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对品牌的价值在过去一年反复被提及,但这并非一个单行道,当你真正做的时候才会发现,里面有无数深深浅浅的坑,在方向、时机、策略上的不同把控,都可能造成全然不同的结果。
在化妆品这个特别需要被展示表达的领域,尤其如此,比如大家都在称道花西子把东方美学这个点抓得特别好,上各种价值,但它最开始也是从一个很具体、大众的爱好习惯逐步切入延伸的。
包括今天很多创业者在内容上不惜血本,来加强消费者粘性,但因为整个产品闭环尚未深度打通,最后效率跟预期可能会有很大落差。
还有内容在当下已经远不是图文、视频那么简单,基于与消费者的所有触点如何表达,怎么产生更好的交互,都影响着消费者的心智和实际选择。
面对这些问题,在不久前浪潮新消费联合辰海资本举办的化妆品闭门会上,20多位优秀创业者、投资人对此也进行了深入的分享、探讨。
新品牌外在的世界,在我们面前总像是浮光掠影,而在新浪潮闭门会中,大家都难得感受到了品牌实际操盘中最真实的一面,其中不少原则也值得长期去遵循。
一、把品牌内容做细和更聚焦统一的表达
1、品牌美学需要把内容拆细再做
A:我们做了这么久,觉得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点,就是大家在做内容的时候,可能会把一些连贯性的东西走偏。
包括刚刚XX说的,大家不要重点去讲配方这个东西。
现在消费者不一定特别注重配方,我们能把消费人群分成很多类,有成分党类型的,也有不注重成分,只注重功效的。
其实大家想一下,做美妆、护肤的受众人群都在什么年龄,然后再想想他们的文化水平大概在什么阶段?
海蓝之谜的用户也不一定文化水平非常高,肯定也有那种不懂成分的,单纯觉得海蓝之谜贵,我喜欢、我就买了。
所以我们在做内容的时候,不要把消费者需求按照自己的思维去想,不要认为我开发这个产品是为了给消费者传达一种什么东西,得真正离消费者近一点。
比如现在大家的脑海里面能不能第一时间想到,花西子品牌传达的东方美学到底是什么东西?
我做内容这块的方法可能比较阿里系,就是讲的道、法、术这种东西。
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花西子不是一开始就想传递中国的东方美学,它打爆款的时候并不是按照这个理论去打的。
因为传递东方美学是“道”,属于战略,这是个很大的方向,关键是怎么通过一些办法把这个概念沉淀下来。
其实花西子第一次打的空气蜜粉,之后推雕刻口红,它的打法是把东方美学拆解成消费者会买的东西。
所以我们做品牌内容不要做这么远,不要一开始就给消费者传达东方美学这种大的概念。
其实花西子的第一批种子用户,更多偏向于古风服装这块的消费人群,然后通过这批人不断裂变,去推它的产品。
如果它一开始就直接表达美,那相当于没有表达。比如问花西子的东方美学是什么,大家脑海里未必有这个概念,更多是不知道它的东方美学是什么。
而花西子把美拆得很清楚。它推的第一个概念是以花养妆,就是传达中国古代把花做成护肤品这个事情,到后面它把口红做成雕刻性的,就是传递龙凤这些东西,刚好符合古老东方的文化象征。
所以我觉得做内容很重要的一块,就是要把大方向拆得小一点再做………
2、品牌内容传递,线上线下要持续、高度匹配
另外,做内容这一块是要有持续需求的,在消费者看到的任何地方,包括站外、甚至评价里面都要高度匹配。
有一句话叫做,它出现了一次你可能很快就忘记,但它出现很多次的时候,你就会问它是个什么东西。
所以我们当时做的就是从详情页到站外,以及一些评价,都离不开XX两个字。
品牌本质上就是要加深给消费者的印象,你要让你的第一批种子用户,在他能看到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能知道你想表达的是什么。
比如我们现在做儿童彩妆,从线上的所有页面、品牌单页到线下的各种展览,所有东西都是围绕儿童健康成长这个点去做的。
二、做好的内容,为何要注重内容的效率?
B:我觉得对于内容的定义可以再细分一下。
比如有些人认为好的内容是能卖货,有些是具有很强的传播力,有些是可以传递一些价值观,还有一些是可以为用户创造价值。
其实我们在最早的时候,做内容是围绕为用户创造价值这个点去做,做得非常重、非常极致。
我们当时的成绩是在内容这块的确打出去了,在APP上做了最大的美甲社区,积累了上千万用户,用户月活都是百万级,也因为这个产品拿到了融资。
我们做得非常极致,涉及了所有可以获取到的美甲相关信息,包括培训教程、内容互动宣传、产品筛选,以及如果你想开一家美甲店,想成为一个美甲从业者等等。
我们的变现形式还是用电商,但最后不管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都没有冲破很高的量,当时GMV巅峰是一年做到1.6亿。
我们也考虑过其它变现途径和手段,包括做系统培训等等,全方位都有在做,但是唯一有一定收益的还是电商,可能因为类目太垂直了。
其实我们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这件事上,内容是做得很深很重的,提供了如此多的信息,但实际上它离卖货很远。
我们在卖货这件事上转化的道路还有很长要走。虽然做到了全国最好的内容,在这个领域我们有最大的美甲矩阵、最大的美甲社区,最强黏性的美甲用户,但他们很多都不在我们这里买东西。
所以后面我们再去定义一个好的内容,会更注重内容的效率,就是你的内容到底是想做成什么效果,是想卖货还是传递价值,还是只是做一些传播。效率不一样,会导致整体的ROI不一样。
三、经营一个品牌,纯卖货肯定不长久
C:这其实是在公司不同发展阶段需要强调的东西。
总体来说看增长还是要越卖越多,但在卖的过程中你不能亏很多,亏很多就证明你的效率很低。
亏损起码要在你的承受范围内,资金体量撑得住,然后用这些亏损换取那部分更大的增长份额。
这是一个决策问题,但从长期看,经营一个品牌肯定不能纯卖货,纯卖货一定不长久。
所以为什么我们说从内容到消费品是比较好的路径,因为内容带出来的品牌已经把心智植入到消费者心里了,消费者再往前进一步就真的变成粉丝了。
粉丝的定义是我叫你买什么你就买什么,但是从好内容到消费品牌的产品转化可以做到前一步,就是基本的心智是有的,你推一个好东西,我愿意买。
四、做化妆品需要天然禀赋,产品决定你的结构
D:做化妆品这个事情还是需要禀赋的,内容不能凭空而来,要有一个很顺畅的逻辑。
比如美国这两年冲的最快的一个品牌,是两个皮肤科医生自己做的,所以这个东西本身是存在天然禀赋的。
如果你要把品牌真正融合在一起,还是要想最早的出发点是什么。而且还有一点,就是产品力是很重要的,产品决定你的结构。
我们也找过一些专业机构去做报告,其实最终落脚点还是你的产品,产品决定你的结构。
五、现在做新品牌,为什么一定要追求高增长?
E:其实今天我们讨论的大部分品牌,都还是以线上为主,也就是比较火的DTC(direct to consumer)品牌。
现在做品牌其实是既要有产品、有内容,也要在目前消费融资比较火热的市场上高速增长。
从投资人视角来说,目前大家处在DTC品牌的激烈竞争下,一定要去追求高增长。
虽然可能在高增长过程中会有一些短期的利润损失,或短期内有流量和品牌内容投放的博弈,但我觉得还是一定要有高增长。
为什么?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大家现在还是都在中国的市场上做,目前中国很多消费类投资人都来自TMT行业,所以投资人都是以TMT互联网思维看待现在的消费品牌,这样相对投资人来说更好**。
另一方面,从品牌本身来说,现在线上的流量红利处在相对停滞的阶段,大家在里面竞争就意味着获客成本或者交互成本会更高。
在这样的逻辑下面,我的规模体量越大,我能够去做投放的**就会越多。
如果我没有子弹,就算内容做得再好,没有钱投出去、没有钱覆盖到更多精准的数据包,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再回到我们自己,我们本身还是一个坚持价值主义投资的机构……
我们可以暂时有一些容忍,但也还是希望品牌能在线上有一个比较好的表现之后进入到线下,因为完美日记最后选择进入线下的方式是自己开直营店,花西子目前还没有进到线下渠道,但这是它未来必然要走的路。
所以我们觉得现在像调色师、WOW COLOUR、话梅这些线下场景的出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线上品牌和客户的交互问题,以及直观体验缺乏场景的状态。
六、护肤品供应链壁垒有多大?它本质上是科学+艺术的结合
E:我自己更关注护肤这个产品线,因为护肤品牌一旦建立起壁垒之后,它未来的成长逻辑和确定性对我来说相对更好理解。在这个基础上,我会把护肤和彩妆品牌进行对比。
彩妆品牌的爆发诚然有中国年轻消费者对彩妆需求的唤醒,比如通过一些综艺选秀上小哥哥小姐姐带着漂亮的妆容出现,去推动彩妆的发展,但我觉得还有一个很核心的原因在于供应链端。
相比于护肤品,我们对彩妆比较少强调活性成分这些概念,所以在莹特丽、科丝美诗在中国建立起比较大的产能之后,彩妆本身在供应链端的壁垒已经被完全打破了。
所以我一直在思考,目前护肤品的国内代工资源在配方端是否和国外在缩短差距,或者差距已经在被拉平?
因为护肤品牌能够起来的一个前提就是要有足够的产品力,而产品力足够的前提是中国有好的代工厂能做出这些好的产品。
F:护肤品供应链主要有两块,一块是功效原料,一块是配方。
一些大厂家会用很长的时间积累,和花费大的资源投入,把一个东西研究得非常透彻。
中国这块也在起来,尤其是一些新概念也有很专业的人在做,比如线粒体护肤。
同时还有一些有意思的业态,就是从研发到ODM的结合。它不单只是提供功效原料,而是功效原料怎么用、用了之后在人身上的测试结果这一套做下来。
所以我觉得目前国内护肤品牌肯定会有比较好的增长,但它是星星点点的。
另外一方面,原料这块其实是可以从医学角度去做。
比如多肽是一个医院里很常见的药品合作,医院其实会对多肽的整个生产线进行完整的质量监控,只不过它没有拿到快消品需求。
中国也有一些偏专业的团队,比如做医学药妆品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可以实现既保证高功效又减少刺激性的平衡。
当然这还是一个时间的积累,我们有个标签是“科学护肤艺术家”。我现在做了这么久,也认为护肤品就是一个科学+艺术的结合,在生产和研发环节确实是这样。
它不完全是理论科学,还要结合实践,有的东西可以推出来,但有的需要试出来。
所以时间的积累很重要、尝试很重要,此外还要看你这个品牌投入多少资源能力,和你这个创始人到底想不想要做这个东西。
我上一份创业经历也是做医学,这两份经历让我有一个很深的感触,就是什么样的人会做什么样的事情,流量玩得很好的人会一直去做流量,觉得产品很重要的人会一直去钻研产品。核心都是一样的,只是团队和能力不同。
G:护肤品的研发其实还是时间和资源投入不断积累的过程。
比如说欧莱雅有很大体量的销售,每年有三点几投在研发上面。
如果再去对比一下国内起来的护肤品,它是不是也有这个决心和毅力,持续投入这么高的研发水平。
所以这真的是需要有一定的坚持和积累才能做到。你光说我今年投三点几,明年我就减下来,那这个东西不会出效果。
H:我觉得配方这一端在中国的化妆品市场上,有非常大的空间可以挖掘,而且未来肯定会有更多品牌依托这个起来。
去年我们和天津一些大学里的生物工程教授成立了研发实验室,我们出钱,他们出专利成果,最后有很多成果转化在我们的产品里面。
比如现在很多口红里的色素都是一些添加化工色素,但我们在一个产品里的颜色是生物发酵出来的,叫灵菌红素。
它吃进去完全无毒无害,而且是有颜色的,现在可能也就是我们真正在国内应用,这个在市场转化上效果也不错,客户评价很高。
所以我觉得对于中国的化妆品品牌,如果在内容表达、文化塑造各方面能做得更好一些,同时配方这块随着我们研发能力的增强,肯定会有非常好的结合点。
七、流量碎片化时代,更要做好内容的人货场
首先大家都知道现在是流量碎片化的时代,流量价格越来越贵。
可能最开始的时候,快消大牛可以借助流量狂投一些大的媒体渠道,然后去触达消费者,而现在流量碎片化之后,一个统一的内容会特别重要。
因为品牌本身是做用户认知效率的,有一个统一的内容,意味着品牌认知在各个触点上都是一致的。
第二点是做内容本身。内容不只是小红书的一篇文章或抖音的一条视频,其实与消费者的每个触点都是我们做内容的体现。
所以如果我们把内容做一个横向切割,按照消费者的认知心态,可以把它分成AIPL(Aware,Interest,Purchase,Loyalty)四个不同阶段,而在每个阶段都可以对应人货场。
“人”就是你触达哪些KOL去讲述你的产品,包括你的卖点是什么,你的内容故事线是什么。
“场”就是内容形式存在的载体,比如抖音或者小红书这样一个媒体投放的平台,不同的形式有怎样的特点,可以确认怎样的氛围。
所以你做内容之前一定要想清楚,做这个内容的目的是什么,以及它为品牌长期带来的价值是什么。
八、如何思考化妆品集合店的兴起?
J:我有一个小问题,就是从投资人的角度怎么看彩妆集合店?
我本身对这个不了解,但是从纯消费者的角度,我之前也逛过精品购物中心的XX,进去之后感觉很差。因为我本来是想逛一个彩妆店,结果我进去有一种逛菜市场的感觉。
我很难看到不同产品的差异化,当那么多的眼影盘摆到面前,我真的看不出任何差别。
而且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讲,这个店并不能保证每个产品都以很好的方式呈现,比如它的眼影盘很脏,这其实会很影响女性去线下试用的感受。
所以我很好奇从资本的角度来讲,怎么看待XX这些彩妆集合店?它的表现怎么样,以及它对于品牌是不是真的有助力?
K:这其实是一个典型的渠道模型,属于新零售的渠道投放,而且是一个连锁渠道。对于所有的渠道,不管是卖产品、卖内容还是卖服务,都很讲究ROI。
所以要衡量它的效率就很简单,把一个店每个月付出的成本统统加起来,包括固定和可变的成本,再看最后实现多少revenue。
其实就是看数据,有的东西不一定需要陈列得很好,他就是能卖得好。
比如日本有两个很典型的渠道。一个是药妆店,叫松本清。那里面乱哄哄的,东西都摆在那里,每件商品上都是各种奇奇怪怪的标签,而且每一个都highlight,但就是不妨碍松本清效率做得很高。
另外一个就是堂吉诃德,也都是密密麻麻乱摆的东西,但是也不妨碍堂吉诃德效率很高。所以最终就是要用数据去评判一个渠道的效率。
同时你可以看它的增速,扩张速度怎么样,以及扩张前置需要投入的成本、扩张的难度。
但我觉得总体上彩妆渠道是很难投的,因为彩妆集合店的用户更换很快。
每一波用户对于产品的品味不一样、消费习惯不一样,他以前可能一部分出现在街边店、一部分出现在商场店,和中国城市商业形态的崛起密切相关。
彩妆集合店实际利用了商业形态崛起的一个附属机会,就是渠道变化。这就导致原来的渠道很难适应新的商业形态。
以前最老的那批商场有一批对应渠道能够带起来,但是城市化更新后,新出现shopping mall的形态不一样了,又会面对一批新受众,用新一批的产品在新的商场场景里面去做。
所以彩妆渠道本身就是在极速变化,除了要衡量效率之外,还得衡量这个东西能坚持多久。
你得预测这批消费者在理念审美上会不会有急速的变化,如果有急速变化,他对产品选择不一样,购物习惯也不一样,整个又全都变了。
这样你投个渠道就特别难受,因为渠道的产品、陈列、装修全都得换才能卖得出去,但是全都得换,不就又相当于一个新的渠道了吗。所以我一直觉得化妆品渠道挺难投的。
L:其实我们说XX、XX、XX这些线下集合店渠道不好,可能只是因为我们对产业了解比较深入,看这些东西的眼光更挑剔一点。
但是从消费者的代际更替来讲,可能更年轻的消费者更愿意去逛这种类型。
我比较关注的是渠道的持续性。消费者第一次去逛可能是因为这个店有非常强的视觉冲击,那么他第二次是不是还会去?是不是彩妆店本身就是要经常做一些变换?
M:我们和新锐的CS渠道合作比较多,从GMV角度看这些店数据表现是不错的,但我同时也觉得那里的购物体验比较差。
我认为可能有两个原因导致目前CS店的流行趋势。
一是现在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已经改变了。传统百货客流连续下降了很多年,不管有没有疫情,百货渠道都是在go down,大家越来越喜欢逛有体验式的shopping mall。
所以这些店首先开到了shopping mall里面,这就已经跑赢了曾经的唐三彩、娇兰佳人这种传统CS店。
二是在消费者的差异化定位上,彩妆消费人群是越来越年轻的,一些女生甚至还在上初中。
这些人第一次进店买的第一只眼影,可能是她整个彩妆类目中的第一个,所以她是category entry的消费者,她对彩妆类目的体验很少,门槛相对更低,也更容易被门店夸张的visual吸引到。
另外我觉得CS店的兴起还有品牌端的需求因素。
现在彩妆供应链确实特别发达,很多新品牌有很大机会可以用很低成本去做、很容易出来。
这些品牌出来之后,与其在流量如此昂贵、又需要搭建比较完善的营销运营团队的线上去做,还不如选择进入到这样一个线下集合店渠道。
而且XX店的货是买断制。如果彩妆去做买断制,对于品牌方来说是一个很吸引人的亮点。
-END-
【转载说明】  若上述素材出现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及进行处理:80880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