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盈利:游戏众筹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个众筹类别,为什么众筹的出现和普及对游戏行业是件好事?
微博微信Twitter在上周,知名的众筹平台 Kickstarter 如往年一样,公布了 2014 年的年度回顾。在今年,2014 年有 5.29 亿美元的资金涌入了 Kickstarter 这一众筹平台,而 2013 年,用户的承诺投资额则是 3.2 亿美元。这一年时间内,投资额足足增长了 65%,快速的增长背后则是众筹概念从少数人参与走向大众的过程很显然,过去一年,对众筹是重要的一年。
可能人们一贯认为科技类产品应该是众筹平台最火热的门类,而且我们几乎每天都能看到让人眼前一亮的智能硬件新品,但是在 Kickstarter 上,科技品类的产品数实际并不是最多。游戏的项目数为 1980 个,比科技类的 1124 个要多不少。
在融资规模上,游戏排在仅次于科技类和设计类排在第三位,规模达到了 8910 万美元。
硬件众筹与游戏众筹
游戏与智能硬件的众筹有着很大的不同,智能硬件筹得的资金其实更多放在了产品的两场制造上,相比最初的创意,规模化生产其实才是真正的难点,尤其是在很多工厂并不愿意接量小的单的情况下。众筹其实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规模化制造硬件的资金链问题。
对于游戏来说,涉及硬件的成本相对比较小,即便有几台普通的电脑,也有制造游戏的可能。而在销售上,游戏其实本身是在贩售副本。互联网的到来实际在让游戏制造副本的成本无限趋近于零。简单来说:游戏不需要太多的现金用于支付发行产生的成本,也不会像硬件那样需要一套复杂的供应链,只有你有几个懂开发、会画画、懂游戏设计的小伙伴,你就有可能打造出一款游戏。
个人游戏的下一章
随着互联网上 Steam、AppStore、Google Play 这种巨型平台出现,让游戏人不必依附于发行商开发游戏,通过自己开发自己提交发行的方式也变的可行。比如 Minecraft 这一个人游戏就拥有 5000 万玩家,完全不逊色于那些大型发行商打造的大作,而这款游戏所代表的风格,恐怕也很难由发行商为代表的厂商打造出来。个人游戏让游戏的风格、玩法的进化变的更快了。
每当我看《Indie Game:The Movie》这一关于个人游戏的纪录片时,总会涌上一种感动。个人游戏制作人为了开发自己的游戏,其实都带着巨大的压力:每天用尽心思不断改进游戏,而积蓄实际在一天天变少,游戏上市总显得很远,发售又能赚多少也都是未知数。倾尽全力开发一款游戏最终连生活费都赚不回来的例子其实也比比皆是。像 Steam 平台有些游戏的销量不足 1000 份,开发者最终获得的收入很可能只有不到五千美元。
游戏众筹的出现对于个人游戏开发者的意义足够重大。一方面,在游戏成为一个初步想法并做出简单的 demo 后,就能立刻将自己的创意展示给潜在的消费者。不受欢迎的点子会提前被开发者重新考虑,而不是憋到游戏的最后发售。更重要的是:开发者能通过众筹获得资金,而开发者回馈的方式其实也往往是将开发完成的游戏副本送与参筹者,其实是实现了游戏的预售。资金的提前获取能让开发者减少后顾之忧并且让游戏变的更丰富。比如我们之前报道的《星际公民》筹得了数千万美元,这将成为个人游戏的首款 3A 级大作。