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移动应用并不容易。突然间,“越多越好”已经不再是问题的答案了。网页上能做所有事,这不会是个问题,但应用必须仅做到刚好。
会话长度不再以小时甚至分钟计算,而是开始以秒计算。软件必须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让生活更充实,而不是取代生活。速度和简洁成了成败的关键。归根结底,必须要有特定的功能。
从网页到移动应用的转换是一个哲学问题,而不仅仅是减少功能来适应一个更小的屏幕那么简单。科技巨头们需要研究这种哲学,但不能在图书馆里,而应该在我们口袋里的这个实验室里研究。不管是自主开发的还是买来的, 独立应用让那些老一辈的公司知道了移动应用对他们意味着什么 ,即使它们已经死了。这就是各个公司不断推出和收购它们的原因。
Dropbox 从 Mailbox 那里知道了什么是效率,也学到了如何专注。Carousel 则教会了 Dropbox 如何把呆板、机械的东西做的更有人味,虽然代价也不小。Rooms 让 Facebook 对培育社区有了更深的了解,但也表明社区的发展是强求不得的。Slingshot 展示了创造的艺术也可以是沉浸式的,不过巧妙的点子和革命性的东西之间还是有区别的。
Square 通过 Order 试水订餐这个大市场,但最终发现收购 Caviar 比重建一个新应用更容易。#Music 迫使 Twitter 拥抱多媒体,即使消费多媒体并不需要一个新产品。eBay 希望用 Now 加快送货速度,但也发现用户并不需要它。谷歌用 Helpouts 考察人性的缺点,结果发现人类并不会过多地表露感情。还有 Songza,谷歌想试试浏览音乐而不是搜索音乐,最终发现最好把二者结合起来。
当一个学生毕业时,没人会觉得这个学生会扼杀自己的学术生涯。当然,有一些学生会留校做研究,把他们上学时的实验变成长期研究项目。但更多的学生会把他们学到的知识用在建造更大、更好、更实用的东西上。
所以,如果把应用的关闭比作死亡,那么让我们记住它们做出的贡献以及他们所需的资源吧。它们中没有人认为自己应该和前辈一样出名,它们前辈雄厚的财力也让它们的失败显得不那么惨痛。
重要的是,它们对人们的指导应该多于误导。我认为它们中的大部分都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