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的诞生改变了我们的社交生活,而如今,小程序来了,它又将如何进一步改变我们的社交?值得期待。
近日,张小龙在公众面前撩开了蒙在微信小程序上面的层层面纱:小程序没有入口,有限的通知功能,不能分享到朋友圈,可以通过群和聊天进行传播。
小程序很轻,很小,很效率,用完即走,但是笔者看到的,不是小程序对原生APP的替代,不是微信进一步的操作系统化带来的冲击,笔者更加愿意畅想,微信的小程序或许会再一次带来全新的社交形态。
其实微信就是从革新人们的社交开始起步的。
不知道有多少人还记得微信诞生之初的样子。微信2011年推出,从1.0至1.3版本,是以免费短信和图片分享作为主打功能的,很快淹没在了众多的社交产品中。而微信真正的第一次爆发来源于2.0版本语音对讲功能的推出。
在此之前,文字是用户碎片化社交的主要内容载体,短信仍然大行其道,2011年中国移动财报披露的短彩信收入仍然高达464.62亿元。微信将语音片段的引入改变的是人们社交的习惯,这种创新迅速获得了市场和用户的认可,赢得了爆发性的增长,用户从百万级迅速增长到了千万级。
后面随之而来的“查看附近的人”、“摇一摇”、“漂流瓶”、“小视频”以及大家现在已经离不开的“朋友圈”,每一次获得巨大反响的功能升级,立足点都没有离开微信的本质:一款通讯工具。
而现在,小程序的到来,也许隐藏着张小龙再一次改变人们社交形态的野心,只不过,他这次把机会让给了无数小程序的开发者们。
从应用和工具的角度来说,小程序确实可以节约时间和流量,但微信变成了所有的入口,带走了用户活跃和粘性,还获取了更加核心的数据,如果将小程序看做是微信作出的一次试探,原生应用如何看待小程序还存在很多未知因素。
微信小程序无疑是新的机会,但是带来第一波爆发的必定不是工具和应用,而是社交的形态升级和体验创新,这才是下一个风口。
这风口的具体表现暂且称之为:社交程序化。将很多复杂的社交过程,用程序来固化,提高效率,提高信息传递的精度,降低人们的社交成本。
假想一个场景:周末了,想约几个朋友一起去泡温泉,发在群里,响应者寥寥,还涉及到时间、地点、金额等等很多细节,沟通起来很麻烦,而如果扩大信息的传播面,需要多次群发,更加繁琐。假如有个小程序,只用一次设定好相关的内容,然后丢到群里,大家自己响应,自行传播,自动收集费用。一件原本需要很高沟通成本的事情,变得简单了,自动了。
程序化社交适用的场景可能具备以下特征:
- 社交过程伴随着大量的信息传递,并且需要多次传递;
- 需要记录整个传播链上各个节点对信息的反馈;
- 传播链上的每个节点都会关注别人的反馈;
- 整个传播过程中涉及的人并不处于同一群体或范围。
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以微信为例,面对同一个群里的成员,做AA收款很容易,但当收款的对象需要跨群,这个场景就变得复杂了,过程就变得不轻松了,可能需要多次沟通和多个步骤,而这种不便可能就是微信留给小程序大显身手的空间。
以微信为代表的互联网社交软件,带来了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巨变,消除了空间的限制,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一定程度打通了社会不同层级之间信息传播的渠道,让底层的声音能够散布出去。同时通过技术的革新,变革着人们交换信息的方式,从简单的图画,到文字、声音、图片、视频,每一次革新都深刻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现在,小程序来了,未来会怎样,值得期待。
分享干货我们是认真的,更多干货尽在爱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