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万次的尝试,寥寥几次的成功,这就是病毒式传播的真相。
有一次北京大暴雨过后,一打伞小哥坐在西二旗公交站旁垃圾桶上的照片,被迅速传遍网络,顺便也带火了西二旗公交站。
可这事还没过去两天,西二旗公交站又火了。
只不过这次的主角换了,是一家培训公司投放在公交站的广告牌。据说,广告牌上被贴上了很多小纸条,其中有各个科技巨头之间的调侃,也不乏招招聘信息、同城交友等,这些纸条甚至挡住了原本的广告内容。
公交站前人来人往,如此特殊的广告牌每天都会让不少人驻足观看,甚至还有网友看到朋友圈转发慕名而来,就为跟网红公交站合个影。
太疯狂了。为什么一个如此普通的公交站会迅速蹿红,成为人们趋之若鹜的对象?
“这肯定是营销!”
我们暂且不讨论是否是刻意营销。但不争的事实是,两个病毒传播事件已经把西二旗公交站推到了风口浪尖的位置。借助这个事件,我们也许可以获得一些营销上的启发。
01、好内容是病毒传播的起点
毫无疑问,几乎每个创业公司都在梦想着在常规的营销工作之外,可以策划出一个爆点营销事件,引发全网的病毒传播,以此来收割大规模的用户心智和业务转化。
但我们必须要承认的是,病毒营销的第一步,一定是易于传播的好内容,如果内容关过不了,即使拨出海量的营销预算,把广告铺满大街小巷,也很难引起广泛的传播与讨论。
02、分享行为刺穿用户圈层
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有一个天然的缺陷,那就是打开率(或收视率)必然小于1,也就是说,内容的触达人数,必定小于广告所覆盖的人数。比如电视广告,平均收视率仅仅为3%,这意味着,如果广告覆盖3000万人,那么最后也只能有100万人观看,这中间的损耗是巨大的。
所以,在过去,传统媒体要么购买更多的用户覆盖,以此带来更多的有效触达;要么把广告内容做出彩,最大程度调动可触达用户的购买欲,提高转化率。
而新媒体的打开率理论上可以无限大,比如一篇微信公号文章,号内阅读量为1000,如果文章提供了足够的圈子支撑,就很可能被200人将其转发到朋友圈,其他人看到后再转发,以此类推,甚至诱发微信大号转载,这样不断刺穿用户圈层,最终的文章阅读量是不可估量的。
因此我们常说,传统媒体的本质是覆盖,而新媒体的本质是打穿。
新媒体是病毒营销的温床,想要引爆传播,就要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公众舆论场,避雨小哥被拍一张照片发到朋友圈就引发了全北京的热议;网红广告牌仅靠一篇图文,几天内就能达到十万阅读的量级。
显然,如果没有用户转发导致的用户圈层打穿,这种效果是远远达不到的。
03、尽人事,听天命
说了这么多,是不是马上写一篇文章发到公司上w粉的公众号里,再加上一些圈层自己是不是就可以静等10w+的阅读了?即便是都按照圈层逻辑来做,成功的概率亦不会太高。
避雨哥火了,可能是因为照片的分享门槛极低,网红广告牌火了,可能跟西二旗是互联网公司的聚集地有关系。
传播中的太多不可控因素,所有的因素都考虑进去是不太现实的,运气的成分依然高居不下,哪怕是营销大公司也是一样。
我们要认清一个事实就是,病毒式传播的成功,80%都是运气的加成,只有20%靠技艺,也就是你打磨的内容,打造矩阵传播锁付出的努力。
病毒式传播的小概率性也决定了其在企业宣传中的低温,常规营销可以稳定获客的基础上,尝试几次无可厚非,毕竟损失有限,成功的收益无限。就好比赌博一样,靠它赚大钱可能不大,尤其是企业运营之初,努力做好该做的才是王道。
本文转载于微信公众号:阿頔说(ID:sangdi890129),未经作者授权,禁止转载。
【转载说明】  若上述素材出现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及进行处理:80880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