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互联网络中心(CNNIC)发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内容显示,截止2015年6月底,我国微博客用户规模为2.04亿,网民使用率为30.6%。相比之下,在2014年12月,微博的用户规模为2.48亿,网民使用率为38.4%。半年时间,微博使用率大降17.9%。
微博被唱衰早不是一天两天,这次公布的数据也大都符合预期。不过,小编发现,在大环境没落的情况下,新浪微博(以下称微博)用户不降反增,用户占比提高到69.4%。同时,根据前段时间艾瑞报告来看,从去年10月到今年4月,微博月度覆盖人数净增长4800万,增幅高达41%。另外,微博在应用月度覆盖用户规模上的排名也进入前五。截至美股收盘,微博报收于14.92美元,涨幅2.19%。目前微博市值约30.36亿美元,只相当于2013年阿里巴巴投资时的估值水平,但是现在各项数据似乎都在表明微博正在回归,那么是什么支撑起微博背后这些翻红的数据呢?
第一,竞品消失。在中国,做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同质化。先是模仿国外的产品模式,一旦效果不错,便会引来多家平台进行模仿,微博就是如此。四大门户都做微博,但是只有腾讯微博跟新浪微博用户量基本相当,另外两家用户量占比很少。不过,最后腾讯微博由于激励和动力不足,加上运营水平落后,导致其逐渐衰落,用户活跃度急剧下降,最后只能退出舞台。所以说,国内市场上微博已经没有与之同等级的竞品网站,已经成为当下社交媒体平台一个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明显出现用户回流现象。
第二,阿里推动。2013年,阿里巴巴在微博上市前进行投资,后续两者在数据社交、支付方面进行了深度合作。可以说,阿里不仅给微博发来了货币潜力,而且共同创造了一个移动商务社交体系。
第三,商业化模式被认可。从微博公布的截至2015年3月31日的财务报告我们可以看出,微博一季度净营收963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3%,净亏损29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缩减94%。同时,广告业务营收7920万美元,同比增长53%。月活跃用户数量(MAU)同比增长38%,移动端MAU同比增长57%,增速创下上市以来之最。广告营收以及用户的大幅度增长,表明微博的商业化模式已经逐步被认可,从而可以导入越来越多的用户。
微博还能撑下去吗?
表面上,微博看似前景无限,大有回到昔日盛行之势。不过,透过这些“华丽”的数字背后来看,微博要想真正回到当初的巅峰状态,仍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首先,创新能力不足。从微博成为至今,一旦出现娱乐等独特性话题时,往往会引起大量用户的聚集讨论,用户活跃度会非常高。但是,如何加强普通用户之间的互动,以及创造出更多的有趣话题,而不是仅仅围绕着一些大V,是其需要正确认识并提升的地方。
其次,电商化,用户体验差。微博7月7日在北京发布微电商战略,宣布将联合以阿里、微卖等为代表的重点第三方合作伙伴,共建以兴趣为导向的移动社交电商体系,这明摆着就是要把微博变成阿里的流量入口和广告集中营。目前,在微博上,到处都充斥着商业广告,并且具有强迫性,让用户已经感到非常不舒服,这次彻底搞微商,用户体验更会大打折扣。
同时,微博先清粉,后卖粉的行为,更是引来了大量的用户以及一些大V的吐槽,纷纷指责微博无节操。
最后,与政府的关系没有处理好。在中国特色制度下,微博对用户发布的内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监管,导致用户的活跃性下降,并带来了糟糕的用户体验。深究其因,是微博无法处理好碎片化真相理想与中国政府的关系。
新浪微博目前的股价不到上市当日收盘价的80%,今年初时甚至一度跌到只有那时的60%。现在新浪微博的市值约为30.36亿美元,只相当于2013年阿里巴巴投资它时的估值水平。同时,在微信繁荣发展的背景下,微博要想避免成为下一个人人网,在内容创新、用户体验以及处理政府关系上还要投入更大的精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