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运营消耗的时间精力会非常多,对于社群运营者来说,至少要在运营前期认真思考,你建立的社群,准备吸引怎样的人,准备拒绝怎样的人。社群平台为数众多,面面俱到显然很容易造成短板效应:一旦一个社群平台运营不佳,会让其它社群平台的影响力共同下降。所以,在创建社群之初,应该首先分析品牌特点和粉丝特点及目标用户群体,找到社群平台的主战场,这样才能创造更为精准的社群建设。那么对于微博、微信、QQ、等社群平台我们该如何选择,找到最合适的社群发展?
一、社群的分类以及社群创建的目的
首先,我们先了解下社群的分类以及社群创建的目的:
1、社群的主要类型:
互联网时代的社群,是由一个个感性的社会人,基于不同的动机、需求,自主创建或自发形成的社群。不同的社群,具有不同的定位和性质。在我们身边,主要的社群类型有以下几种:
1)产品型社群:
优秀的产品能直接带来可观的用户和分析群体,而产品的本质即连接的中介,人因产品而聚合成为社群。
如:黄太吉煎饼、雕爷牛腩
2)兴趣型社群:
顾名思义,就是基于兴趣创建的社群。人们通过网络很容易找到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伙伴,从而很便捷地建立各种基于兴趣的社群。
如:科技创业类社群:36氪、美食分享类社群:大众点评、时尚消费类社群:美丽说
3)品牌型社群:
品牌型社群是产品型社群的一种延伸。当产品型社群发展到后期时,消费者群体将对产品所归属的品牌产生信任和情感关系,热衷于追逐品牌旗下产品,并对品牌文化产生很强的认同感,于是品牌型社群开始形成。
如:哈雷车友会、StarTree、星巴克社群
4)知识型社群:
是指出于学习兴趣,为了获取和分享知识,而集合的互联网社群。从本质上说,知识社群是兴趣型社群的一种。
如:秋叶PPT社群
以上为社群类型的四个大类,其中每一大类均可以根据不同地域、不同人群、不同使命等进行垂直细分。
社群类型细分下来会有很多。不同的社群,虽然具有不同的定位和功能,但在性质和类型上,有一定的交叉性和融合性。
2、为什么要建立社群:
在创建社群之前,一定要想明白:为什么要创建社群?创建社群后,能提供什么价值?我能得到什么?
一般来说,建立社群的目的有这么几种:
1)卖货:
比如,有一个朋友对衣着搭配很有研究,也建立个群,分享衣着搭配经验,分享完了就可以推销淘宝小店对应的商品。
特别要指出的是,这里的“货”是泛指,产品、服务、会员、智力成果都包含在内。
2)人脉:
比如正和岛,它是定位于企业家群体、围绕创业者社群建立的生态链,下面有很多细分的组织。
不管是基于兴趣还是为了交友,社交的本质就是为了构建自己的人脉圈。这是任何一个职场人士都会去努力维护的关系。
3)兴趣
这类群主是想吸引一批人共同学习和分享,构建一个网络学习的小圈子。学习是需要同伴效应的,没有这个同伴圈,很多人就难以坚持,他们需要在一起互相打气、互相激励,比如,很多考研群就是这样的。
4)品牌
品牌打造社群旨在和用户建立更紧密的关系,并且非简单的交易关系,而是实现在交易之外的情感链接。
5)影响力
利用群的模式快速裂变复制,有的群主希望借助这种方式更快构建自己的个人影响力。因为在网络上缺乏真实接触,往往能让新入群的成员相信甚至夸大群主的能量,形成对群主的某种崇拜,然后群主通过激励、分享干货、组织一些有新意的挑战活动,鼓励大家认同某种群体身份,最终借助群员规模和影响力去获得商业回报。
二、社群运营平台的选择:
当前互联网比较主流并且适合社群运营的几大平台:QQ平台、微信平台、微博平台、百度贴吧、陌陌平台、知乎、豆瓣等。
那么多的社群平台,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呢?不同的平台有不同的优势和缺点,选择社群运营平台时,应该根据自己所创建的社群的属性、目标群体、社群类型等选择合适社群平台进行建设。
1、微博平台–明星粉丝、兴趣爱好
2009年,新浪微博正式诞生,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了国内人气最高的SNS平台。因为微博平台的公众社交化、媒体化特点,因此几乎所有的明星、企业、媒体等都进驻微博平台;同时,微博官方还会捕捉草根用户的动态,并推送至热门榜,因此“随时随地发现新鲜事”成为了微博平台的口号。
微博平台汇集了大量明星、品牌与草根粉丝,因此如果社群的活动众多,受众群辐射全国,微博显然是最佳平台。通过官方账号的活动发布、预告等,引导社群进行进一步转发互动,甚至直接发起大规模活动,这是微博平台的突出优势。
微博的平台场景建设,主要侧重于粉丝、兴趣爱好,并且不被地域所限制。同事,微博用户还会不断创造UGC内容,非常有利于社群的分享传播,并呈裂变式效应。在特定兴趣和特质的关系群体中,通过信息交流互动,进行信息分享、价值互通和增值,会给微博平台带来非常丰富的场景。
与社群用户进行丰富互动,是微博平台的主要社群运营模式。除了基础转发,在微博平台需要做的还有很多,这些功能都必须灵活掌握,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群:
转发:发现网友有趣的话题,一键转发,吸引更多网友互动、给微博用户曝光的机会,尤其是品牌忠实粉丝的内容;
话题讨论:设定话题,鼓励用户进行讨论,如临近“十一”长假,发起#随手拍美景#的话题;
分享:每天发布与品牌相关的内容,如“XXX品牌你不知道的小秘密”、“轻松动手,让手机变行车记录仪”等,给社群粉丝带来惊喜;
有奖换发:定期发布有奖活动,给与粉丝最惊喜的物质反馈,并借助参与者的@功能,吸引新的粉丝进行社群体系。
2、微信平台–圈子类、产品类、内容类
相比微博,微信显然更加私密化。例如微信公众平台所发布的内容,只有关注的粉丝才能直接看到。同事,相比微博的字数限制,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发布较长的深度内容,因此具备与微博不同的传播模式与效率。
怎样的社群,最适合微信平台?
1)圈子类
微博主打“半熟社交”,彼此好友不一定现实中认识;微信不同,好友绝大多数相熟,甚至为身边的好友。因此,圈子类社群最为合适,例如服务于广告人的大统计软件、服务于教师群体的课程分享品牌等。一但社群粉丝在朋友圈分享,那么圈子里的人就会第一时间看到,并选择阅读、关注、成为粉丝。
2)产品类
相比微博平台,微信平台的产品类社群更加侧重于深度解析,活动为辅。尤其是对于产品较为丰富、产品更新较快的品牌来说,深度测评、解析类文章非常适合微信平台。微博侧重分享、交流与互动,微信侧重于评测、解析,宠儿形成格子清晰的社群模式创造出主题一直、风格迥异的场景模式。
3)内容类
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促成了一个全新的名次的诞生–自媒体。独立挖掘选题、独立编辑,挖掘更深层次、主流媒体不易发现的内容,这是自媒体的主要特征。自媒体主打“内容为王”,因此微信平台就成为了非常好的传播渠道。
除了这三类社群,其它诸如餐饮类、服务类,同样适合于微信平台。如黄太吉煎饼、雕爷牛腩,都依靠微信平台打造出了让人过目不忘的社群场景与社群文化。趣味性、情感属性…微信平台带来的不只是产品,更是背后所承载的感情要素。当社群用户置身于这样的场景之中,被内容所带动,就会愿意主动分享,大大激发社群活跃度,甚至直接变现,为销售带来直接的提升。
3、QQ平台–地域类、垂直类、强兴趣类、综合类
作为中国互联网的老牌通讯类软件,QQ平台是不喝忽视的社群运营平台。尽管微博、微信的出现,给QQ带来了不小的冲剂,但QQ依旧凭借着巨大的用户基数、丰富的功能、跨平台操作的优势,占据通讯社交类软件龙头地位。
2014年,腾讯第四季度财报显示,QQ月活跃账号数达到8.08亿,最高同事在线账号数达到1.80亿,这其中手机QQ用户贡献最大。
QQ平台的最大优势在于:既可以点对点聊天(好友之间),也可以点对多聊天 (QQ群),签到、群论坛、公告、相册、群直播等功能一应俱全,几乎能够满足所有场景的建设。大大超越微信的场景设置;同时,QQ作为即时通讯软件,比微博更具有效率,非常适合话题讨论等,活跃度高。
所以,尽管越来越多的通讯类、社交类软件如雨后春笋般诞生,但社群的主要战场,依旧在QQ,尤其是QQ群。几乎所有的类型的社群,都能够借助QQ群的力量运营。高频次接触、不断丰富的功能设置,从而带来五花八门的风格,这成了QQ平台社群时代的“核心战场。”
1)培训类社群
群视频可以轻松满足视频授课的目的;同时,最新上线的“作业”功能,可以让讲师第一时间针对学员布置功课。
2)分享类社群
群文件提供的空间,可以让成员将内容迅速上传并分享。
3)知识类社群
群论坛、群相册、兴趣部落可以在及时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长期深层次讨论。
4)娱乐消费类型社群
群支付、AA收款等功能,可以轻松实现收费,变现的目的。
5)垂直类社群
投票可以轻松确认线上/线下活动主题。
6)地域类社群
通过群活动的快速设置,既可迅速开展成功的线下见面交流会。
7)强兴趣类社群
进群后需要遵守哪些规则、什么时候有专属活动,可以通过群公告第一时间通知所有人。
即便刚刚建立不久的社群也可以通过“分享群”功能,意见将社群分享给更多的好友。而已经发展壮大的社群,签到、活跃等级、快捷群名片修改、管理员权限设置等使用的小功能,可以进一步促进社群形成“金字塔结构”,让社群的生态体系更加完善。
由此可见,地域类、垂直类、强兴趣类,乃至产品类、培训类社群,都可以借助QQ平台实现场景化社群运营的目的。而腾讯公司显然也看到了这一点,在社群时代对QQ进行全新的升级与改造,使其社群属性更加彰显。
所以,无论我们运营的社群属于哪一种类型,QQ平台绝对不可以忽视。甚至对于不少初创社群镭说,QQ平台应当成为社群运营的主战场–强劲功能所带来的丰富场景,是其它任何平台都不可以能比拟的。深度挖掘QQ平台的功能和场景,社群的运营便事半功倍。
4、百度平台–营销类、兴趣类、问答类
作为BAT三巨头之一的百度,其旗下拥有诸多平台,同样可以实现社群运营的目的。游戏是百度贴吧、百度知道、百度经验等,都会创造完整、统一的场景模式。
百度贴吧是百度最具有社群基因的产品。近年来几乎所有的网络热词都在百度贴吧诞生。百度贴吧的特点在于:以兴趣为中心,不断组件出各种兴趣小组,为各种兴趣爱好者的聚集提供了一个最便捷的方式,涵盖社群、地区、生活、教育、娱乐明星 、游戏、体育、企业等方方面面。百度贴吧的风格非常简洁,不想论坛版块过多。张让每个话题都可以被所有用户看到,受众群更广。
截止2016年,百度贴吧注册用户达到了15亿,主题总数35亿,贴吧数量820万,这样的数字是腾讯QQ难以望其项背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百度贴吧的社群发展壮大与否,与吧主及整个吧务团队有着直接的关系,即社群小秘书、社群意见领袖、社群活跃分子等等。所以,依托于百度贴吧建立的社群,品牌必须提升活动力度、吧务管理力度等,让整个贴吧始终处于高频次的活跃状态。
百度平台还有一个优势:基于百度搜索的“特权”,相关内容具有极高的搜索排名优化搜索相关关键词时,通过都会在首页出现。因此,在百度平台进行社群建设时,就应当灵活运营百度旗下的各类产品,大大提升社群、品牌的曝光度。
5、社群APP平台–知识型、兴趣类、活动类
微博、QQ、百度属于跨平台类互联网公司,它们诞生于移动互联网出现之前,在PC端与移动端分别布局,操作、编辑、发布页躲在PC端完成,并非纯碎的移动互联网平台。对于部分专注于移动端的社群而言,跨平台操作无疑费时费力,此时不妨选择APP平台入手,同样可以取得和好的社群运营效果。
1)知识类社群
知乎无疑是最典型的知识型社群。尽管知乎同样拥有PC端,但相比较界面设置、操作便捷等、无疑APP更为成熟。
知识型社群的重点,在于精准化:精准与某个知识细分点,不断深度解答、提问,让所有人都可以围绕某个核心点不断进行知识分享。而在这个社群中,一定要有一名“知识达人”成为社群意见领袖。
对于品牌而言,如何借助知识型APP平台创建社群?毫无疑问,培养出自己的意见领袖,集中于某个领域对网游的提问问答。一点意见领袖(最好为多个)在平台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就会培养出自己的粉丝,并渐渐在互动中形成社群组织。
2)兴趣类社群
兴趣的定义很宽泛,既可以是某种产品,比如文玩、创意制品,可以使某种爱好,如吉他、古筝等。对于这类社群,最适合的社群APP就是直播类,比如斗鱼、熊猫等等。无论文玩制作、吉他交流,都可以借助视频直播的模式,与网友建立密切关系。如果你的兴趣技能得到了网友的一直认同,解答非常专业,很快就可以发展处自己的社群,然后通过产品的销售、一对一辅导等渠道,实现社群变现。
未来对于个人而言,借助视频直播创造、发展社群毫无疑问是重点方向,甚至一个全新的名字已经诞生–网红经济。
依托社群的力量让自己成为网红,这对于草根群体而言,无疑是全新的创业机遇。
3)活动类社群
活动类社群,主要集中于陌陌等APP,其主打的“附近活动”为社群两点,可以不断吸引周边的网友加入。不过对于活动类社群而言,单纯的APP优势不能完全满足需求如公告发布,活动展示等。因此应当配合QQ群进行社群的建设,同事,作为移动端使用最广泛的社交APP,微信显然更加成熟,因此主打线下活动的社群,不妨多借助“微信群+公众平台”的模式进行–微信群组织活动、与社群成员互动,公众平台则发布活动信息,活动展示等等,这样才能让活动的分为更加突出,效果更加明显。
6、其它平台选择
1)微博群
微博也有一个类似QQ群、微信群的平台,同样可以起到社群运营的目的。尽管这些平台并不适宜直接发展社群,但是作为大型平台的补充,他们同样可以进一步推动社群发展。
2)阿里旺旺
3)YY
三、QQ群和微信群该如何选择?
在选择建群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选择?有人说微信活跃用户多,选择微信建群吧。其实这个不能根据感观进行选择。我们先看下一组数据:
该图为95后社交网络图谱,数据来源于腾讯科技企鹅智库。这里对人群的年龄进行了分层,分层95前和95后。
我们可以看到,不管95前还是95后,QQ的占比仍大于微信。
从腾讯发布的2016年Q2季度财报显示:微信和WeChat合并月活跃用户数达8.06亿。
2014年,腾讯第四季度财报显示,QQ月活跃账号数达到8.08亿,最高同事在线账号数达到1.80亿,这其中手机QQ用户贡献最大。
我们来对比下QQ群和微信群:
可见,QQ群从功能上、操作上、和可控制上都优于微信群。QQ群那么强大一定要用QQ群吗?
如果我们的社群面向学生的低龄群体,那么可以优先选择QQ群。
如果我们的社群功能要求比较低,并面向高端职场人士的高龄群体,那么可以优先选择微信群。
这里选择哪个社群平台建群不是绝对的。在创建社群之初,应该首先分析社群的目标群体,然后再选择一个合适的社群平台,这样才能创建一个更精准的社群。
作者:仪登贺,订阅号:社群控(ID:shequnkong),个人微信ID:yidenghe
文章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转载说明】  若上述素材出现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及进行处理:80880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