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登录

其他登录方式

绑定手机号

注册

我同意用户协议

忘记密码

用户协议

绑定手机号

近期有不法分子打着爱盈利的旗号,制作“爱盈利”名称的App,并伪造爱盈利证件,骗取用户信任,以抖音点赞赚钱或其他方式赚钱为名义,过程中以升级会员获得高佣金为名让用户充值。
爱盈利公司郑重声明:我司没有研发或运营过任何名为“爱盈利”的APP,我司做任务赚钱类产品从没有让任何普通用户充值升级会员。我公司产品均在本网站可查询,请将网站拉至底部,点击“关于我们”可查看爱盈利相关产品与服务。
温馨提示:当遇到此类问题请拨打官方电话或添加官方微信,以免财产损失。爱盈利官网地址:www.aiyingli.com。
  • 推广与合作
X

公众号运营者如何持续地生产内容?这9个套路你需要掌握!

来源:微互动 4037

10

微信在不断地加大力度鼓励微信公众号原创,包括广点通扶持,原创标识,赞赏功能,打击抄袭,甚至是微信搜索中对于带有原创标识文章的权重提升。

然而原创虽好,可要做到每天持续输出,很多人就会吃不消,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像二师兄这样每天发原创文,还从不抄袭的。

今天就来教大家几招持续输出内容的运营手法。

公众号的推送,根据内容来源简单分为3类:用户生产内容(UGC),专业产生内容(PGC),和职业产生内容(OGC)。

第一招:写原创(PGC、OGC)

直接写原创当然是最好的,公司品牌,个人品牌都可以植入进去,并且由于内容由自己掌握,用户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都可以在一次次原创输出中反馈出来。可以说原创是拉近运营者和粉丝距离最好的方式。这类文章也是最受粉丝喜爱的,是人格化运营的关键。

当然要写原创文章,对能力的要求也非常高,比如对事物的洞察力,对行业的了解,以及还说得过去的文笔。如果写出的原创不能说服读者,或者观点不被认可,可能会起到反效果。

学习原创写作,可以从模仿一些大号开始。干货类型的原创,可以试着模仿李叫兽,;故事类型的原创,可以模仿咪蒙;吐槽类型的原创,可以模仿天才小熊猫等等;

学习原创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即便是困难,也不要想着逃避,因为它是你进阶高端运营绕不过去的门槛。

第二招:做话题(UGC)

话题运营是一个很不错的运营手段,一方面增加了粉丝对你的认同感,一方面也降低了你的运营成本——你只需要给用户一个能聊得来的话题,他们就会自发的产生内容。

不管你是做哪个行业的公众号,在这个行业中总有一些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比如:
深夜发媸——你都用过哪些好用的化妆品?

程序猿——什么才是世界上最好的语言(放这个话题容易出人命)

当然,话题本身也可以更加轻松,互动内容也可以更加多样,比如 : 嗨,来聊聊天吧,周末打算去干嘛?

第三招:建社群(UGC、PGC)

目前典型的社群有两种,一种是金字塔型,一种是群星型。

金字塔型:
金字塔型的社群,里面有大咖和高手,也有普通成员和小白,群里有管理员来维持秩序,也有人专门负责发起话题,组织讨论。这些社群以大咖为高手核心,以内容输出来吸引成员和小白,通过普通成员和小白的追捧和扩散,增加大咖和高手的影响力,也为他们提供持续输出的动力。

群星型:
群星型的社群没有组织,里面虽然也会有大咖和高手,但只是偶尔冒泡。群里有一些活跃分子引出各种话题来讨论。普通成员和小白因为大咖在的原因,大多都会选择留下,也会遵守秩序,不发广告。

这种社群因为运营成本低,所以数量比较多,但通常因为结构不够稳定,无法持续生产内容,慢慢也会冷下来,被人们遗忘。

不管是哪种社群,大家都是因为某些共同的话题聚集起来的,因此也比较聊得来,这就意味着社群会有内容产出。运营者可以尝试自己去搭建社群,有意的引导用户产生内容,并梳理出其中有价值的部分对外输出。

第四招:内容库(OGC、PGC)

只要一个行业足够庞大,就会发现,其实你想写的任何内容,在网上都可以找到相关的文章或资料。因此,运营者应该梳理出内容渠道,来为自己提供写作的素材。

比如我在写原创的时候,经常也会纠结写点什么好。这时我就会去那些知名的互联网资讯网站,如36kr,钛媒体,虎嗅等,或者一些运营者社区,比如姑婆、鸟哥等,看他们的哪些文章更受用户欢迎,那些问题被更多的提及。

我之前曾在一家互联网医疗公司做产品运营,那时,丁香园、好大夫,春雨医生等竞品的网站基本上也是每天都要逛一次。

我们可以去这些地方取材,为自己的创作提供灵感,但是切记不要抄袭,原因是:你会去,粉丝也会去,如果粉丝发现文章是抄袭来的,对你的认同感会骤降,转而去认同竞品。

还有一些人会去“洗文”,把别人的文章换种描述方式,“洗”成自己的文章,避开了原创标识,别人也不容易看出来,但是希望大家心里明白,这样做是很不对的。

正确的方式是征求原作者同意,并在转载后注明出处。即便是基于文章的二次创作,也应该先征求原作者的同意。

第五招:紧跟热点(PGC)

热点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可预测热点,一种是突发热点。

可预测热点:
比方说情人节,国庆节等节假日,都是非常容易预测的热点;比如欧洲杯决赛日期也是提前很早就公布了出来,如果再细心一点,你还会注意到《大鱼海棠》这部电影。如果你是互联网人,也会早早地知道papi酱10个平台同步直播这件事。

对于可预测的热点,我们应该有一张热点日历来将它们一一列出来,甚至提前把活动或者素材准备好。这个日历包括但不限于:节假日、娱乐新闻、电影排期,世界赛事、国际形势、科技产品发布会等等。

突发热点:
有些热点是不可预测的,比如之前的武汉看海,葛优躺等等,几乎都是难以预测发生而又瞬间成为焦点,还有比如近日最大的话题南海仲裁,这件事本身虽然可以预测,但事情之前大家一般不会关注到它。

对于这类热点,我们能做到的只有及时发现和迅速响应。微博、百度、搜狗等网站可以查询实时关键词,一般来说每天早上看一次,中午看一次,热点也就不会错过了。我个人认为,百度的搜索风云榜还是更好用一些。

所以,我们一方面可以为这些热点做好推送计划,另一方面,如果一时找不到可以推送的内容,也可以去刷一下最近有哪些热点可以追。

追热点其实也是一门学问,比如争议性的少追,政治性的少追,与自己不相关的不要追。

第六招:栏目化运营(PGC)

栏目化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内容运营策略。它可以非常好的指导内容生产,甚至做到标准化的产出,降低运营成本。

还是拿我自己来举例,曾经做校园公众号,每周一发校园活动资讯,周二校园名人访谈,周三鸡汤文,周四学校大礼堂影讯,周五武汉吃喝玩乐推荐,周六发语音,周日休息。这样的一个规划让我们的运营方向十分明确,新人加入之后也可以快速上手。

在固定栏目规划中,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栏目应该以用户想看的为第一标准,不要发用户不关心的
2、栏目应该可持续化,不能两三期之后就没文可推
3、栏目应该有清晰的标识,比如标题格式《本周影讯 | 大鱼海棠+寒战2》,比如固定的排版样式。

第七招:做活动(PGC、UGC)

如果你的策划能力比较强,也可以考虑通过做活动的形式来增加与粉丝的互动,同时减轻一些推送压力。

但是不得不说,如果你仅仅是想靠活动来减轻运营的压力,那最好还是不要这么做。因为愿意参加活动的用户,往往都是平台最忠实的用户,如果你的活动办得不好,得罪了最爱你的这群人,那罪过真是大了。

第八招:精彩集锦(PGC)

你还可以选择“炒冷饭”,拿起一两年前的文章,加工梳理一下做成推送集锦,像大礼包一样推送给用户,方便他们体系化的阅读。有些公众号现在还支持模板消息,可以更方便地把一些文章收录进去。其他公众号的文章也可以进行收录,但前提是经过对方的同意。

同样可以做成集锦的还有公众号本身,比如《做新媒体运营你必须关注的20个优秀公众号》,《学习自媒体,看这10个公众号怎么玩》,还有一种玩法是与同行业公众号形成互推联盟,你来推荐我,我来推荐你,大家一起涨粉。

第九招:放弃治疗(GO DIE)

放弃治疗并不是真的放弃治疗,而是放弃内容生产本身。

对于一个每天都更新,并且有忠实粉丝每天阅读的公众号,“开天窗”(今天没文章)其实是个比较严重的错误。

而如果实在没有东西推,你可以尝试只发一段文字,或者一张图,一段语音。

这种互动形式不仅可以在关键时刻帮你顶一阵,也可以强化公众号的人格化运营,塑造一个更加鲜活的运营者形象。但切记不要滥用,不然用户会疲倦。

中国青年报 / 陈志文 / 2016-10-10 11:56
今年上半年,在线教育投资个案与资金都大幅度缩水,固然与投资环境变化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方向性错误。互联网最基本最经典的商业模式就是利用一个免费的应用或者服务抓用户...
(原标题:用互联网商业模式驱动教育是死路一条)

日前,曾经红火的一个在线教育公司成为舆论焦点,只是此次是因为辞退员工,濒临倒闭。舆论说,2016年是在线教育的大限!

2012年MOOC(慕课)兴起,教育成为一个风口,掀起了一轮持续3年的在线教育投资的狂潮,先有BAT高调介入,后有一堆风投疯狂介入,纷纷喊出了宏伟的口号,动辄就是几千万、上亿美元的投资,一批教育名人涌入。这让俞敏洪也无法淡定,他捶胸顿足地检讨:新东方20年最大失误是没有进军在线教育。

如果说当初还只是开始,我们可以不断讲故事,讲融资额度,讲用户数,现在就必须讲收入、讲利润了,谁能拿得出这张成绩单?

没有,一个都没有。

今年上半年,在线教育投资个案与资金都大幅度缩水,固然与投资环境变化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方向性错误。互联网最基本最经典的商业模式就是利用一个免费的应用或者服务抓用户,然后再转化,因此用户多少是重要指标。用户所谓的黏性成为质量的标准。从新浪到百度、淘宝、腾讯,莫不如此。但是用这种互联网商业模式驱动教育,是死路一条!原因很复杂,这里核心谈两个绕不过去的死结。

第一,教育服务消费是一个复杂消费,绝大部分无法通过互联网完成消费过程,尤其是K12(基础教育阶段的通称)领域。这就导致所有从事K12的在线教育企业迈不过互联网营销这道坎儿。

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对孩子的教育极端重视,舍得花大钱,却不会轻易出手:最根本的原因不是贵,而是因为试错成本太高,无力承受。绝大多数孩子不会有两次小升初,两次初中升高中,两次高考。表面是钱,钱的背后实际是人生发展机会问题。因此,在孩子培训班老师的选择上,家长往往是左打听,右试听,折腾很久才能下决心,绝不会轻率地在网上看看信息、评价就决定。

同时,教育服务的评价是一个复杂评价,和产品评价以及简单服务评价不同,至今也没有一个大家认可的评价模式与标准,这样就导致我们无法通过大数据提供一个客观的评价供大家选择参考。

第二,教育服务对人的依赖性非常强,对技术与平台是弱依赖,或者不依赖。教育服务与其他服务不一样,对人,即老师非常在意,而非技术与平台的好坏。如果你是一个名师,在一定程度上,规则由你制定,是在庙里,还是教室,还是某个强大的平台上课,都无所谓。同时,因为教育服务的特殊性,在同等条件下,面对面的服务,永远是第一选择。也就是说,教育服务本身很难完全数字化、互联网化,更重要的是教育对技术与平台没有依赖,更不要谈黏性。

从产品服务端看,难以完全数字化、互联网化;从营销角度看,因为教育消费的复杂性,试错成本太高,导致无法通过互联网完成最终消费,也就是说,在教育上,互联网营销行不通。经典的互联网商业模式中,抓到用户最后通过增值服务或其他服务转化这一步走不下去。

于是,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驱动教育就成了一个“故事”,是死路一条。

对于K12,还有一条更大的红线。最容易抓到学生家长的方式是通过学校以免费服务去抓,但是,当你转化时,即推广销售你的产品与服务时,必然会触碰红线。这时哪怕一分钱的收费,也是与义务教育定位违背的,一个举报,教育部门一声令下,你所有的用户都会化为乌有。

正是这两道坎儿,导致用互联网模式驱动教育成为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K12教育的OTO只能是传说。

但是,这并不等于互联网+教育是死路一条。互联网渗透并最后改变教育是必然,只是这和经典的互联网商业模式无关。试图从教育+互联网的市场分一杯羹,没有捷径,但有几条踏踏实实的生存之路。

第一,踏踏实实把自己定位为教育的技术服务商,挣自己的服务费。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培训机构,你用自己的教学管理平台、学情系统、直播技术等去挣自己应得的钱就行了。

第二,踏踏实实与教育机构合作,做一家在线教育服务或者产品公司。换句话说,你就是一个培训机构,只不过用了网络手段。对于此类机构,强烈推荐以容错成本低的领域开始,比如大学后的培训,以及技能培训,或者说职业培训。其现实意义就是可以有多次机会,目的就是破解容错成本高的死穴。目前市场上活得不错的,都是此类在线教育公司,但它们和独角兽无关,和经典的互联网模式无关,其本质还是教育。

风来了,猪都会上天。但是,不要忘记了,猪上去了,但马上还会掉下来摔死的,毕竟那只是猪。也许可以忽悠投资人,但不要把自己也忽悠了,毕竟你还要搭进时间与人品。

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SELECT dw_posts.ID,dw_posts.post_title,dw_posts.post_content FROM dw_posts INNER JOIN dw_term_relationships ON (dw_posts.ID = dw_term_relationships.object_id) WHERE 1=1 AND(dw_term_relationships.term_taxonomy_id = 3312 ) AND dw_posts.post_type = 'post' AND (dw_posts.post_status = 'publish') GROUP BY dw_posts.ID ORDER BY RAND() LIMIT 0, 6

京ICP备15063977号-2 © 2012-2018 aiyingl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9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