,重点是对用户习惯的尊重,以及减少用户操作等细节的把握,例如在上面的例子中,可以通过gps定位的方式,自动获取用户当前位置并填并完成出发地的填写;以当前时间为准,自动填写出发时间;在出发前,进行价格预估,并提醒用户等!
Feature List
在做完需求的转化之后,功能需求也确定了下来,下面要做的就是对功能需求进行进一步的梳理,Feature List可以比较好的帮助我们来完成这一任务,Feature List可以理解为将用户的一个大的动作分解为具体的具体的功能清单,每个功能清单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 模块
- 子模块
- 功能描述
- 价值描述
- 需求分析
- 需求优先级
- 工作量
- 备注
具体以Uber的例子作为展示:
7. 需求的表达工具
需求表达工具有很多种,重点以流程图的形式展现出来,流程图重点聚焦目标和任务,简化不必要的流程,能够提升重点交互环节效率,评估用户行为路径、快速的评估工作量!这里重点以业务流程图与页面流程图为例, 业务流程图是以用户行为为主导,以图的形式将最核心的业务展现出来,是PRD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页面流程图是针对业务流程图对应的页面展示,在画页面流程图的时候,页面的细节可以忽略,但是页面与页面的交互方式逻辑要重点突出出来!下面以一个具体的案例来说明:
案例说明:
阿强要买一桶桶装水,在手机上进行预订,写明要送的桶装水品牌、数量、上门时间、地址。送水站确定订单,在APP提示预计的送水时间。到了预定的时间,送水工上门送水,拿出手机打开订单二维码,阿强扫码支付,获得积分。送水工取走空桶!阿强买了10桶水后,发现拥有不少积分,阿强在”我的积分”中兑换一张水票!
首先针对上述案例,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 确定用户角色
- 确定用户需求
- 确定业务流程
- 绘制页面流程
确定用户角色
在上述案例中,只有两个角色:阿强、送水工
确定用户需求
对于阿强要进行登陆注册,然后进行填写订单并提交,收到水进行支付操作,最后进行积分的兑换。
对于送水工,要进行订单的确认,然后进行送水工作,最后进行订单确认工作。
确定业务流程
绘制页面流程
通过示例可以看出,页面流程图能够聚焦用户的目标和任务,同时简化了不必要的流程,提升了重点交互环节的效率,并为工作量的评估提供了很重要的参考!
8. 需求优先级管理
在确定了具体的产品需求之后,还要确定产品需求完成的顺序,先做那些东西,后做哪些功能。根据笔者的经历,首先要根据产品所处的不同生命周期而采取不同的策略!每一款产品都会经历以下四个时期:
- 引入期
- 成长期
- 成熟期
- 衰退期
引入期
产品的初始阶段被称为“引入期”,这个时期产品刚刚进入市场,重点是吸引用户,培养市场。所以重点确保基础功能可以使用的同时,突出产品的特色功能!以微信为例,微信的基础功能是聊天,在前期的几个版本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如何快捷有效的聊天进行展开!从单纯的文字,到后来的语音视频等,一句话总结:在产品初期重点打磨产品的核心功能!
成长期
在产品进入了市场之后,进过短期的发展,开始进入快速成长阶段,不断的扩张市场!这个时候产品所面对的用户也渐渐从最初的种子用户向大众用户扩展。这段时期,要在核心功能的基础上不断添加新的功能,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同时随着用户量的增加,后台服务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何处理好后台庞大的数据,提供完善的服务,是这段时期的重中之重!
成熟期
在经历了“引入期”、“成长期”之后,产品的用户渐渐趋向于稳定,获取新用户成为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这个时候要做的是维护好现有用户,保持市场的占有率。关键是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通过细节的变动让产更加的完整,体验更加的优化!
衰退期
这段时期,产品往往遭受到了新的冲击,例如诞生了一种新的交互方式(iPhone的屏幕操作代替了功能机的按键操作),此时产品应该剔除短板,扩展新的方向,更确切的说,此时的产品更像是一种壮士断腕般的涅槃重生,然后重新从“引入期”开始,重新一轮新的循环!
而作为产品经理,在经手一个项目的时候,要清晰的辨别出一个产品所处的阶段,衡量一个产品所出的具体阶段的标准就是该产品的用户数量的变化趋势,如果用户基数小 ,增长较为缓慢,则处于引入期;如果基数小,增长迅速,则处于成长期;若基数较大,增长缓慢,则处于成熟期;若基数大,用户有下滑趋势,则处于衰退期!
9. 用户需求与公司需求的关系
在做产品设计的时候,一方面要考虑用户体验问题,另一方面是要考虑公司盈利问题。这两个问题都很重要,但是同时往往不可兼得,如果平衡好这两者的关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两个的关系如下
- 分离关系
- 交集关系
- 包含关系
分离关系
这种情况完全把用户需求与公司需求割裂开来,或者说用户需求与公司需求是矛盾的关系,完全考虑用户需求,改善用户体验,会极大地影响公司收益,但是如果完全考虑公司收益,又会让用户体验很糟糕!例如在早期的网站上,会弹出各式各样的广告,这些广告是强行弹出的,甚至会遮挡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只有通过手动关闭广告的形式才能继续浏览。在产品设计的时候要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交集关系
用户需求与公司需求有一部分是相通的,在尽量不影响用户体验的情况下,同时满足公司的盈利目标。例如豆瓣在提供书籍/电影评分的同时,还提供了对应的购买网址,用户通过网址购买图书可以为公司赚取利润,但是基本上不会影响用户浏览书籍/电影的评价,用户体验得到了较好的保证!其实这种方式也是当前绝大多数产品所采用的方式!
包含关系
这种关系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关系,完全把公司需求与用户需求融合在了一起,这里直接用实例说明,例如有些公众号会通过一篇优质的文章来宣传自己的商品,假设笔者作为商家想卖一把雨伞,那么会撰写一篇关于雨伞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之中,把雨伞的制作过程所经历的选材、工艺、后期处理比较好的展现出来,字里行间夹杂着笔者的情怀与感悟。那么用户在阅读笔者的这篇文章的时候,会被里面的内容所深深的吸引,虽然用户知道这是一篇广告软文,但是依然愿意为此买单,甚至会期待笔者的下一篇文章,并主动分享到朋友圈,起到了一个良好的传播作用!这种关系市面上的产品比较少,其实利用大数据、数据挖掘等技术给用户推荐特定的广告也算是一个很好地案例!同时这种关系也是以后产品设计的发展方向!
在我们进行产品设计的时候,采用哪种方式自然不言而喻~
关于需求分析的章节就暂时分析到这里,也期待着各位能够多提出自己的意见与想法~
本文由 @XXX 原创发布于爱盈利-运营小咖秀。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爱盈利-运营小咖秀 始终坚持研究分享移动互联网App运营推广经验、策略、全案、渠道等纯干货知识内容;是广大App运营从业者的知识启蒙、成长指导、进阶学习的集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