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r,
非常感谢你们的辛苦组织,也很幸运能参加这次活动。在写的过程中,我也有想是对技能收获的总结,还是我对几块的思考。最终我觉得技能方面大家通过PPT,你们的资料就能学习很多,我无须赘述,仅分享我的几点收获。见附件。谢谢鼓励。
文:秋景 | 微信号:iqiujing
1.走出去,扩大你自己的小世界
其实我不是一名真正运营,确切的说我是一名市场推广,大学毕业期间,不想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糊里糊涂的进了市场部,开始学习SEO,然后又糊里糊涂的被老大安排去做SEM,而这一过程就是两三年,我已跳转了三个行业,最终落脚互联网金融行业。2014年,我所在的公司APP上线,于是我开始学习摸索移动端的推广方式,尤其是APP的推广方式,然后接触运营。我并不擅长职业规划,擅长的是随机应变,并且努力做好当下,机会一个接着一个来,我也乐此不疲的迎接一切,越干越起劲儿。
2015年我进入了一个创业团队,节奏忽然乱了,一切从头开始,没有成熟的产品,没有品牌积累,没有足够的预算支撑各个渠道的试错成本,我凭着以前的经验和积累开始尝试各种我能尝试的渠道,有的渠道有短暂的用户爆发,而有的渠道几乎没有带来任何用户。
而在这过程中,产品面临行业政策和用户增量的双重考验,努力许久,但距离起点并没有走多远,诸多努力的失败慢慢磨掉了我初始投入这个项目的激情,这点我当然不能允许,无论是工作,生活,爱情,我都不能容忍自己忘了初心,是时候该跳出自己的圈了。很巧,一个朋友给我发来一个链接,运营小咖秀北大沙龙,我赶紧填写报了名,满怀期待的等着活动的到来。当天的会场,很是激动,同样的年纪,同样的梦想,同样的激情,大家在一起思想碰撞,感觉我的初心回来了,浑身充满力量,未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2.站在渠道的角度考虑,豁然开朗
无论是运营还是推广,最核心的是根据自己的产品定位找到精准用户,所以我平时恨不得把全部注意力百分之一百的放在研究产品的用户上。直到会上拔刀刘的一个提问才让我瞬间明白自己以前错在哪里。在我去筛选渠道的时候,我从没有站在媒体的角度去考虑过媒体商业化的本质是什么?
商业化的本质就是通过有限的流量获得更多的收入。听到这,我开了个小差,想到了曾经和今日头条的一次合作。14年5月份的时候,今日头条尝试和P2P平台进行广告合作,当时提供了几种的推广形式,但并不是所有形式对所有P2P平台都开放。我当时就极力争取其中一种有利于直接注册转化的广告投放形式,但头条就是不同意,今日头条的伙伴对我说“我们要商业化,但是我们更要保护我们的用户,不想大部门的平台到我们这以暴力的方式去洗用户,而是希望你们能尊重我们的用户,以更合理的方式来让我们的用户认同你们,并成为你们的用户”。
我们跟任何一个媒体合作,都要尊他们的用户,这本身也是对我们自身的一种负责,哪怕效果慢一点。精耕细作是最虔诚的方式,你带来的用户也会感受到你的虔诚,成为你真正的深层次用户。
活动笔录稿之一
3.永记推广的本质:曝光+转化
任何一个推广方式,都是通过曝光,获得一定的转化用户。只有增加了曝光量,才能获取更多流量;只有降低流失率,才能降低成本。任何一种推广方式我们都要从这两个角度去着手,而不是偏执一方。比如在分众传媒、地铁上做广告,可以通过大量曝光增加品牌知名度,但用户怎么转化呢?负责这块广告的人可能会说我的目的是曝光,无须为转化负责。是这样吗?我们看看其他人的努力,不少平台在这类广告中加入搜索框,引导用户去百度搜索品牌词访问网站,或者引导用户去某个应用市场下载APP都是对转化的考虑。我们在进行推广过程中一定要永记推广的本质就是曝光+转化,要增加曝光,更要提高转化。
4.产品是1,渠道是后面的0
最后的PK环节,嘉宾们对产品和渠道谁重要做了精彩的辩论。其中一位嘉宾精准的表述了二者的关系:产品是1,渠道是后面的0。因为分工的不同,在一个成熟型的公司可能感觉不到产品和渠道的密切关系,只是日常的一些沟通。但在创业团队,在产品初创时期,你会深深的明白这一点,没有产品的1,后面的0再多也没有用。好的产品需要好的渠道推广出去,让更多的用户使用,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必然会有一些反馈,比如appstore里面的评论,又会是接下来产品迭代的一个参考。更完善的产品,有一定的优势,在推广起来也会更轻松。
5.一场永不停歇的数据马拉松
当我听到余总在台上说这是应用雷达宗旨的时候,我觉得这句话更应该是每一位运营人的坚持。数据获取能力和分析能力决定了运营能力。数据才能揭露真相,我们往往被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所欺骗。只要看看自己数据和竞品数据就知道我们和竞品差了多少,只要看到APP迭代前后数据对比就知道这次迭代是否更有意义,只要看竞品在同一渠道的推广数据就知道我们的产品和我们的渠道推广能力和别人是都有差距。想知道一切的答案,去看数据吧。
在这场数据的马拉松,我们也该有我们的坚持,不少公司通过各种手段,刷网站注册数据,友盟后台数据,刷APP各大应用市场下载数据,一个很一般的APP在一个应用市场动辄几百万的下载量。这样刷到底是为了什么,这样刷在给谁看呢?这样刷下去市场还是良性的吗?这背后又是一场什么样的危机在等待我们呢。
每一种推广方式都是一个利器,兵者,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也。希望我们每个运营人内心有自己的坚持。(完)
运营小咖秀@顽皮木偶 侃侃:
感谢秋景的来文,感谢所有参与活动的朋友,感谢在远方默默关注运营小咖秀沙龙活动的朋友们;谢谢你们~
活一口气,点一盏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初心,是一种纯粹;纯粹,也代表者诸多的累与泪;
幸好,累与泪,都是为初心而战;初心是一种意愿,一厢情愿的同时,能得到诸多认同与鼓励;秋景的文,真心让偶感动,情不自禁而不知所以;唯默默伤感又欢欣之余,回馈一个词,两个字:谢谢~
木偶不才,第一次沙龙活动是在微软大厦,感谢微软朋友赞助的场地;那次活动请了四位嘉宾,分别从产品运营,渠道运营,内容运营及新媒体运营四个方面为大家诠释什么是运营;
结束后,有小伙伴问我,为何这次主题不是单讲其中一个内容,这样就可以分析得很透彻;这个世界缺少的是人才,而不是全才,为何我要让活动内容如此多元化呢?
因为我是运营人;我学的是设计,但不甘心原理缤纷梦想的互联网,自学SEO,在一家教育机构担任推广专员:有趣的是,当我用两个月时间把网站的pr优化到4后,发现自然来访的量远远不能满足我们招生的需求;于是乎,开始做推广,现在你能想到的几乎所有当时互联网渠道,我几乎都做过尝试:社交平台,新闻源,知识问答系统,百度当时所有的业务,线下沙龙,线上付费课,哪怕水军,负面信息处理等工作都有做;
然后我做SEM,在百度学习了很多次关于后台结构,方式方法等内容,同时还白得了很多百度的奖品,还有在百度搜商的了个二等奖:ipad mini;
总之,互联网很多东西都有了接触;突然一天觉得脑子被所谓的条条框框缚束住了;整合营销,呵呵,潇洒的摆摆手,背了一个背包,南下漂流去了;
漂流的过程中,做了两件事:
1.与朋友办了一个兼职平台,懂得了什么是创业,什么是渠道,什么是为给员工发工资而愁得想屎,懂得了有什么样的员工一起,让我在陌生的地方突然间有了威望;更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用户以及什么是口碑;
2.活动执行,包含路演,明星见面会,促销,培训,打架……多少教训后才懂得凡事都靠自己来才最踏实,该独断的时候不能犹豫,玩的时候肆虐的玩,但工作的时候就得多一份专注;
15年末,我又回来了,回来后才知道,这个世界多了叫App的东西;多了叫运营的职位;根据以往的经验,我很快融合了进来,写过一些文章被大家评为最实在的干货,也有了一点点地关注;
之所以上述大面积关于我历程的白话,是想结合我自己的切实感受,一个过来人的看法,为给了我一点点关注的朋友们送上忠告:运营不是个技术活,不限于一个ASO,或者新媒体运营;运营是一个会动脑子思考的人;有对产品的认识,有对渠道的认识,有对用户的认识;然后找到三者之间所关联的点,以此作为一个产品运作的方向;
所以,第一次沙龙分享的面有点多;以至于很多朋友听得懂新媒体,却听不懂ASO,听得懂渠道听不懂内容;
这是我急于求成的原因,所以在第二次,在北大的沙龙活动中,我保留了原先沙龙分享的形式,由四位嘉宾分享干货;第二个环节,我拟以辩论赛的形式为大家分享干货;辩论,只有两个概念:对 or 错;
我想通过这个环节,让运营的朋友们明白,不是做好产品就可以酒香万家,也不是做好渠道就高枕无忧;每一个独立的产品,都有自己的路要走,路不同,所以要参考很多很多的路;
产品组:有分类排行榜第一位的墨迹天气,有新产品当妈啦,有运营产品的大牛,爱分享的拔刀刘;
渠道组:百度应用市场官方嘉宾,有数据监控平台应用雷达,有新产品分分钟,还有一个备留:真正的渠道波波先生;
我在选择各组成员时各有针对,只是想以这样的形式,可以得到一个答案:一个每位运营人心目中不同的答案;
事前,好怕辩论会出丑,毕竟是前无先例,我为先锋;不过整场下来据大家反馈还不错;啦啦啦,得到这些反馈让偶乐开了花;看来这个环节是可以保留进化,干活,是碰撞的火花,而不是一个人的人云亦云;这点,我一直坚信;
扯得有点远,感谢秋景的分享;四月份的沙龙活动已经开始筹备了,无奈运营小咖秀只是一个单纯的微信号,有乐于分享的大牛,有场地或奖品赞助的小伙伴赶紧跟木偶君(微信号:kuko1028)约起吧;啦啦啦,木偶好穷的~~
最后,再次感谢所有分享的嘉宾,所有聆听的朋友,所有支持活动的亲人……我爱你们,只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