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的概念下,互联网医疗被热捧。近日,国家卫计委新闻发言人宋树立一番“互联网上涉及医学诊断治疗是不允许开展的,只能做健康方面的咨询”的表态,引发了互联网医疗行业是否会被叫停的争议。
其优势体现在,通过互联网与医疗的结合,实现医疗效率的提高、医疗成本降低和诊治便捷化,是无可争议的未来医疗发展趋势。而此次卫计委提出的禁止互联网医疗诊断,实则指的是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医疗。远程医疗在未来的趋势,是将传统医疗的生命信息采集、监测、诊断治疗和咨询,通过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大数据分析与移动互联网相连,从而令患者的数据可自由流动与分享,便于实现跨越空间的医生会诊。但我国当前的远程医疗主要形式是,患者与医生通过网站等互联网方式沟通,根据患者描述症状进行诊断。
可穿戴医疗设备的普及还很遥远,但是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看病难看病贵离每一个人都很近。在同样的互联网医疗大趋势下,中国对互联网医疗的需求因其自身的特点而有着不一样的走向。由于我国长期以来都是医生定点执业,而分诊与转诊制度在实施中效果十分不理想,医疗资源大量集中在发达地区的三甲医院,这也是为什么产生了生病“不问医生问百度”的现象。于是,互联网医疗在中国被寄予最大希望的功能是医疗资源的再分配,以及降低就医成本。
在实体医院常常人满为患的情况下,互联网医疗的便利性已经无须赘言,但是我们不能为了追求便利而牺牲医疗安全保障,用巨大的医疗风险来换取一时的便捷。
首先,互联网医疗从业者的资质尚未明确,很可能出现假医生、冒牌专家大行其道的情况,对患者的医疗安全造成极大威胁。一些不法之徒始终觊觎着医疗行业的利益蛋糕,就连面对面诊疗都难免出现浑水摸鱼的医疗骗子,互联网医疗的潜在风险更是不容忽视。套用一句经典互联网名言所说:你永远不知道,在网线的另一端,为你进行诊疗的是一个人,还是一条狗。
其二,真正合格的互联网远程医疗程序应该相当严格,当前仅凭患者口述或病例来进行诊疗的所谓互联网医疗方式,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极易出现误诊等问题。虽然现代医疗手段早已不是单纯地望闻问切,但医生与患者跨越时空在互联网上交流,双方信息沟通的不便,仍然会使诊疗结果的准确性大打折扣。毕竟,当医生无法直观清晰地了解到患者的身体状态和病情特征时,或多或少会影响到医生对患者病情的科学判断。
其三,目前互联网医疗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其自身运营体系也并不成熟,暂时并不具备大面积普及开放的条件。互联网医疗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兴事物,其形成和发展要先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也就是说,当前的互联网诊疗模式缺少法律约束,一旦产生争议或医疗事故等,责任的追究与划分,都可能面临无相关法律可依的窘境。这种潜在的法律风险,容易引发一系列的医疗和法律纠纷,也为患者的互联网诊疗之旅蒙上了一层阴影。
对于互联网医疗的利弊,各家各执一词。给位网友是如何看待对互联网医疗的呢?
可穿戴医疗设备的普及还很遥远,但是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看病难看病贵离每一个人都很近。在同样的互联网医疗大趋势下,中国对互联网医疗的需求因其自身的特点而有着不一样的走向。由于我国长期以来都是医生定点执业,而分诊与转诊制度在实施中效果十分不理想,医疗资源大量集中在发达地区的三甲医院,这也是为什么产生了生病“不问医生问百度”的现象。于是,互联网医疗在中国被寄予最大希望的功能是医疗资源的再分配,以及降低就医成本。
在实体医院常常人满为患的情况下,互联网医疗的便利性已经无须赘言,但是我们不能为了追求便利而牺牲医疗安全保障,用巨大的医疗风险来换取一时的便捷。
首先,互联网医疗从业者的资质尚未明确,很可能出现假医生、冒牌专家大行其道的情况,对患者的医疗安全造成极大威胁。一些不法之徒始终觊觎着医疗行业的利益蛋糕,就连面对面诊疗都难免出现浑水摸鱼的医疗骗子,互联网医疗的潜在风险更是不容忽视。套用一句经典互联网名言所说:你永远不知道,在网线的另一端,为你进行诊疗的是一个人,还是一条狗。
其二,真正合格的互联网远程医疗程序应该相当严格,当前仅凭患者口述或病例来进行诊疗的所谓互联网医疗方式,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极易出现误诊等问题。虽然现代医疗手段早已不是单纯地望闻问切,但医生与患者跨越时空在互联网上交流,双方信息沟通的不便,仍然会使诊疗结果的准确性大打折扣。毕竟,当医生无法直观清晰地了解到患者的身体状态和病情特征时,或多或少会影响到医生对患者病情的科学判断。
其三,目前互联网医疗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其自身运营体系也并不成熟,暂时并不具备大面积普及开放的条件。互联网医疗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兴事物,其形成和发展要先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也就是说,当前的互联网诊疗模式缺少法律约束,一旦产生争议或医疗事故等,责任的追究与划分,都可能面临无相关法律可依的窘境。这种潜在的法律风险,容易引发一系列的医疗和法律纠纷,也为患者的互联网诊疗之旅蒙上了一层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