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做到这几点,那就是一个合格的B端产品经理,何为全栈运营:“能画prd,能管理团队,能亲自上阵开发”;但是随着经验的累计,我发现作一个合格的全栈产品,必须也是最终的就是要懂得运营。
那么运营对于产品有多重要呢?
举一个生动的例子,一个B端产品就像一个有血有肉人,一个好的产品经理就像一个整形师,可以看着那些好皮囊(模仿其他优秀产品),借鉴性的把身躯整的的有模有样,而且看不到任何刀口(比如某些大明星)。
当然做好这一步就已经不简单的,这不仅需要一定医术(产品设计与规划能力),还需要一定的解剖学原理(技术背景),但是这样也只能做一个很好的壳,离产品成功还相去甚远……
有个躯壳与骨架,下一步就是要补充血肉,这血肉就是产品的订单和用户,笔者现在在一家大型传统家装企业,当下也是急于转型,得益于老板的前瞻性,产品设计之初就是定位于平台,而不是本企业自用的BSS系统,这样在产品的架构上就会有天壤之别。
而且企业的定位也从产品的所有者,变成了产品的第一个用户;企业本身有大量的订单和用户,可以很好的检验系统的业务逻辑运转情况,也很好的解决了产品0-1阶段很多操作究竟打磨的难题。
本以为一切都在向着良性发展的路上前进,但是在实际落地推广上却困难重重,为什么一个切实能为用户带来价值(自认为)的B端产品,却很难推广?
相比C端新产品,用户的好奇心驱使和低成本,一上来就能有大量小鲜肉用户,产品经理考虑的就是如何继续拉新,保证存量用户,保证用户粘性即可;而B端产品却要先思考如何能让用户爱上产品,在保证功能基本完全和用户低学习成本上保持微妙的平衡。
如何引导B端用户接受产品,使他成为用户每天8小时工作上的伙伴,这就需要让产品经理从整形师进化到巫师的级别了,因为他要为这个产品赋予灵魂和生命,使用户与产品自发的产生互动,而这个过程就是一个运营迭代的过程。
可能有人会说,如果有企业做背书应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中央下个红头文件,不用系统的就扣工资不就解决了?
诚然这个方法简单粗暴能解决当下的问题,但是对产品绝对是饮鸩止渴,因为他极度的增加了用户对产品的负面抵触心理,不能长治久安,而且不能普世;因为你只能通过集权方式解决本企业问题,方法很难通用、复制。
那作为平台的初创期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慢慢分析。
笔者刚工作时曾经在电信行业从事过,那时候做移动一级BOSS系统,里面绝大部分功能到最后我离职都没有人用过,你说功能有帮助么?
身为开发人员我敢说“绝对有”,但是不用的原因多种多样,我现在接触的这家企业,也面临同样问题,我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点:
害怕变化,已经用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习惯,让在朝夕间修改,想想都是很可怕的事情;没有动力,不用系统也能干好工作,用了或许能更提升效率,但是又能有什么帮助呢(无法量化、预期),所以还不如按照现在方式,麻烦点也无所,反正习惯了;担心学习成本,传统行业的从业人员,都是靠经验来吃饭的人,多数人对学习新知识都是很抵触的,也觉得没必要;担心被替换,如果一旦使用系统,经验就不是唯一的价值了,担心自己随时会被替换,或者自己的经验会被别人模仿,降低自己身价。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其实要解决的还是深层次的问题,这四点,无论是在本企业,还是同行业其他企业都是同样需要面对,我们需要逐个击破。
对于习惯而言,有一个著名的公式就是15天养成一个习惯,君不看支付宝,微信的推广活动多数都是搞两周左右,两周大幅的红包返点或支付折扣活动,目的就是让一部分用户养成支付习惯,B端用户也是只要跨过15天这个煎熬期,后面就会慢慢变成习惯了;动力上需要平台或公司配套一些福利或政策,把产品与用户的利益绑定,那些淘宝商家那些动不动的“亲~给个好评:)”,都是发自内心的?那都是发自钱包的,因为好评直接影响下一笔订单;学习成本上,需要产品经理做好MVP,在保证核心业务能流转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用户的思考与学习成本,根据后期用户使用经验基础上,在逐步增加有价值的功能,给用户带来惊喜功能而不是负担功能;在担心被替换上,我个人认为不需要解决,就是要引入竞争机制,个人危机意识要好过企业危机意识,覆巢之下岂有卵乎,如果无法优胜劣汰,企业和个人可能都要面临被社会淘汰的命运,你不革命,别人就会革你的命。以上四点,不是一个人能或几个人能解决的,而是需要整个团队的默契配合,以及公司的支持,需要产品团队将公司看成是个社会,制定有针对性的运营方案和产品设计方案,通过每周的数据反馈,不断的打磨运营策略,从而引导用户接纳产品,从内心里愿意使用产品,让产品为用户,为企业带来价值和数据。
万变不离其宗,问题就那么几个,解决方案却有万千条,没有对的,只有相对最适合的,不断的尝试直到找到最优解。
文章来源:搜狐-成都办公伙伴
【转载说明】  若上述素材出现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及进行处理:80880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