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运营,每天的工作中都要做决策,总会面临非常多的“不确定”、“未知”的情况。例如公众号选题,不知道用户“口味如何”,该选择什么类型的内容;例如社群运营,不知道什么样的活动群员反响好、活跃高。你想干一件事,但是你完全不知道这件事用户认可不认可、接受不接受,做完了以后有没有意义,对关键指标提升有没有帮助。你很纠结。怎么办?
第一种办法,就是理性分析问题,用数据说话。
所谓精细化运营,利用数据对每一个决策进行佐证,并通过后续数据反馈再进行优化。
例如产品运营在推PUSH的时候,选择什么样的标题可以提升打开人数?我们想多推送一些时事热点,但不知道效果如何。那如果我们一直在对PUSH进行精细化运营,通过对过往PUSH的数据反馈进行整理分析,然后通过分析结果进行下一步的决策和调整,这个问题应该不难解决。
如果负责PUSH的运营有这样一张表格,那么在做很多决策时一定会轻松很多。
又好比我之前在某直播平台时,经常会计划上线一些小栏目,并希望借此提升某些用户的付费意向。但是又不确定这个项目的用户反馈如何,也无法确定是否会对付费用户造成影响及影响有多大。于是我们通过邀请部分用户使用测试版本的方法,让部分核心用户先使用产品,再通过用户回访、数据反馈监测来决定是否全面上线这个功能。
简单来说你想做的每一个决策,在做之前你就需要确定好可以用来验证这个决策是否正确的关键数据,并提前埋点收集整理监测。然后在拿到关键数据后,依照数据针对接下来的运营方向和节奏进行调整。不得不说,这种做决策、做判断的方法非常好,注重逻辑,严谨客观。但问题是运营成本和沟通成本都巨大。
尤其是当运营主导,需要部门之间协作配合时,你会发觉项目推进非常吃力。当然,如果你说我们运营部自己有技术,自己有数据分析,说搞就搞,那你是幸福的运营。而就我多年的工作经历,具备这样优质团队的公司并不多。更多的是部门间的相互扯皮,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在工作协调上,让人头大。和拼多多团队接触较深的人说过,拼多多可以做到上午上线一个活动,中午根据数据反馈进行分析,下午就能迭代改版一次并再上线,晚上根据数据反馈进行分析优化,半夜再上线一个版本。这样的迭代速度,真不是一般公司能够做到的。
第二种办法,就是感性路线,根据自己的经验与感觉去做。
具体做法就是先把自己变成一个深入、沉迷、典型用户,再让自己从“用户”视角去做决策做运营。
比如还是上面提到的PUSH推送案例,假如你把自己变成一个典型的直播平台用户,那么关于推送时间这个选项,你肯定会有深刻的认知。白天工作时间,肯定不希望收到任何推送。想象一下,一群人围在一起开会时,突然你的手机收到一条XX直播的推送,你会多尴尬?而夜深人静的时候,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开始享受自己独处的时间时,这时候一条推送,那它被打开的概率会有多大?
一旦你真的把自己变成一个专业、典型用户,那么你做一个决定的决策成本会非常低,而且如果决策正确的话,你获得的工作成就感会非常高。
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产品,在创立之初都是这样的流程。创始人自己就是产品的典型用户,并通过自己的认知,来进行大量的快速决策。这个逻辑听起来似乎很神奇,但它真的是有效的。但是坏处则在于,运营容易陷入个人思维局限,并很难突破。而且,让自己成为一个典型用户,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一旦这个点没有办法做到,或者做的不够深入不够典型,就容易出现一个人带偏整个运营项目的情况。“一言堂”,干好了就是故事,没干好就是事故。
方法一与方法二看起来像是水火不容,背道而驰的。但实际过程中,两种方法搭配起来往往更好用。通过第二种方法来判定什么一定不能做,哪些可以试着做一做,再通过第一种方法来确定什么一定可以做。
你是某公司的新媒体运营,负责公司新媒体的工作。那么内容如何选择,是否要追热点,哪些内容是绝对不能触碰的,哪些内容是用户会感兴趣的。当你把自己“培养”成自己的典型用户后,根据自己的经验与直觉应该不难做出决定。用户在你这是想看到热点内容,还是想看到更专业剖析更深入的内容。有哪些方面的内容是绝对不能触碰,否则肯定会大量掉粉的。而确定了这样一个大方向后,当你决定深耕专业内容,而这些内容发出后,阅读量如何,转发量如何,用户反馈如何,大家是不是真的喜欢看。
然后,再根据数据反馈进行调整优化。
社群运营也是一样。不同的社群都有不同的调性,而调性这个东西很玄乎,它确实存在而你又很难解释清楚。那不同的社群组织什么样类型的活动,这个就非常需要主观判断,哪些活动可以试一试,而哪些活动绝对不可以。然后再通过那些试一试的活动数据反馈,进行下一步的优化调整。
说到这里,很多人肯定会有一个问题。
那些你认为需要自觉判断的,难道就不可以根据数据反馈来做决策吗?
其实可以,但是有些问题数据无法反应。例如还是上面社群运营的案例。有些活动可以尝试,有些活动不适合尝试。那这些不适合尝试的,如果去做了数据一定会差吗?我认为不会,反而短期内数据有可能会更好看。但是从长期来看,这些不符合社群调性的活动对社群的长期运营并没有任何益处,所以短期内的数据也许会好看也许不会,但是对长期调性的影响确实肯定的。而当数据反馈看出长期伤害之时,已然晚了。所以很多时候典型用户的视角,是可以规避一些长期风险的。最后我想说,一个好的运营,是需要能够在这两种状态间不断切换的。
本文转载于微信公众号:用户运营玩起来(ID:happy_yiyi517),未经作者授权,禁止转载。
【转载说明】  若上述素材出现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及进行处理:80880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