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极客公园同硅谷著名投资机构和孵化器 GSV 共同举办的 Pioneer Summit 中国创新论坛上,「墨迹天气」创始人兼 CEO 金犁向来自硅谷的科技企业和投资人讲述了「墨迹天气」 4 亿用户背后的故事和未来的规划。
一个关于天气的梦想如何改变四亿用户的生活
我是一个好莱坞迷,2012 年曾看过一部灾难片叫《海啸奇迹》,讲的是 2004 年印度洋大海啸。我经常在想,如果这件事情发生的时候有「墨迹天气」,这么大规模的灾害至少会提前 24 小时推送到数亿用户的手机上,避免悲剧的发生。这样的想法,让我更加坚定我最初的选择没有错。
这个不错的决定就是在 2009 年离开了诺基亚,开发了「墨迹天气」第一个版本。
墨迹在中文的意思是「毛笔写出来的墨的痕迹」,是很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名字,对中国人来说很好记。虽然有一个这么传统的名字,但是我们一直在追求改变。
「墨迹天气」成立到现在 5 年多,已经积累了 4 亿用户,4 亿是什么概念?16 亿中国人,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下载过「墨迹天气」,4 亿的个人注册用户数超过了美国人口总数。
同时,在「墨迹天气」上,我们每天有超过 5 亿次的天气查询需求,这个数字甚至要大于 Twitter 每天发帖量。
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北京的城区面积约等于 6 个旧金山的大小,当北京东边的人们正在晒着太阳享受下午茶的时候,西边可能正在下着倾盆大雨。
那我们怎么解决让每个用户都觉得准确的问题呢?
首先,我们让空间的颗粒度变小。「墨迹天气」现在支持全球 70 万城市的天气查询,在中国,我们深知可以细化到城市的行政区域、县级、村、街道的级别。
但是,这样就够精细了吗?我们的答案是「不够」。
于是,我们提供了按照用户所处位置提供的天气,精确的计算一个位置未来的天气变化。并且通过「实时推送」提醒用户。当你悠闲的在街上散步的时候,你可能不知道一块降雨云将在 10 分钟后和你相遇。这时候「墨迹天气」会给一个提示,「10分钟后会下雨」,点进去以后,还可以看到这场雨的持续时间。
同一个城市的不同位置,用户可以看到跟自己更贴近的天气情况。我们使用雷达降雨等资料,结合机器学习的算法,提高了预报的精细化程度,更是达到了 80% 以上的准确性。
在这样精细化的空间和时间的要求,无疑提高了对天气预报准确性的要求。
每个人都是天气预报员
2009 年,「墨迹天气」开始改变用户天气查询的习惯;2011 年,我们联合中国气象频道推出灾害预警,成为获取气象灾害信息的新渠道; 2013 年,「墨迹天气」首创时景天气——实时天气照片的众包平台;到 2014 年,我们发布了「墨迹天气」的空气质量监测设备「空气果」。
我们一直在寻求突破和改变,这也是「墨迹天气」特有的做法。我们拥有庞大的用户数量和覆盖度,通过「众包」的方式,每天收到数十万用户的实况天气报告。
通过「众包模式」,我们搭建了全球第一个提供实时照片分享的平台——时景社区。上面会显示全世界各地用户实时上传的照片。用户上传的每一张照片都基于 LBS 定位技术带有位置标签,这使得他们上传的照片具有更大的意义——除了代表他们的当下的心情更表明了当时当地的天气。
上面这张照片背后的是定位和图像识别技术,这无形中为「墨迹天气」增加了遍布全球的天气纠错员,这些用户自发提供的照片,「墨迹天气」后台智能识别技术可以根据照片信息自动进行天气信息校正,真正实现了 UGC 辅助 PGC,PGC 指导 UGC 的良性循环。
对我们来说,照片不仅仅是一张照片,而是时间、天气、定位、穿衣等综合信息。这对于「墨迹天气」来说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从一个 App 的发展阶段来看,社交属性是一个重要的关键节点,这种基因会进一步提升用户粘性,增加用户对应用的使用次数和时长。
我们做天气的准确性提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采集了不同的数据源,并通过机器学习的方法进行智能校准。
另外,也在传统的天气预报模式基础上,「墨迹天气」结合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研发了自己的分钟级预报天气、空气的预报方案。
这些改变使得「墨迹天气」的准确性得到了不断的提升。
除了天气预报,「墨迹天气」还能做什么?
说回我们刚才提到的电影,抛开极端天气带来的灾难和损失,其实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都在追逐它们。比如美国是一个龙卷风多发的国家,我知道每年都有许多人追随龙卷风的脚步,并用相机、摄影机记录下它的样子,BBC 也会每年专门拍摄这样的纪录片。这里面是一个巨大的需求。
「墨迹天气」轻社区发布之后的反馈让我们欣喜,用户会主动自发组织「主题摄影展」。用户的高质量内容和默契程度,让时景社区经常会在一些特殊时间段呈现别开生面的效果。这是刚刚过去的中秋,我们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超级月亮」。
根据数据统计,一个人一天的 70% 以上时间会在室内度过。相比美国,中国人更关注空气质量。正是抓住这个需求,我们把室内的「小气象」连上了Wifi。「墨迹天气」的用户都是关注生活,希望提高自己生活品质的人。他们关注生活健康,家庭、工作的环境对他们来说尤其重要。
这是一次尝试,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增加「墨迹天气」传感器的数量和覆盖范围。是一件很困难但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当上亿用户通过「空气果」把环境数据上传到墨迹云端时就会形成一个庞大的传感器网络,通过云端大数据分析,可以让我们更细腻的感知环境,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环境感知的每一次精细化,都可以使它更加无缝的连接到人们生活的场景中。室内和室外的结合,把人们的生活场景描述的更加完整化。人的一天有方方面面的需求,环境变化,影响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决策,比如我们的测试数据中,下雨天打车的需求,是平时的 4 倍。
未来这些决策会更加容易,比如马上会下雨了,不方便出行,看到天气通知的时候,就可以立马一键叫个 uber。结合环境变化,和人们的需求,形成对人的服务;另一方面,提升资源提供方的资源利用率。
天气应用的未来,不应该是一个用户想起来才主动去查看的东西,未来会有更强的感知能力,感知环境的变化和场景的变化,人与环境的信息更加无缝的连接和交互。「墨迹天气」的梦想不止是个小小的天气的APP,更是未来一个重要的能力,甚至是生活服务的供需资源匹配的一个更好的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