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整个社会的信息话程度越来越高,对老年人也越来越不友好。很多我们看来十分简单的操作,例如点外卖、打车或者网上买票挂号等,在一些中老年人的理解下也变得“十分复杂”。
这其中当然会有包括试听能力的退化、受教育程度不足、亦或是年老后拒斥新事物的先天性倾向,但也包含了社会对于老年人群体的偏见。这些老年人度过了照顾下一代甚至下下一代的生活,但却没有时间去主动学习新事物,导致形成了现如今的“数字鸿沟”。
真正的科技应该是普惠大众的,老年人群体不应被遗忘。
一、老年人模式,动了谁的蛋糕?
12 月份,工信部发布了《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方案明确了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的总体要求和首批改造的名单。
对于适老化的改造,方案中提出了更大的字体和图标、高对比度的文字、简单的界面和操作步骤、方言语音识别等目标。其中还有一点:
针对当前互联网应用中强制广告较多,容易误导老年人的问题,互联网网站和手机APP完成改造后的适老版、关怀版、无障碍版本,将不再设有广告插件,特别是付款类操作将无任何诱导式按键,以便各类特殊群体方便、安全的使用。
存量时代的互联网,无论是 App 还是 Web,首屏承担的任务一般是将用户分流到感兴趣的模块,然后进行变现。这其中就会出现一个问题:用户数量越大,用户感兴趣的范围就越大。为了更精准的给用户推送感兴趣的内容,寸土寸金的首屏就要划分出更多的模块来分流。
变现的方式有两类,一类是通过销售虚拟内容或者实体商品来进行变现,一类是通过嵌入广告进行流量变现。无论是头条、抖音这种信息流广告,或者 Google Ads 、腾讯广告这种内嵌 SDK 的广告,他们的样式都会掺杂或多或少的诱导性因素,所以,限制诱导式按键或者不再设有广告插件,直接受影响的就是流量广告的变现。
二、互联网在犹豫什么?
与老年人模式相同的,还有已经推出的青少年模式。通过在正式版APP内密码启动青少年模式,限制使用时长、充值功能和内容的推送。
但平台内容审核的不规范,或者说是对于青少年模式下的内容规定不明确,导致在该模式下依然会浏览到不符合年龄段的内容。还有,虽然目前大部分的平台都覆盖了青少年模式,但对于那些沉迷互联网的青少年来说,在使用一款App到达限额后,可以更换另一款竞品App继续使用,基本没有影响。所以就导致青少年模式,几乎是“形同虚设”。所以,问题出在哪里了?
1)青少年模式,限制的是用户的使用时长、推送的内容范围和充值功能。老年人模式,限制的是操作步骤的简化以及广告内容的出现,这些都会直接的对产品的变现造成影响。
2)对于已经推出的青少年模式,大部分的企业还是为了完成监管部门的任务,而非真正的去为青少年着想。而这些已经“完成任务”的产品,又会成为其他互联网产品设计青少年模式的“参照品”,导致缺乏一套完整的、更高的标准去推送模式的完善。
3)身份验证的难题。拿老年人模式来说,“操作的简化、广告&诱导按钮的去除”,恐怕我们作为互联网的用户来说,这也是我们的终极愿望。业务开发一个这样的模式并不难,但如何限制人群使用是这些互联网产品的终极难题。
三、老年人模式应该怎么做?
老年人模式应不应该作为App的一个独立版本出现?我觉得不行。
App不是上传到应用商店,等着用户下载就可以了。作为一个针对于少数人群开发的独立版本,注定不会匹配更多的资源去对版本进行推广。我们的目标人群发现、下载这些App就成了第一道难题。而且独立版本的App维护成本更高,后续更新也要匹配正式版的功能,引导目标人群更新就又成了一道难题。
更何况,如果这种版本最终得已上线,想象一下哪天你会不会遇到这样的场景:
你妈:儿子,来帮我下一个哔哩哔哩,我看你们年轻人都玩
你打开了应用商店,安装了哔哩哔哩(老人版)
你妈看到后:儿子,我老了吗?
……
我们的目标是让老年人更好的接触互联网,然后更好的融入互联网生活,而不是进一步的将这部分人群隔绝。独立版本的App就很难解决这个问题。
那将老年人模式嵌入在App的正式版本内?可能可行。但老年人模式对于App,不只是一个设置项而已。
早期在帮助家人接触智能手机时,我都会将所有常用的App放在桌面,这样使用起来会比较方便。但也会经常遇到桌面应用“莫名消失”的问题(其实是被长按删除了)。从这种现象其实可以看出,如果只是把老年人模式作为一个设置项,也会有类似的“误触关闭”的风险。
理想状态下,将老年人模式的相关设置,匹配App的使用场景,将设置项与用户行为相关联,并匹配口语化的引导,帮助老年人去找到并开启这些设置。
今年年末,我们就会见到市场上主流App的适老化改造。这场改造是顺应监管的趋势,还是真正的“科技普惠大众”,我们还无法预见。
也许互联网在等待那些不懂互联网的人,真正老去。
-END-
【转载说明】  若上述素材出现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及进行处理:80880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