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游戏几年前从付费模式转向免费模式(F2P),大厂在免费榜竞争,付费榜成了独立游戏的温床。但自2014年开始,付费榜便被不少游戏厂商盯上,而到了2015年,付费榜已经变成变成了不少游戏大厂冲榜的主战场,冲榜成本也一度被拉高,付费榜对于玩家选择游戏的参考价值也在不断下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付费榜还有机会扭转趋势吗?
一、成功有限:《纪念碑谷》全球2.5年收入≈美国畅销游戏第100名1年收入
这两年能够在付费榜获得百万美元级别收入的恐怕只有《纪念碑谷》、《迷失之地》和《Minecraft》。这三款游戏在Google Play和App Store上都被大范围推荐,且分别获得过App Store和GTTV评选为最佳年度游戏。
《纪念碑谷》获取的收入逼近700万美元(从2014年3月发行至今),这是付费模式营收最好的游戏的情况。而根据调研公司Newzoo提供的数据,在美国地区,2015年至少有100款游戏的iOS年收入可以超过700万美元。中国地区也有100款游戏的年收入可以超过250万美元。
由此对比可以发行,付费榜上TOP3的游戏两年半的收入才勉强和美国区年度畅销榜第100名的游戏营收持平。
而本月《纪念碑谷》的限免活动更是让行业人看清付费游戏已经不可能重新主流。12月3日,上线一年半的《纪念碑谷》首次限时免费。第二天便出现在132个国家的下载榜TOP10中,且在畅销榜表现也直逼历史最佳记录(历史最佳:同时在38国进入畅销榜TOP100,目前同时进入35个国家畅销榜TOP100)。可见即使是《纪念碑谷》这款游戏在免费榜也更有优势。
二、付费榜曾经风光无限:2010年畅销榜手游TOP100几乎来自付费榜
发达国家的玩家最早都倾向于选择付费游戏,他们并不相信“免费的午餐”能有多好,而且也不希望在游戏过程中掉入研发商设置的消费陷阱中。2010年2月8日,App Store美国区游戏畅销榜TOP100中有97款游戏来自付费榜,中国区有93款游戏来自付费榜。
早在《愤怒的小鸟》时期,人们还是非常乐意通过支付0.99美元这种小额费用来换取娱乐。
三、平台回天乏术:App Store亦无法扭转付费游戏颓势
但是近几年来,玩家似乎都达成了共识,开始选择免费游戏。免费模式下,玩家可以试玩以后选择消费或者放弃游戏,这种让玩家更有主导权的模式慢慢渗入,全球玩家开始倾向于选择免费游戏。不再愿意为没有试玩过的游戏付费,F2P模式越来越深入人心。
于是,2011年到2013年期间,市场变化迅速。2013年底,F2P游戏为App Store贡献了90%的营收,为Google Play贡献了98%的营收。
就今天的中国区AppStore畅销榜来看,TOP100游戏仅有7款来自付费榜,而这7款中还有4款式上线仅一周的游戏(付费榜冲榜成本低,还属于冲榜阶段。美国畅销榜中也仅有《Minecraft:Story Mode》、《Minecraft:Pocket Edition》和《NBA 2K16》3款产品来自付费榜。
有些游戏从业者认为F2P模式让人感到羞耻,游戏不仅是产品,也应该是一种服务。F2P在游戏过程中的引导消费或插入广告很大程度上影响用户的体验。当然这些对F2P持反对意见的人也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建议,认为App Store、Google Play等平台能够为付费游戏提供更多的支持的话,付费游戏还是有希望重新成为主导的。
实际情况却是,App Store有努力过,但是依旧无法挽回付费游戏地位。2015年春节期间,App Store推出了无应用内购游戏专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大力推广付费游戏。
Pocketgamer.biz上有位游戏观察人对此举措表示:成功的免费游戏开发商已经赚得盆满钵满,能够通过其他广告渠道来推广自己的游戏,App Store推荐对他们来说已经没有这么重要了。何况App Store甚至都无法保证将免费游戏推到畅销榜上去。
还是有很多研发团队希望付费游戏能够重新回到主流,但是从榜单上并没有看出这种趋势。App Store如此,Google Play(12月9日)美国畅销榜单上也仅有一款游戏来自付费榜。
通过观察近两年的畅销榜单可以发现,F2P游戏的地位愈加牢固。F2P成为主流,大厂纷纷扎营免费榜。资本、资源和经验都远落后于大厂的独立开发商或中小CP无很难在免费榜单找到立足之地。
总结:
F2P模式席卷全球,付费榜从主流变成独立游戏的温床,而现在又沦为大厂冲榜基地,昔日辉煌已经难回。而付费游戏难以冲上畅销榜,导致其研发商缺乏投资者,由此形成恶性循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