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登录

其他登录方式

绑定手机号

注册

我同意用户协议

忘记密码

用户协议

绑定手机号

近期有不法分子打着爱盈利的旗号,制作“爱盈利”名称的App,并伪造爱盈利证件,骗取用户信任,以抖音点赞赚钱或其他方式赚钱为名义,过程中以升级会员获得高佣金为名让用户充值。
爱盈利公司郑重声明:我司没有研发或运营过任何名为“爱盈利”的APP,我司做任务赚钱类产品从没有让任何普通用户充值升级会员。我公司产品均在本网站可查询,请将网站拉至底部,点击“关于我们”可查看爱盈利相关产品与服务。
温馨提示:当遇到此类问题请拨打官方电话或添加官方微信,以免财产损失。爱盈利官网地址:www.aiyingli.com。
  • 推广与合作
X

写了5年公众号,我学到哪些有用的东西?

来源:张良计(zhang_liangj) 209202

再过不久,“张良计”这个公众号就5周岁了。

2016年刚开这个号时,只把这里当做写日记的地方,没想到一写就是5年。

前两天用软件跑了一下数据,让我有点惊讶。这5年里,我一共写了300多篇文章,差不多100多万字的样子.

都说量变引起质变。所以今天想和大家踏踏实实聊一下,通过写公众号,我学到了哪些让我意想不到的东西,以及,对我的个人成长有哪些帮助。希望这些能够给阅读这篇文章的你,同样带来启发。

熟悉我的读者应该早就发现了,我的许多文章都很喜欢列“一二三”。所以也会有读者在后台留言说,读我的文章像在读论文 。

确实,从最早出圈的那篇《如何培养高薪人士的逻辑思维力》开始,我几乎所有讲干货方法的文章,全都是用这种框架来写的:

首先,然后,接着,最后;

第一点,第二点,第三点,总结;

并且文章的段落和段落之间,我都会插一张精美的图片作为休息停顿。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我觉得长文章,需要有“呼吸感”。

手机屏幕其实不是一个阅读感很好的媒体。屏幕小,字也小,如果碰上大段大段的文字,看久了其实挺费力。这时,就需要适当的停顿来缓解眼睛疲劳。

另外一点,图片还可以作为文章标签存在。

当读者看到下一段内容想起来和上一段的联系,想往回翻阅查找时,图片其实比小标题更适合当查阅标签。因为人是视觉动物嘛,记图比记文字更直观。

这种写文章的习惯,我也是一点点磨出来的。

不知道大家平时上网有没有一个感受,就是流水账的文章特别多。

所谓流水账文章,就是前后文之间没有太多逻辑联系,也很少有发人深省的观点和方法,总给人一种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的感觉。读者呢?看完哈哈一乐就去看下一篇了。

这种文章通常以新闻八卦、追热点为主。除非是特别火爆可以出圈的选题,否则48小时一过基本不会再有长尾传播的流量。

如果按性质来分,大多数流水账的文章都属于情绪消费,很难对我们的认知产生改变。虽然这种文章也有大量市场需求(毕竟娱乐也是需求),但我并不擅长。

也许是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更喜欢写具体方法论的东西,更擅长做总结和推导,于是索性把这个习惯也延伸到写公众号上来。

并且慢慢我发现,写公众号反而加强了我在工作上的这些能力。

其中最重要的,是思考的框架系统性。

比如我写过很多教大家怎么做PPT的文章,但里面很少讲到如何把PPT的外观做好看,更多的是在写如何给PPT列提纲,搭框架,写大标题,做信息排版。

这就是一个系统性的框架思考。

拿搭积木来作比喻。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欢玩乐高的积木,如果你仔细研究它的说明书就会发现,所有乐高积木说明书的前5页,都是在教你搭底座。

不管你是搭一个飞船,搭一个房子,搭一辆汽车还是搭个圣诞树,第一步永远都是底座怎么搭,搭好了底座再一层层往上教你如何搭各个小部位的零件,最后再把所有部位聚合在一起拼在底座上(比如下图)。

鸟哥笔记,职场成长,张良计,新媒体运营,思维,总结,工作

这是最有效率,最省事,也最少会出错的方法。

因为小部位的“零件”错了,拆下来重新拼就好了。可要是“底座”出问题,就得全部推倒重来。注意打引号的这两个词,说的可不仅仅是积木。

而这个思考系统性,从PPT写作又延伸到我日常的职场工作中来,成为一种思考惯性。

比如我明显感觉到这两年与人做沟通的时候,思路清楚多了。

过去做项目提案的时候,只要听到的反馈是“不好”、“重写”、“客户不满意”,我都会十分焦躁,想尽办法去争辩。可往往越辩越混乱,后面情绪上来了甚至变成强词夺理,最后大家不欢而散。

但现在我冷静了许多。面对不同的回答,我都试着让自己先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一个问题:

“他到底要的是什么?”

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想的是:

“我觉得自己根本没错。”

这其实跟写公众号揣摩读者的口味很像。通过选题和数据的对比,推测出受欢迎的文章有什么特点,不好的文章有哪些缺陷,然后做出优化和调整。

关注对方说话背后的动机和意图,而不是关注表面嘴巴上说了什么,也许这个更值得去思考。

对方所处的位置,所顾虑的东西,前后遭遇过的事情,都有可能对当下的判断起到决定性影响。而这些隐藏的信息,更值得我们去挖掘。

或许这就是做乙方行业的职业病:

一切以客户为主,学会在客户要求和自我实现中间找到平衡点。

不要自视甚高,完全不顾对方的需求和感受,觉得自己天下第一。也不要妄自菲薄,因为一点批评就唯客户马首是瞻,丧失了创新的自主能动性,成为没有脑子的工具人。

这是我很深刻的一个感受。

所以现在,我练就了一个还挺引以为傲的本事,那就是不管客户的方案要什么,我都有办法做成他想要的样子,并且还能够自圆其说。

基于表象,追溯根本,找到关键,解决病灶,最后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

因为自身工作的性质,所以决定了公众号的写作方向,又因为在写公众号的时候积累了诸多经验,反过来帮助到工作上的思考效率。

这种正向循环正是我追求的持续成长。


另外感受很深刻的一点,是心胸。我的心胸越来越开阔了,能够容纳不同的意见,真正懂得什么叫“和而不同”。

像我以前写文章的时候老喜欢和人在评论区吵架,常常因为文章中的一个观点不和就开始争,而且越吵火气越旺,非要把对方怼到话都说不出来才罢休。

说白了就是年轻气盛,凡事都想争个输赢。

可最近几年明显改善了很多,我不再和人吵架了。因为我意识到:

就算吵赢了又如何?

除了心里爽一下以外,对我的现实生活没有任何帮助。对方只是网络上一个离我十万八千里的人,和我的工作生活八竿子打不着。他骂一下也就图个爽,难道还能顺着网线来打我?

既然不能,那我干嘛要劳心劳力花时间在这上面,去好好工作努力赚钱不香吗?

想通了这一点,我一下子豁然开朗,并马上练就了一身厚脸皮功夫。

说是厚脸皮,其实是一种情绪调节,我不再轻易地因为别人的言语评论,来影响自己的情绪。不上火不动怒,云淡风轻。

因为我知道,自己不可能让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满意,也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我。

带着这个想法,再去看那些批评、谩骂和诋毁,我反而不带情绪了。而一旦不带情绪,我就发现这些评论里竟然偶尔能提供一些新奇的思路和角度,让我看待事物的方式有了变化。

比如明明我写的是A,骂我的人没理解中心思想甚至文章都没看完就开始喷,我却在他喷的话语里发现了B,于是下一篇文章的选题就有了。

这个发现倒是让我挺意外,但其实很有用。

反射到现实生活中,这也改变了我待人接物的方式。比如在开会的时候,大家各抒己见肯定会有不同的声音出来。

过去我的习惯是,坚决捍卫自己的观点,强烈抵触不同的意见。因为我会觉得一旦自己的观点受到挑战,会很没面子,下不了台。

这样做的后果,是大家互不相让,越吵越激烈,而且越吵越偏离主题。吵了一个小时后才发现,大家为什么会吵,这个争吵的原点是从哪里开始的,已经没人关心了。

你看,一个问题没解决,反而延伸出更多的问题。

现在想通了,哪有什么面子不面子的,能把当下的事情顺利解决就是最大的面子。


你觉得我说的有问题,那好话筒给你你来讲。讲完以后我觉得嗯有几分道理,那不如我的观点修改完善一下,或者重新弄弄再来讨论?

这叫和而不同。

只要问题能解决,只要大家能顺利下班,只要说清楚的事情不要反复再问,只要出了差错别再甩锅,怎么搞都可以。

剥离掉情绪,努力寻找对自己有实质性帮助的东西,这会让你的工作生活轻松很多很多。

最后一个深刻的感受是,通过写作,我的总结能力提高的非常快。

同样是写文章养成的习惯,我很喜欢写小标题。

其实小标题就是一种提炼总结的训练。小标题的作用,是让读者理解接下来段落的内容是什么,从而在心里产生一个锚定好的期待,不会产生“作者要表达什么”的困惑。

另外这也能帮助写作的人不要偏题。时不时看看小标题,牢记这一段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框住自己灵感如泉涌的想法,不要一写就开始刹不住车。

而这些感受,落实到日常工作和沟通中,也是很有启发的。

比如我以前常说,写PPT最重要的地方不是图片和文字排版,而是你每一页最上面那个标题。

因为看PPT的人,最先看到的就是这行字。

高手领导看PPT,完全不用看每一页中间的内容,而是连着翻每页PPT的标题就能知道你要表达什么。

所以,如果把每一页的标题都摘出来排列在纸上,你会发现这应该是一个连贯的“故事”。

比如一份项目方案,写标题的逻辑是:

背景-现象-问题-分析-解决方法-具体规划。

按照这个逻辑来写PPT标题,就可以是:

第1页:XX项目过去取得了XX成绩;

第2页: 然而,我们依然发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

第3页:这些现象反映出XX问题;

第4页: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如下X条;

第5页: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如下X个解决方案;

第6页:在未来X个月内,我们会按照X个步骤来实施计划;

大家把这6句话连着读下来,有没有发现这其实是很通顺的一段“故事”?

而这,就是我常常说的提纲。

其实不仅是写PPT,你去做职场沟通,上台演讲,商务谈判甚至是做客户销售时,都可以把这套思路运用在你的日常工作里。

这又是一个写公众号启发的日常思考,再反过来运用在工作和写作上的例子。

零零散散写了这么多,算是对自己5年公众号写作的一次小结。

其实一开始写公众号的时候,我只是当一个副业在弄,并没有想到居然也能对自己的主业工作产生这么多影响。这真应了乔布斯说的那句话:

“人生的每一段经历都是断了线的珍珠。在未来某一天,当你找到那根线,就能把它们串成美丽的项链。”

也许未来,就是要不断找到线去串起一颗颗珍珠吧。

最后,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带给各位一点启发,感谢你的阅读。

-End-


【转载说明】   若上述素材出现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及进行处理:8088013@qq.com

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SELECT dw_posts.ID,dw_posts.post_title,dw_posts.post_content FROM dw_posts INNER JOIN dw_term_relationships ON (dw_posts.ID = dw_term_relationships.object_id) WHERE 1=1 AND dw_posts.ID not in (282677) AND(dw_term_relationships.term_taxonomy_id = 15780 ) AND dw_posts.post_type = 'post' AND (dw_posts.post_status = 'publish') GROUP BY dw_posts.ID ORDER BY RAND() LIMIT 0, 5

京ICP备15063977号-2 © 2012-2018 aiyingl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9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