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盈利:从玩游戏到制作游戏,再到创建属于自己的世界,其实只需要一个舞台,以及尝试踏出的这一步。
经过两轮比赛激烈的筛选,姚少博拿到了2015微软“创新杯”中国区总决赛的“入场券”。“创新杯”对于他并不陌生,早在去年,这位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研三的学生就拿到了中国区决赛游戏组的二等奖。谈到为什么今年以个人游戏开发者的身份再次参赛,姚少博有些不好意思,“去年是来见世面的,今年是真的在创作。”
半路出家的“游戏开发极客”
对于本科学数学的姚少博来说,电子游戏与篮球、历史军事等一样,只是他单纯的兴趣爱好。经历了一番如何将爱好与未来职业统一起来的深思熟虑之后,姚少博锁定了游戏开发,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学习软件编程。姚少博说自己虽然一直对游戏开发感兴趣,但一直没有遇到一个契机去真的动手做起来,直到去年他从事模型驱动开发的导师在课堂上介绍并大力推荐了微软“创新杯”这个平台。
在导师的介绍下,姚少博组队参加了2014“创新杯”比赛。参赛作品《Let Me Fly》是一款基于物理法则运行的益智类手机游戏,玩家需要运用不同道具改变风向及风力大小才能顺利通关将主角送到目的地。“决赛时评委老师评价玩法十分新颖,这对我来说是很大的肯定,我的梦想就是要做一款没人做过的游戏。”
首次制作的游戏就进入了微软“创新杯”中国区决赛并获得二等奖,对于常人来这已是很不错的成绩,但性格沉稳的姚少博并没有沾沾自喜。“去年的作品很不成熟,当时确实想把它做好,但是功夫还不到家。”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个人游戏开发者,这一次的参赛让姚少博完整地体验到了从主题故事策划,世界观构建,到底层代码编辑、美工制作等一系列游戏开发与制作的流程。“创新杯”为少博提供了一个“试梦”游戏开发的平台与契机。
除了获得继续从事个人游戏开发的信心,少博还提到,通过“创新杯”,他很快增进了对游戏开发与制作这个行业的了解。经过评审们的点评和参考其他参赛作品,他很快意识到并修正了自己作品的不足以及自身游戏制作水平上的不成熟。除此之外,在“创新杯”的平台上,他还结识到了与许多他志同道合的同龄人。例如与同组决赛第一名获得者,来自华南农业大学的单鑫私下的交流就对他启发良多。“去年参赛时对软件吃得还不透,而且编程思想还不是很成熟。单鑫给我介绍用哪个技术能够做到什么效果,还跟我传授了游戏引擎要怎样弄才能更高效的经验。”微软为参赛者建立了微信群,选手们可以常常互相交流技术经验和分享心得体会。
从制作游戏到创造世界
在决赛之后的这一年里,姚少博从“创新杯”这个平台出发,接触了更专业的行业体验和资源支持,也让他更加坚定了未来从事游戏开发这一职业的信念。“创新杯”让我接触到了真正的业界从业者包括投资者,之前本来没有什么信心往这方面发展,但评委老师给我介绍了很多其他的资源和机会。”凭借着比赛中出色的表现,赛后姚少博有机会进入了Kabam(卡巴姆),一家美国大型多人社交游戏开发公司进行实习,更深入地了解游戏开发的系统性流程。同时针对自己在技术层面的不足,尝试使用不同游戏开发软件来了解它们之间的特性与优劣。
经过近一年的累积,今年独自开发的参赛作品《Traverse》便浓缩了过去一年自身游戏开发能力的提升与思想的成熟,他能够投入更多精力挖掘游戏的趣味性,做出的作品也更加有创新性、更能体现自己的理念。
在姚少博看来,游戏制作就像上帝创造世界一样,制造者通过主题故事和核心玩法等规则的制定为这个世界创造出一套秩序。谈到自己的游戏制作理念,他用了“守序的自由”五个字来概括。“我希望让每个玩家能在游戏世界的秩序下享受到游戏本身的乐趣和自由开放的特性。”
微软“创新杯”不仅为像姚少博这样的青年创新人才提供了一个能够尝试实现梦想的平台,为他们提供技术和经验指导,更是为他们“尝梦”之后的“试飞”打造了一个空间,一种他们可以触及更多资源的生态。
比如姚少博口中那个“给了他极大启发”的同届参赛选手单鑫,是去年“创新杯”中国区决赛游戏组特等奖获得者。在连续参加2013和2014年两届微软“创新杯”比赛并获得不俗成绩后,单鑫已经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并开始为Xbox主机开发游戏,向他“做出精品游戏”的梦想踏出了坚实的一步。
谈到未来,谦虚稳重的姚少博表示,无论这次参赛的成绩如何,他都希望能够先在行业里历练一番,积累经验。“我觉得自己现在还是处在学习的过程。如果创业,一开始特别努力可能侥幸会取得一些成绩,但上限可能不会很高。先慢慢地学习,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再成立自己的游戏公司。”
从玩游戏到制作游戏,再到创建属于自己的世界,其实只需要一个舞台,以及尝试踏出的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